徐艳君 , 张淑华
(1.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沈阳师范大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4)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以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专业训练作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新时期,各高校要想弥补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当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以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构建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很多心理学专业指导教师所组织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过分重视专业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1]。甚至,一些心理学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服务于理论教学,由此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2]。
由于经费有限,一些高校所配备的应用心理学实验设备与实践教学场地不够齐全,实验设备、工具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加之教学资源比较陈旧,造成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佳。此外,各高校可使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地比较缺乏,学生很难顺利地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设计实验项目,教学工具应用与教学实际相脱离,使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3]。与此同时,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造成与之相关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呆板,严重影响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果。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如果想要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并且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以规范性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来有效约束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过程[4]。但是,当前各高校所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完善的组织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实践发生了变化,各高校要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成果,就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创新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多方资源,科学设计、合理设置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以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为基础,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各类长短期实践教学活动、专业调查、实验设计、专业实训实习、论文撰写等内容融入其中[5]。再次,要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借助网络资源搭建校园心理咨询平台,为学生创造心理学专业实践应用的机会。加强校内外联动,开发利用各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训机会。最后,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身出发,结合其就业方向广泛与灵活性特点,丰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教学培训内容融合在教学实践体系中[6]。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突出专业特色与实践应用性。各高校及专业指导教师应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多层次、多类型培养为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服务能力[7]。在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有限的时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素养、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多层次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未来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就业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及咨询等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素养包括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心理学实验操作与设计、实验报告撰写、软件使用、心理测评及文献综述等方面的素养。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是指学生从专业兴趣出发,在调查研究中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并提升自身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术研究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通过及早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帮助更多人解决心理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体系,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将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各高校的专业指导教师应当结合应用心理学教学需要,建立实践教学实施系统,以此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在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实施系统中设置5个功能模块,包括专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短期与长期实训实习活动、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科研调查与研究设计。将这5个功能模块作为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途径,学生在不同功能模块学习中,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构建完善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要合理分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的优势,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讲,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认识、实践、创业以及就业的能力。构建完善的应用心理学教学实践体系,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及科学的实践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认识水平和专业敏感度。在实践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在获取更多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组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创业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来不断强化自身的生存技能,将应用心理学作为一项终身事业。就业能力是指学生经过在校的专业学习,可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一份保障。此外,在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各高校的专业指导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作作风,以此实现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模式及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高校要想构建更优质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把握专业发展动态,整合多方资源,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设施直接关系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应用心理学比较特殊,需要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室、素质测评与培训实验室来完成实践教学活动,所以各高校应当积极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中心,以此优化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各高校可借助网络搭建心理咨询线上交流讨论平台,指导教师、学生针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当与有关企业或组织进行沟通联系,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应用心理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服务社会,所以各高校应当与相关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例如,可以和心理咨询专业服务机构、幼儿园及中小学等签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指导协议,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
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以各项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各高校及专业指导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与考核测评等要求制定清晰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指导教师可参照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市场需求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设定详细的管理标准,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操作手册等确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考核制度,进一步确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与考核内容,以此检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成果。各高校应当努力加强制度管理,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来确定制度管理规范,建立不断优化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相关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各高校可将专业实验训练、校内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专业调查研究及职业素质教育等内容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以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全方位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实践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随着时代发展,应用心理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出新的理论与技术,因此,专业指导教师应当及时吸纳新技术与新理论,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指导技能,如此才能提升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可靠性。各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应用心理学专业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活动,帮助专业指导教师了解更多新知识与新技能,鼓励支持应用心理学专业指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以此提升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指导教师也可参与各类学术机构组织的心理学交流会和专项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储备。此外,各高校还可邀请校外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士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外专业指导教师可根据市场需求,给予学生更多更实际的实践教学指导,以此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构建好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各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加强制度管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