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恒梅
(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大同 037000)
在林业发展体制中,国有林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国有林场改革日渐推进,不仅充分明确了国有林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同时在培育与保护森林资源、推动生态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方面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基于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进一步提高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其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世界森林平均蓄积量为110 m3·hm-2,我国为78.60 m3·hm-2,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如山西仅为35.20 m3·hm-2。与国家森林蓄积量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国有林区森林蓄积量还有很大差距,只有54 m3·hm-2[1]。
每年国有林区需要完成的营造林任务有数万公顷,然而一些单位在营造林任务开展过程中难以足额投资,存在靠工程养人、发工资的现象,无法有效保证造林面积。还有一些单位不重视应用现代科技,虽然营造林当年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但是保存率却下降明显,严重影响造林整体质量。另外,在营造林工作中,一些单位,新造林地管护力量配备少,缺乏完善的管护设施,以至于牛羊兔鼠为害严重。
在森林管护方面,基础投入还有很大不足,虽然很多国有林区陆续建设了森林管护站,极大地提升了森林管护条件,然而维护修缮资金明显不足,管理经费欠缺,基层管护站点布局以及运行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一线管护工作人员人均管护森林面积较大,平均约400 hm2/人。由于缺乏巡逻交通工具,管护人员主要通过徒步的方式进行巡逻与护林,有情况发生时,难以及时反馈,阻碍森林管护工作的高效开展[2]。
静态保护和持续性长期禁伐对森林资源恢复与修养生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因缺少抚育措施,很多中幼林旺盛生长,密度太大,林分质量下降十分明显。目前,中幼林抚育项目都具有较大的规划任务,但因投资水平不高,影响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导致很多中幼龄林虽然亟待抚育,但却无法有效开展,严重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了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突显。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森林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所以在提高国土绿化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森林整体质量,加强建设森林城市与国家公园,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3]。
山西地区对当前发展形势综合考量,以生态发展为重点,不断扩大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将山西地区美好的生态与壮美山河充分地塑造与展示出来,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绿色化发展,为美丽山西增绿添彩,并将增绿作为重要的习惯,根据流域以及山系科学合理地开展集中布局,重点抓好水源地以及生态脆弱区植树造林工作,使退耕还林工作高效开展,不断扩大城乡绿化,建设永久生态公益林,打造绿色屏障。
山西地区深居内陆,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森林生态系统是确保其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高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山西太行、吕梁两大山系是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同时还分布在黄河、海河等水系源头生态区位上,共同组成山西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框架。山西地区优质的深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区,所以其建设水平和质量对于山西地区生态建设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论是当地森林资源保有量,还是发展生态建设都有很大的潜力,而且林区生态对当地转型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山西地区绿色化发展、塑造壮美山西的重要生态基础。国有林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回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多元化发展,将国有林区打造成山西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基地与生态文明之窗[4]。
加强全域造林是进一步提升国有林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国有林区进行全域造林工作,就是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宜植则植、宜补则补,并结合重点工程扩大人工造林面积,改造灌木林,并针对疏林地开展补植工作,落实封山育林措施,确保国有林区所有土地都得到绿化,促进林区面积不断提升,增大林区覆盖率。国有林区不仅存在很多林地,还有很多其他土地类型可以转化为林地,所以必须科学把握工程布局。1)结合国有林区经营实际,对增绿与治本工作统筹安排,重视国家宜林公益林林区建设,重点发展交通干线沿线区域宜林地建设,对于道路两侧和林区前山扩大相应的建设。2)造林工作中要重视见缝插绿的小片状造林工作,并选择科学的造林模式。参考《旱区造林绿化技术模式选编》,努力建设混交林,增加阔叶林造林工作,打造小而精、优而美的示范造林区。运用良种壮苗,进一步提高林木种苗供给侧改革,提高保障性苗圃建设水平,对造林苗木进行合理调整,选择当地优质乡土阔叶树种进行造林,加强培育经济效益好、生态作用突出的优良树种,保证优良苗木的自给自足[5]。
为了促使森林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保证森林健康和加强森林抚育非常重要,这对于森林质量提升和生态功能的提高意义重大。以质量为前提,落实森林抚育工作,保证森林健康发展,并将可持续发展以及近自然、全周期等发展理念融入其中,首先加强人工林建设,并大力推进天然林建设,先发展纯林后加强混交林营造,并根据先幼林后中林的发展模式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全面提升。
培育与保护森林资源,进而保证国土生态安全是国有林场的重要职责。国有林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工程带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关措施,更好地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充分明确国有林区森林管护责任,构建完善的森林管护体系,发挥森林公安以及消防作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并重视森林资源病虫害监测,做好一线管护工作。同时认真监管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严控林地流失率,保证林地权益,监督森林资源,并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策略,强化动态监督与管理。将《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认真落到实处,扩大宣传,提高综合执法力度,更好地进行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6]。
绿水青山是国有林区最优质的资源,大量的森林资源以及优质的生态环境为林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林区必须深入市场,构建完善灵活的机制,重视潜力挖掘,提高效益,推动多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林下经济等相关产业,推动这些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对于林区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宗旨,扩大宣传与改革。政府与社会应对林区特殊地位给予充分重视,将企业投资吸引过来,并加强专业人才引进,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林区生态建设水平,为大众谋福祉。林业发展潜力巨大,只有对国有林区现状充分了解,才能结合实际进行建设,并运用科学的措施推动林区生态建设和发展,为林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