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会计核算优化与多元融资途径探究

2021-12-28 08:36:57张丽芳
南方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会计核算融资

张丽芳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同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目前全国范围内新农村建设、全面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农业发展、农业转型、农业产业升级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型、绿色发展型农业系统,即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储备、充足的流动资金、独特的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基础资源。相比已经较为成熟的工业产业,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相关融资政策和会计核算规章还不够健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将目光投向生态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囿于农业农村长期形成的传统经营习惯,对生态农业融资和会计核算建立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还不够健全,目前的制度与方法在应对生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流转上无法完全匹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1]。

1 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旨在不违背生态学和促进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农业活动,是一种更加集约化的农业发展方式,对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打开新的发展思路。

1.1 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升级

传统农业主要指农作物种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南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仍将长期持续,因而参与种植的劳动力规模会持续减少。在这一背景下,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农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一方面,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可以保留原始的生态环境,又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发展工业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种植经营规模的缩减,传统农业衰落的同时给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新的生态模式既可以依然专注传统种植进行突破与创新,又可以对荒山荒地进行开发,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开展养殖业、畜禽业、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和动植物科研产业等。目前,国际上都重视“绿色”和“健康”的生态、食品与产业理念,绿色产业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此外,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用于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产业,尤其是在税收、人才引进、科研开发、设备升级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扶持,这些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确保我国新产业模式能够在生态领域取得领先[2]。

1.2 生态农业具有更显著的竞争优势

生态农业侧重于产业优势和模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1)综合性优势。生态农业集合生态学、农业发展、农业管理、环境保护等特点,是一项综合性产业。2)可延展性。生态农业可以向生态产业模式拓展,也可以向农业产业模式拓展,丰富的延展性有助于生态农业形成品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进而更广泛地带动区域生态农业发展。3)可持续性。生态农业作为绿色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做好开发与保护,能够保障地区长远发展。

2 生态农业在融资与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

尽管生态农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融资和会计核算方面仍存在不足,并不能为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足够的流转资金。

2.1 生态农业会计核算存在不足

生态农业不同于其他结构成熟的行业,其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主要包括核算内容庞杂、管理体制不统一以及核算方法单一。这些不足之处造成我国生态农业会计核算整体发展较为滞后,进而引发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不相适应、农业经营成果会计核算信息混乱以及相关会计数据资料不充足等问题。一方面,农民和一些农业企业的财会人员缺乏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制度在生态农业领域的应用并不成熟,从而导致核算信息可能失真。这些限制都需要进一步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和核算方法来解决[3]。

2.2 融资途径和融资效果存在的不足

生态农业在农业领域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其融资模式主要是借鉴了工业经济的融资方式,同时很大一部分资金需要政府的投入与扶持。目前,生态农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有国家和政府扶持、贷款融资、招商引资3 种形式。国家和政府对于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虽然较大,但是落实到农村基层往往难以实现面面俱到,尤其对于生态农业领域,投资方、生产经营方最后获得的收益很有限。同时,农业生产一直以来缺乏高精尖的人才队伍,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滞后性,农民整体对于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些都造成了贷款在生态农业领域的发展困境。招商引资的效果在贫困地区或者生产力落后的农村往往不尽如人意,农民和村集体对于农业产业经营缺乏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和凝聚力。总之,几种融资形式在我国部分生态农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想要推广到全国范围仍然存在不匹配之处。例如,生态农产品往往是在现有农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种类有限且很难规模经营形成产业;再如,国家虽然针对农业经营出台了相关贷款优惠政策,但是部分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与农民或农业企业合作发放贷款,使得农业融资仍然存在很多困难[4]。

3 生态农业融资与会计核算的优化措施

3.1 生态农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优化

财务管控是发展好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而会计核算是财务管控的重要依据,只有做好会计核算,才能确保用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被合理利用,从而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对于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展。

3.1.1 完善会计核算中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依赖自然生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行为,因此农业生产主体具有复杂性,尤其是涉及生物资产确认的内容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并未对这两者作出规定。为了与国际社会统一确认标准,我国可以参考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对不同生物资产制定不同的标准。对计量标准而言,目前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只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的差价法进行生物资产计量,而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一点正是需要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加以完善的。

3.1.2 完善农业企业会计记录内容

会计核算的数据通常会利用在整个市场行业的横向比较中。因此为了方便会计指标的对比,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往往参照其他行业进行指标设置,这会导致生态农业的产业特殊性和农业属性受到忽视,因而在实际记录过程中,需要添加生产性生物资产、种植业成本、应付土地租金等科目。

3.1.3 制定合理的农业活动报告和披露体制

由于我国现行的生态农业核算体系不够健全,无法形成固定的披露项目进行融资主体内部、融资主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财务汇报和管控交流,这对于制定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财务汇总和总体经济指标都是不利,因此可借鉴其他行业的披露项目。在生态农业中实施披露政策时,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区分政策、折旧政策及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等。这种政策考虑到了农业活动的特殊性,有利于在生物资产计量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至最低,为融资主体评估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依据[5]。

3.2 融资途径的优化措施

3.2.1 发挥生态农业的多元化优势,完善农业资金流动方式

充分利用种植养殖业、畜禽业、生态旅游和绿色餐饮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可延展性,严格把控从原料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高质量和衔接效率,凝结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产农业产业链,可以将产业资金分配到链条中涉及的每个企业或农村中,增强资金转移和多元融资的灵活性,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比例,逐渐积累贷款资质的信用指数,形成“以商引商”的融资形式,做好自我造血、自我革新。

3.2.2 发挥人才市场和中大型企业的资金饱和优势,改进传统招商引资方式

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将城市的资金流入饱和或过剩的机构及企业,利用这些资金和人力资源对生态农业产业开展投资,加大技术设施建设力度,并通过合同形式保障其收益的获取,同时协议确定在一定年限之后相关设施的所用权归政府所有,而政府可以采用出租的方式将使用权转移给农民。这种融资方式有效结合了农村和投资者双方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建立合作模式,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资金的同时,带来先进科技手段和知识技能[6]。

3.2.3 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优化规模化产业资金运作机制

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尤其是对于农产品价格幅度和农业税收政策方面要做到及时干预和适当调整。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且形成口碑的农产品,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扶持性的政策引导,确保产品的市场和价格稳定,进一步吸引和扩大投资。以草莓种植经验为例,如果地区草莓种植已经形成规模且具有一定知名度,政府可以结合文化宣传、旅游开发等内容,将逐渐走向瓶颈的草莓种植采摘产业向文化旅游方面流动,并带来资金的多元分流,扩大产业规模和影响力,推动这种文化旅游活动逐渐加入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创造更具优势的资金吸引力。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会计核算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农经(2017年6期)2017-07-05 10:10:0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5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20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商业会计(2015年15期)2015-09-21 08: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