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亚静(陕西省周至县农机安全监理站,陕西 周至 710400)
这几年随着机械化的迅猛发展,陕西省对农机监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互结合非常重视,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变目前农机监理工作的方式,并借鉴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通过管控一体化,实现对农机事故由人工通报转化为网络申报,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信息发布改变成网络及时发布,并改变成网络办公;驾驶员考试也从之前的纸质试卷笔试改成网络考试、视频监考的形式;业务档案等纸质台帐类工作转变成电子双重档案管理;业务审批监管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并且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不断地探索农机监理工作与信息化融合的新途径。
陕西省依托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不断地将信息化和农机监理工作进行融合,虽然在信息化应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在深入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1.1.1 工作人员对融入信息化存在思想停滞不前
基层县区在对信息化的利用缺乏认识,对农机监理行业融入信息化的基础建设缺乏研究,对农机监理融入信息化技术是观望的态度,其实传统的农机监理工作严重地限制了农机的发展,工作人员对农机监理信息化也有存疑,不能确定信息化是否能解决农机监理在系统和规范管理以及传统的人工管理的优势渐渐消失等问题。因此首要突破的问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信息化在农机监理甚至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应该重新认识,坚持用信息化的新思维认识新问题,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1.1.2 资金投入不稳定
资金投入一直是信息化与农机监理结合工作的最大问题。县资财政对于资金的分配有固定的机制,对于信息化这样的密集型资金投入财务无法给予长时间稳定支持。信息化需要的装备更新迭代更快速,因此要加快信息化与农机监理融合的建设步伐,必须解决资金这个问题,首先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或者有信息化的项目资金稳定投入。
1.1.3 新型人才缺乏
农机监理部门在经历了职能划转、农用车移交后,面临工作人员不稳定,且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极其缺乏新型信息化人才,这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层工作时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外部专业人员对农机监理的工作不完全了解,其工作往往不能满足农机监理系统的工作要求,而且存在工作效率和工作内容失密的问题。所以,加强系统内信息化人员的选拔,进行系统的培训,将信息化技能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联合多个单位调动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系统内部的专业化人才,这样才可以为信息化与农机监理的结合扫清障碍。
思想转变、财力与信息化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同时还会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三大瓶颈性因素。信息化的融入需要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转变和接受,如果没有思想的改变,信息化的融入根本无从谈起;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稳定的资金投入用于日常的维修维护,加上信息化新技术人才队伍组建,信息化才可以产生效益。因此陕西省在推进信息化与农机监理工作融合的进程中,对需要改变和跟进的关键点也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本省特点的办法。
1.2.1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利用,农机监理的管理也将被信息技术代替,借助计算机网络辅助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已经在各个管理工作中实施。而具体的实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农机监理的信息中心,在系统上可以进行农机教育的报名预约考试等工作,以及车俩信息的录入和查询等;二是可以发布关于农机的维修维护的办法,加快农机配套设施的更新,提高工作人员对系统的使用率和农户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 对于农机监理融入信息化政府做好相关规划,系统考虑农机生产的效益,为农机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农机监理投入专项经费。对于安全技术检测、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等基础建设,建立农机监理排查机制,使基层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对于旧机具的报废更新,应建立完整的报废更新农机具制度,参考汽车行业强制报废或以旧换新的办法,免费检审验农田作业机具,无偿培训驾驶员,引导农民自主申请报废,对高能耗农业机械报废给予经济补助,更新补贴报废制度的过程,淘汰超期服役的老旧农机。
1.2.3 根据目前农机监理的现实情况,如果政府立项,加入信息化专项团队,可在资金和人才培训加大力度,以此带动农机监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完成农机监理由传统向信息化的成功转型。
农机安全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农民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纳入考虑范围,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降低农民的理解难度,帮助农民深入掌握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农机安全培训教育实践中,为提升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人员需分批培训不同类型农机的驾驶人员,重点培训教育出现违规行为、不安全行为的驾驶员。在具体实践中,一般采取以下手段:首先,工作人员需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以真实的事故案例详细阐释不规范作业可能带来的后果,促使农民群众的农机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其次,农忙时期内,工作人员可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现场指导,讲解农机操作知识要点,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农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在提高农民群众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农民群众的农机使用安全意识。最后,要将集中性农机安全培训活动组织开展于农闲时期,要求农机使用者全部参加,集中讲解农机安全知识。
农机监理人员要定期检验农机设备,严格检查临近检验的农机,发现、控制与消除潜在的故障隐患与事故隐患。同时,加强临时检验工作,通过田查路检等手段的运用,及时发现与处理各类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机设备。为提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成效,需完善配备交通工具、检测设备等基础设施。首先,结合地区农机安全监理范围与内容,对宣传车、监理车等完善配置,这样既可以有效检查农田机车的安全状态,又能够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3]。其次,要及时引入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淘汰掉落后的检测工具,促使农机安全检测质量得到提升,农机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消除。最后,要推动办公设备现代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档案资料随时调阅,更加高效开展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农民群众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匮乏的现状,农机监理部门在宣传农机安全操作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首先,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渠道扩大普法宣传范围,增强普法宣传的影响力。其次,结合农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制作图文并茂的法律宣传单,生动介绍农机安全方面的政策与法律,向农村居民免费发放。最后,要将三级农机安全监督网络完善构建起来,加强不同层级之间的联系,发挥联动效应,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同时,鼓励农村居民监督农机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举报不安全驾驶现象,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显著增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