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探究

2021-12-28 09:09刘秀葵
南方农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人才生产

刘秀葵

(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山东滨州 256600)

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农业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化经营。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 意义

1.1 提高农民收入

经过农业工作者的长期努力,农业技术已取得一定进步,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但是当前在许多地区农产品的产量虽然在增加,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增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到位。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信息传播速度不断提升,然而在当前许多地区农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这就容易造成市场信息滞后的情况出现,信息的滞后导致农业生产者难以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进而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造成经济损失。经济损失会给农业生产者带来负面反馈,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管理中,提高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能够使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农业生产和经营,进而提高经济收入。

1.2 促进农业转型

农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农业经济主要以资源型为主。近些年,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农业管理中,农业经济开始向知识型转变。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化了管理模式,农业生产方式也因此得到改进。虽然农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在当前许多地区传统农业仍然存在,并且占比较大。传统农业中农产品的产量受到了较多的重视,而农业经济管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1]。

1.3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健全信息服务体制。依托信息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与企业合作并借助企业的优势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与企业合作农产品可以拥有较大的市场,农业收入更有保障,并且通过合作农业能够进一步实现产业化经营,有助于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2 问题

2.1 信息化意识不足

信息化意识不足是阻碍信息化管理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生产者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需要农业生产者重视信息化建设,然而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升,但是许多农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仍然不足。许多农业生产者年纪较大,没能够接受较高水平的教育,思想意识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许多农业生产者理解困难,缺乏认识,对信息技术也是如此。

2.2 信息资源整合不足

随着农业的发展,在许多农村地区,信息化服务系统已较为完善,然而完善的系统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系统是为信息而服务的,其主要发挥载体作用,虽然有完善的系统,但是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取决于信息资源的质量。信息资源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能够科学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然而当前在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的整合还存在不足,部分信息权威性不足,准确有效的信息共享不足,信息更新也存在不及时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管理的信息化。

2.3 资金不足

信息化建设包含多个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的认识和能力是其中一方面,设备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设备的支持,不仅是软件设备,还有硬件设备。一些农业地区,由于网络覆盖不足,信息化设备使用成本高,许多农民没有足够资金用于引进设备。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做出了许多努力,投入了一定资金,但是有些地区资金仍然不足,信息化建设难以全面完成。农业生产中,资本积累缓慢,农业生产者难以将大量资金投入信息建设,在信息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农业经济难以取得高效进步,资本积累效率难以提升,农业生产者依然没有较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2]。

2.4 缺乏专业人才

人才的缺乏是阻碍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又一要素,信息化建设技术性强,因而需要人才的支撑,然而在许多农业地区,专业的人才仍然较少。虽然专业的教育没有缺席,但是许多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都不会选择留在农村,这就导致信息化管理缺乏人才。此外,虽然农村本身也有许多年轻人,但是其中参与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较少。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农村人口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尤其是年轻人群,然而这部分人群是信息化建设所依靠的主力,这也就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不利于农业经济的进步。

3 策略

3.1 加强政策扶持,促进信息化建设

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备专业的设施,为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然而完善设施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农业生产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政府需要重视起来,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应充分调查,了解生产中的困难,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发展。结合农业生产情况,科学引进机械设备,并组织农民学习,使其正确使用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投入资金之后,为保证资金能够有效应用于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管控,掌握每笔资金的流向[3]。

3.2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中,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农业信息资源的使用。1)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关部门可以搭建信息化平台,为信息的收集和分享提供途径。2)有关部门应合理安排人员,确保管理人员具备专业能力,能够全面科学管理平台。3)在平台中整合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对于农业信息,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其准确性,确保信息可靠之后,再将其发布到平台上。由于农业信息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农业销售的重要参考,如果农业信息不准确,农业生产就难以得到科学的指导,农产品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者会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共享信息资源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促进信息共享,有关部门还应指导农民学习平台的使用,使农民参与到信息交流中去,通过平台分享生产经验,反馈生产中的问题,以供农业生产研究,同时给其他生产者提供借鉴,促进农业经济发展[4]。

3.3 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认识到人才的缺乏,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1)重视专业教育,高校应重视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留住优秀人才,壮大农业信息化队伍。为使农民感受到信息化的优势,有关部门可以先树立典型。3)有关部门应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定期安排专业人员指导农民,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此外,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有关部门需要提升现有人员专业能力,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指导,也可以定期安排专家讲座[5]。

3.4 推进信息技术研发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管理的信息化,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1)制度保障。对于农业信息技术,政府应制定相关的研发制度,作出科学的规划,为技术研发提供保障,确保研发工作的有效实施。2)明确技术研发的目的。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经济所用,因而需要以农业为主,以提高农业利益为目的。3)研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研发人员不仅需要创新,还需要继承。对于现有的技术优势,研发人员应将其保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 结语

农业经济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有关部门应明确阻碍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明确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和不足,加强政策扶持,整合农业信息,研发信息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推进信息化建设。未来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人才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人才云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