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0)
花椒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分布很广的香料、油料树种,当下的种植效益非常好,但是由于其采收成本过高,直接阻碍了花椒产业的发展。同其他植物一样,花椒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于花椒的栽培管理来说是有利的。相关研究人员发现了无刺花椒这一变异形式,进而对其研究,选育出了无刺花椒品种,并实现了规范化种植。种植无刺花椒可有效降低花椒采收的难度,进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推广种植无刺花椒可有效提高花椒产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无刺花椒的性状多不稳定,采用有性繁殖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育苗方式在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其中以嫁接繁殖为主。无刺花椒的嫁接技术主要有2种:嵌芽接和切接。
一般在每年的5—8 月进行,当砧木苗长到一定粗度时,在距离地面5~9 cm 处,将周围皮刺去掉后在光滑处向下呈30°角斜切一刀,切口长约3 cm,再在切口的下方呈45°斜切一刀,当两切口相交,取下切掉的部分,出现一个楔形缺口。砧木处理完成之后,再取接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无刺花椒枝条作接穗,在接穗接芽的上方3 cm 左右处呈30°角斜向下削,通过芽点,然后在芽下方呈45°角斜削一刀,取下楔形芽片。将准备好的芽片嵌入到砧木的切口当中,保证芽片和切口形成层对齐,最后再用塑料条将其捆紧。嫁接之后及时检查成活率,并做好嫁接苗的保湿、中耕、除草、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嫁接成活和嫁接苗良好的生长。
主要应用于较粗的砧木。处理砧木时,在距地面6~8 cm 处剪断砧木,在断面一侧约1/4~1/3 处垂直向下切一刀,切口长约3 cm。然后削切接穗,接穗上保留2~3 个芽,在最下面的芽下部0.5 cm 处向下削切一个长约3 cm 的长削面,背面再削一个0.5 cm 左右长的短削面,然后将接穗的长削面朝里,短削面朝外,插入砧木切口中,一定要将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至少一侧对齐,最后用塑料条扎紧并埋土保湿[1]。
无刺花椒喜光、耐旱、不耐涝,并且对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了保证无刺花椒的高产和优质,在园地选址方面,无刺花椒建园以年平均气温在11 ℃以上、年降水量在500 mm 左右的地方较好,并且光照条件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较为湿润的砂壤土地建园为宜。山脊、低洼谷地、风口、土层薄、土壤粘重的地方不宜建园。优良的园地条件可以给无刺花椒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对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保障[2]。
无刺花椒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均可定植。春季定植在芽刚开始萌动时栽植成活率最高。在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可在秋季落叶后进行栽植,一般在10 月中下旬至11月初栽植较好。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栽植后要截干、培土,防止抽条。
由于花椒的结果期普遍较早,为了防止花椒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栽植密度可采用计划密植的方式,前期栽植密度适当大一些,在进入结果期之后可以通过间伐改造的方式改变株距来降低密度,可保证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栽植行向以南北行向为好,栽植方式采用长方形单行栽植,以便于采收和栽培管理。
在花椒定植之前,应提前挖好定植穴,定植穴要求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通常定植穴的长、宽、深均为80 cm,每个穴内施入有机肥30 kg 左右,以保证苗木栽植后健壮生长。在苗木栽植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花椒树根系的保护,因为其根系离地后存活时间较短,所以在定植过程中应当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否则会影响花椒的成活率,通常采用边起苗边定植的方式。如果栽植时苗木的运输距离较远,一定要对苗木的根系进行保护,多带土、少伤根,就会缓苗快,成活率高。苗木栽植后,应将土壤踩实,保证苗木根系和土壤密切接触,并浇足水后对树盘覆盖地膜,可保温、保湿、抑草,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栽植后生长季节追肥2~3 次以促进苗木的生长[3]。
整形修剪是无刺花椒获得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使树体层次分明,骨架牢固,枝条生长健壮,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既可提高花椒产量,保证丰产稳产,又可延长树体寿命。修剪时间在花椒采收后至第2 年开春发芽前均可,以花椒采收季节修剪最好。
由于花椒具有干性弱、分枝多、成枝能力强等特点,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致使内堂小枝枯死,使其结果部位外移,导致花椒的产量降低,因此在生产中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主干形、丛状形等高光效树形。无刺花椒对整形修剪有良好的反应,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适宜的整形修剪技术。对于幼龄树修剪时应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植后第1 年距地面按照要求高度剪截进行定干,第2 年在萌芽前保留5~7 个主枝进行短截,其余的枝条疏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竞争枝,并去除树干基部30~50 cm 处的枝条。对于结果树修剪时主要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调节树势,修剪时应及时疏除多余大枝、冠内枝条,以疏为主,创造树冠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衰老树的修剪,应以疏剪为主,去弱枝、留大芽、抽大枝、疏弱留壮、去老养小,以恢复树势,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延长经济寿命。
水分不足会直接影响花椒树的生长,因此提高对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可有效提高花椒的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覆盖地膜、覆草等土壤管理方式来保水保墒。如果具备灌溉条件,可适时地进行灌溉,根据无刺花椒品种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一般每年灌水3~4 次,保证花椒树生长可以获得充足的水分。
把握好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是实现无刺花椒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无刺花椒施肥的原则为“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看树施肥”,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4]。无刺花椒一般一年施肥4~5 次,其中催芽肥、基肥、促花肥、壮果肥等4 次施肥时间是关健。催芽肥应因地制宜施肥,在花椒果实采收前10~15 d 施用效果最佳,以施氮高钾低的复合肥为主,本次施肥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左右;基肥施肥时期一般为8—10 月,以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的20%左右,一般情况下按照花椒树每产100 kg 干椒施用有机肥550~650 kg、过磷酸钙60~80 kg、硫酸钾25~30 kg;促花肥在1 月中下旬至2 月上旬,选施低氮高钾的复合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的10%左右;壮果肥一般在4 月上中旬施肥,以磷、钾肥及微肥为主。在土壤施肥过程中,应先将肥料和表土充分混合,然后将其填入到挖好的施肥沟中。
无刺花椒相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其中病害主要包括花椒锈病、干腐病、黑胫病、黑斑病、根腐病、枝枯病等,虫害包括吉丁虫、花椒天牛和蚜虫等[5]。
花椒干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和树干基部,初期呈褐色,严重时变为黑色,应当及时刮除病斑,并在伤口处涂抹50 倍的治腐灵液或20%噻唑锌50 倍液加50%托布津500 倍液。对于花椒黑胫病,其发病初期可通过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30~50 倍液对发病部位及根部进行涂抹,从而达到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花椒黑斑病主要的防治时间是在每年的7 月左右,摘椒后可通过波尔多液及5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来进行喷洒防治。花椒枝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采用早春喷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进行预防,然后于深秋或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喷5°Bé 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或50%的代森锰锌500~600 倍液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花椒蚜虫对无刺花椒的嫩梢、幼芽、花有很大为害,一般通过40%乐果乳剂1500 倍液将其喷杀;吉丁虫和花椒天牛可用48%的毒死蜱棉球塞入虫洞来对害虫进行熏杀,进而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