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杨志锋
自2004年以来,唐山市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等农机化项目为依托,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引进、改进、试验、示范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在89.5%以上。良好的农机发展环境为智能农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统计结合实地调查,唐山市2020年智能化装备设备保有量2489台(套),其中农用北斗导航终端379台(套)、农机深松远程监控终端475台(套)、安装作业终端的机具1345台(套)、电控精量植保机具210台(套)、电控精量施肥机具58台(套)、电控精量播种机10台(套)、电控定量灌溉设备12台(套)。
唐山市2020年智能农机发展最快的是农用北斗导航终端,从2019年的几台(套)发展到2020年的370多台(套)。其中滦南、滦州两县、市保有量占农用北斗导航终端67%,其主要原因是两县、市花生种植面积占唐山市花生面积的40%且土壤沙性较大,土壤为沙壤土。农用北斗导航终端主要用于旋耕整地和花生的机械化起垄、播种、覆膜,小部分应用于花生机械化收获。
1.项目带动智能农机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如农机深松深耕补贴、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对我市智能农机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推广范围仅限于遵化、滦州、滦南、玉田、丰润、丰南、芦台等项目县(市区),农机智能化发展不均衡。
2.智能农机应用领域偏窄农机智能化服务的主要领域在大田作物的耕、种、管、收四个环节,其中,耕、播环节机械智能化程度刚刚起步,管、收环节有待发展。2020年智能机械化技术主要是从花生产业的耕、种环节开始,向管、收环节发展、收获环节为零。
3.智能农机应用主体不强唐山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册230家左右,但实际运行的不足100家,绝大部分只能开展耕、播、收部分环节的作业服务,有条件开展智能农机推广应用的全市也过不去40家。
当前唐山市农机化发展正处于智能化发展初时期。针对唐山市农机智能化的薄弱环节和后进领域,深入推进全程智能机械化和全面智能机械化,是农机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必由之路。为此,智能农机推广工作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落实各项涉农政策为重点,努力提升农机智能装备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是目前推动农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基础。 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农机深松深耕补贴、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是农机智能化发展的抓手。用好政策、紧抓抓手、用足手段,深入推进农机智能装备的优化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装备保障是今后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鼓励农民购买多功能、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化机械设备。引导农业从业人员重视智能化农机的应用,不断拓宽农机智能化服务领域,推进全面智能机械化进程。
二是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农机智能化作业水平。
加强与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有关部门的联通、合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联动合作机制。以提高农机智能化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智能化作业创造条件。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智能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大力推广精准农业、农业机械信息化、农用北斗导航终端等农机智能化与农业智能化技术,努力提高农机智能化作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节约型农业发展。
三是以培育农机化主体为手段,努力提高农机智能化机制建设。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正确引导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的正规化运行。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技术能培训等手段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以农业机械智能化带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努力营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支撑下的农机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