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州
(桃源县林业局,湖南桃源 415000)
森林培育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经常用到的一项措施便是抚育间伐。合理应用抚育间伐措施,可以强化森林培育质量。在应用该措施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以及详细的分析,对抚育间伐操作的要点进行探究和明确,才能使实际效果有所保障,这也是林业工作人员在对森林进行培育中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培育森林过程中,林间环境对森林树木以及植被生长产生的作用非常关键。树木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果林间树木分布过密,树木彼此之间的营养竞争会非常激烈,进而导致一部分树木营养不良,且光照不足,使树木的健康受到影响。但借助抚育间伐的科学应用,定期对树木进行合理砍伐,可以将林间树木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整,使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取所需的养分,并保障通风和光照的充足,使其生长环境更加舒适和理想,有益于森林培育效果的提升。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林分结构的合理性能够对树木的健康生长给予更高的保障。借助抚育间伐的有效应用,可以第一时间清除染病、长势不理想或者染虫的树木。这样其他树木不但能够获取充足的营养,还能对森林病虫害的暴发进行控制,进而使树木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合理的间伐能够使土壤保持肥力,进而对森林的培育产生促进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1]。
木材属于林业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项产品,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林业经营活动中,树木砍伐的审批和监管非常严格,而且树木砍伐种类和时间的限制也十分明确。抚育间伐措施的有效应用,可以针对部分林木开展有计划的定期重复砍伐,不但对森林植被生长环境进行改善,使得林分结构得到调整,还能为经营者提供木材产品,进而使木材的供应量有所增加,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对有些区域的木材市场供需矛盾缓解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森林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生物资源。在培育森林以及林业建设中,需要遵循森林生物多样化发展的原则,应用抚育间伐措施,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生物的生存空间。从植物生存角度分析,砍伐一些树木之后,四周的地表植物会有更多的养分和光照量,进而为其健康生长提供基础条件;从动物角度分析,合理进行抚育间伐,能够扩大森林动物的活动栖息空间,减少人为干预下树木过于茂盛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森林生物向多样化持续发展,有益于种群的繁衍[3]。
针对森林的培育,有些林业人员并没有对抚育间伐的内涵有正确的认知和领悟,所以在培育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对森林培育产生了不良影响。1)砍伐林木过程中培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4]。从实践中可以明确,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森林种植中开展的抚育间伐,最关键的目标是保障森林种植产量,所以对抚育的根本目标有所忽视,从而导致森林资源过度砍伐的情况出现,后续工作与发展的脚步并不相符。2)抚育间伐中,有些工作人员过于强调眼前利益,进而对森林系统建设的要求有所忽视,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森林种植和抚育间伐中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而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但结合当前的书籍和文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可用资料极其有限。目前,我国抚育间伐的范围较小,只有很少一部分区域利用该种方式对森林进行培育,因为没有充足的理论专业指导,效果并不突出。加之,有些林业工作人员没有丰富的经验,知识累积也不够充分,因此不能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权衡,未应用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对森林进行培育。很多区域的林业工作人员只结合自身的经验开展相关工作。
森林种植以及抚育间伐中,需要提升思想认知,改变重伐轻育的理念。结合当前的抚育间伐思想理念,对存在的误区以及问题进行改正。只有及时转变思想认知,才能使抚育间伐的作用和效果充分发挥。例如,要将抚育间伐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目标,该项措施是抚育森林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实践时要通过合理的手段以及方法,合理处理生长速度过慢或者已经枯萎的树木,将森林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对一部分树木进行采伐之后,可以保留森林的吸收率,降低种植过程中的营养流失,进而使其他树木更加健康的生长。面对当前存在的各项问题,还需要改变经济至上的思想理念,规避森林种植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错误思想,将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使得生态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
结合目前的林业建设情况来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内设置间伐试验林区,尽量将本地林区当作基础,强化抚育管理和试验工作。在实践当中,要通过基础资料对抚育间伐方案进行确定,以便为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和树种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抚育间伐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针对间伐时间、方式、强度和次数等,要做好系统的考量和分析,在此前提下,逐渐得出科学且系统的理论成果,为之后的抚育间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完善抚育间伐面积记录工作,规范工作开展的质量和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好相关费用的合理编制与管理,保障资金的投入。2)对于残次病树木的砍伐,不可以浪费,也可以将其进行开发利用。3)针对资金的增加,需要将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以便使资金的使用清晰、明了。4)强化对人才的管理。针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人才管理是完善该项工作的基础。因为当前的人才缺口较大,种植森林和抚育间伐工作的推进有一定的阻碍,结合这些问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而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其中,要针对抚育间伐人员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可聘请专家对其开展现场指导和理论知识传授,进而使其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不断提升和丰富。
为了不断提升森林抚育间伐的效率以及质量,需要全面发展森林培育,对其产生推动作用。整体把控好森林培育工作,可使编制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更加科学,规避决策失误影响生态规律以及森林生长规律,保障发展效益。在充分考量目前的生态景观与森林抚育间伐的关系之后,需要对更加合理的方法以及措施进行选择,以便确保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有更高的效益以及更加理想的质量。其中,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的目标便是增加森林数量,使森林质量得以改善,并促进内部的物种繁衍,保障森林具备更多的功能。以往的保护方式为禁止砍伐,尽管对乱砍滥伐以及相关行为产生了遏制效果,也恢复了一部分森林资源,但负面影响也很大。例如,禁止长期采伐会不断增大林木密度,降低透光度。在光照减少之后,很多喜光植物的生长受到了阻碍,甚至一些食草动物食物不足,出现死亡的情况。不但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也引发了更多的病虫害问题。但是,借助抚育间伐的形式,通过采伐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森林质量得以提升,对维持森林更新起到的作用非常突出。其中,采伐方式的选择十分关键,需要科学控制好采伐的时间以及次数。当天然林密度过大且树木分布十分不均匀时,便可以进行抚育;对于人工林区,结合提出的经营要求以及种植特性,对密度合理配置。此外,通过抚育间伐措施的有效应用,还能使树木的营养空间扩大,使其根部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当林木密度降低后,会增加一定程度的透光率,使林下幼苗和喜光植物有理想的生存空间和条件,进而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开展森林培育管理工作,能够整体提升森林培育效率。抚育间伐方法的应用,有益于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使林分结构更具合理性,同时增加林业经营木材供应量,使森林生物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针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使森林培育工作能够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