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28 13:57周安玲王世全鲁怀强王彩娟林永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临夏州农业

周安玲 王 晶 王世全 鲁怀强 王彩娟 林永胜

(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临夏731100)

藜麦(Chenopodiumquinoawilld.)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高海拔山区[1],株型类似于灰灰菜,是从灰灰菜中选育出的穗部发达及籽粒高产的品种[2]。藜麦籽中含有与组成人体氨基酸相似的优质蛋白质[3],且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最具潜力的农作物之一,对促进人类食品安全、丰富食品营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5],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我国甘肃地区与藜麦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相似,已初步形成了3大种植优势区,高寒阴湿的临夏州就是其中之一[6]。随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品健康理念的转变,藜麦产业在临夏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食品及畜禽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1 藜麦主要性状

1.1 植物学特性

藜麦是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株高60~300 cm,茎秆高50~250 cm,茎秆颜色多样。花序长度15~70 cm,主要有伞状、穗状、锥形等多种类型。藜麦花有雌花又有两性花,颜色因遗传性状不同而异,黄色最常见,其次为红色[7-9],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藜麦籽粒较小,呈小圆形药片状,直径在1.36~2.66 mm之间,千粒重2~4 g,成熟后的藜麦籽粒颜色丰富,主要有红、白、黑3种。

1.2 抗逆性

藜麦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力,可生长在海拔4000 m左右的高原或山区[10],特别是具有抗旱、耐盐、抗寒等特点[11],非常适合在我国青海、内蒙古及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藜麦具有庞大的根系,有助于抵抗干旱、贫瘠等恶劣环境[12],还可以通过调控气孔减少蒸腾作用,同时提高植株体内水分利用率来节水。在缺水时,体内还会积累有机、无机渗透物质,通过调节细胞渗透压来节水。藜麦叶表皮具有晶体透明状盐囊泡,是其独特泌盐结构[13],可在盐生环境下,将体内的多余盐分排出体外,从而提高植株耐盐性。盐囊泡还具有储存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功能[14]。藜麦抗寒性主要与其细胞壁耐受冰晶形成及抑制细胞脱水的能力有关,有研究发现,藜麦能耐受5℃的低温[15]。藜麦受低温胁迫时体内还会积累可溶性糖和脱水蛋白[11],从而避免不可逆损伤的产生。不同品种的藜麦抗寒性能不同,黑藜抗寒最强,其次是白藜,最弱的是红藜[16]。藜麦抗逆性强的特性,为种植条件干旱冷凉的临夏州提供了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对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效的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3 营养价值

藜麦的食用价值与饲用价值均较高。在食用方面,藜麦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碱性食物,富含淀粉,且淀粉颗粒较小,可用于生产具有特殊工业用途的产品。蛋白质含量高,主要是球蛋白和清蛋白[17],是优质植物蛋白,可代替大豆蛋白应用于食品加工。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且组成平衡。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类黄酮、皂甙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18]。另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谷物[19],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益。在饲用方面,藜麦茎秆中粗蛋白质含量高,是优质的饲草,藜麦全株青贮后还可替代玉米秸秆做粗饲料,也可制成全价颗粒饲料,饲喂效果较好,很多养殖户也倾向于种植藜麦,应用前景广阔。

2 临夏州藜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藜麦作为新型粮食作物,已被全世界认可,在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中国藜麦引种试验最早始于西藏,随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浙江、云南等省纷纷试种成功。甘肃从2010年开始进行藜麦试种研究和生产示范,目前已成为我国藜麦种植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临夏州于2017年开始引种藜麦,目前种植藜麦已成为临夏州东乡县的扶贫产业,2019年首条专业藜麦扶贫加工生产线在东乡县建成投产,到2020年已初步形成藜麦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临夏州属于生态脆弱、干旱冷凉的北方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农牧交错区域,非常适宜种植藜麦,可以与当地马铃薯、中药材等主要作物轮作倒茬,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而且还能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提高种植效益。再加上藜麦的种植方法简单,田间管理较方便,是农牧民首选种植的经济作物。种植藜麦既能美化临夏州的环境,扩宽农业产业链,还对当地农民增加就业、收入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藜麦产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显现,一是缺乏多样化优质的种质资源。目前,种植中主推的品种单一,同质性较强,品种结构还需进一步健全。相比传统粮食作物,藜麦种植规模还较小,种子繁育主要由科研单位自行承担,繁育及推广进度慢,部分群众存在自繁留种、相互换种的现象,导致藜麦品种一致性差、适应性不强、产量不稳定、品质良莠不齐。在大规模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种植风险。二是从事藜麦产业化开发的企业较少且规模较小。临夏州藜麦市场收购价格一般为16~20元/kg,90%以上的藜麦以原粮处理和加工藜麦米后转化销售,精深加工能力和新产品研发几乎没有,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藜麦种植发展规划、布局定位不准,临夏特有品牌、口碑尚未形成。临夏州各县市种植藜麦的产量、品质、生产收益波动较大,有一定的市场风险。对藜麦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共识,产业发展缓慢。四是科技投入不足,藜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藜麦从种植、贮藏到加工等各环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种植技术尚未规范和成熟,推广的品种在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还需优化,高产栽培技术还需研究和提高,群众种植的规范性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技术培训还需继续加强。

3 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临夏州藜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建议。

3.1 加大选育和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藜麦种子退化较快,同一品种在同一产区连年种植易出现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力度,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推广部门间的协作力度,相互交流种质资源。在临夏州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建立试验点,开展藜麦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工作,加快选育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当地生长的藜麦新品种。同时,还要依托省内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现有良种的提纯复壮和品种繁育工作,确保主推品种的相对稳定。

3.2 培育扶持从事藜麦生产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

对从事藜麦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及合作社给予政策扶持,争取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对企业及合作社在土地流转、种子肥料补贴、厂房建设、加工设备购置、品牌培育和新品研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托底价收购、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产业效益,通过“企业+合作社+科研单位+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稳定企业、合作社、科研单位和种植户间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和物流基地,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3.3 积极开展藜麦“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临夏境内的大夏河,水质干净,气候环境良好,工业污染少,农产品品质普遍较好。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组织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逐步打造培育陇塬藜麦“临味”品牌,将临夏藜麦品牌做响做优。

3.4 将藜麦纳入农业保险和农业补贴范畴

藜麦在种植过程中也会受到天气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在藜麦成熟期,如遇连续降雨或大风会造成藜麦倒伏,籽粒易发芽、收割困难、减产等情况,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可以增设藜麦相关农业保险,将藜麦纳入农业保险和农业补贴范畴,保障农民经济收益,提高种植积极性。

3.5 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

相关农业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藜麦种植、贮藏、加工等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围绕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绿色防控和产后贮藏及加工等关键环节,在关键农时和生产环节,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视频、开展现场指导和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每年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各类种养殖协会培训及乡镇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示范企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业科技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提高藜麦种植、加工水平和效益。

4 结语

藜麦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有适应性强、耐瘠薄、耐寒旱盐碱、种植收益高等特点,符合临夏州的农业生产实际。藜麦营养丰富而全面,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因此,藜麦产业是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临夏州应加大藜麦的推广种植,对藜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建立完善的藜麦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加大藜麦精深加工及新产品研发力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促进临夏州农业发展的同时,拉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临夏州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亚行贷款助推临夏州经济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