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发展趋势浅析

2021-12-28 08:36:57朱宝兰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院校人才

朱宝兰

(秦皇岛市抚宁区平市庄林场,河北秦皇岛 066300)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的实际意义

1.1 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作为经济摇篮开始的地方,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为我国的经济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和经济结构模式改革,传统的小农经济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生存需求,农民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各个地区的农村要把农业技术信息化事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造就更多复合型技术人才、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个性化技术指导等途径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乡融合进程等工作任务,最终达到构筑美丽乡村的时代要求,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1]。

1.2 是解决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和招生规模都在逐年上升。同时伴随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矛盾也得到有效解决。尽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需要大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入;但另一方面,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农村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我国也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这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可塑性。同时,国家对农业类高职院校采取的经济与政策手段也为人才培养“锦上添花”[2]。

1.3 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现农业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是连接乡村和城市的一条重要纽带,如果没有城市经济、人才的输入,农村的农业生产也会面临困难。因此,当地政府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应与时代相进步,对招聘技术人才方面加大激励政策的引导,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引导有文化、懂知识、会管理的新型技术人才加入农村基层管理,如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代表的“村官”[3]。

2 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的具体举措

2.1 农业类院校定位准确,培养目标准确

1)为了提高农业类院校的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应坚持办学传统,发扬办学特色。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良好口碑与特色优势的显著体现。因此,农业类院校应适当培养适应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农业技术人才,并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引导当地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建设之中。2)农业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机制也应与当地农业技术经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人才规划等方面进行仔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3)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类院校还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当地农村培养一批敢于创新、锐意进取、追求进步的复合型乡村技术人才。因此,农业类院校也应定位准确,确定培养目标,在综合考虑本校的资源需求、基础设施、特色优势等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4]。

2.2 充分借助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是以一个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家,特别是杂交水稻填满了我国粮食的缺口,也促进了出口,以此拉动内需,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因此,农业部门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先进科技发展水平的双重结合下,利用“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形成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生产链模式,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打造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例如,贵州地势崎岖、交通阻塞,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但通过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对当地精准定位后,采取山地农业发展模式,以梯田为主要种植基地,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农药和有机肥的使用促进了农作物的快速生长,同时当地引进机械化耕作设备和技术更是适应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更需要农村和农民为主力军全员参与[5]。

2.3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强化农村金融模式

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必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网络技术与金融手段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发展。1)政府要以农村金融创新为突破口,利用农商银行的金融补贴政策,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快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增强当地农民的金融理财意识和风险应对意识。当地金融银行要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优势,对农民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进支付宝、微信等先进支付手段,增强网络金融体系设备的输入,从而促进普惠金融事业在农村的发展。而在国家创新2.0 体系建设进程下,国家和政府要通过激励政策吸引大学生毕业后争当村官进入基层组织,以此带动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质量。而乡村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现代美丽乡村建设创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将农村的自然风光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土地变为旅游景区,让人们感受田园生活风光,以满足现代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这不仅能够提高当地旅游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经济收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6]。

2.4 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尽管我国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地位,我国农业技术的信息化还是难以得到完全推广,阻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有农业利用率不高、生态环境恶劣等。因此,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成为当前我国农业技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促进我国农业资源最大化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7]。

2.5 利用农业信息技术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农业信息技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农业资源管理部门应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廉物美的资源代替各种同类资源,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现代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由于农业规模小、投入低、技术含量低,农业市场竞争激烈,当地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应“对症下药”,建设特色农业,推动我国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进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8]。

3 结语

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管理部门将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有机融合,通过各种途径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各个地区的农业管理部门应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有效性,进而促进农业技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充分发挥我国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作用,最终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院校人才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现代农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