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杰
(上林县大丰镇农林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南宁 530500)
广西南宁上林县的蔗糖产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蔗糖种植面积大大缩小,利用旱地进行甘蔗种植已是大势所趋。加强对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在甘蔗种植过程中,应重点采用“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法”“槽植法”等栽培技术,改变以往的春夏种植模式,大力宣传推广秋冬种植,同时配套相应的良种良法技术,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加新型肥料以及防虫剂、保水剂、除草剂等,以此实现旱地甘蔗的高产高糖[1]。
1)旱地土壤贫瘠,缺乏一定的保水、保肥和保土能力,如果遇到干旱天气,降水量少,土壤含水量不足以支持甘蔗正常生长。当旱地的表面植被遭到破坏,这种情况将会变得更加恶劣,其表层的肥土也更加容易被带走。2)受旱地缺水的影响,甘蔗的生长无法及时获取充足的水分与养分,从而导致其种植后出现蔗芽萌芽率低、成茎率低、原料茎矮小、宿根缺株断垄严重以及基本苗不足等问题,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使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得不到有效保证。如果遇到极端天气,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现象,严重挫伤种植户的种蔗热情。3)甘蔗的种植区域广泛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在后期管理方面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科学管理,种植户在施肥时也往往只是依赖尿素氮肥,由于缺少有机肥,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含量都无法得到保证,长此以往土地的土壤质量将越来越差[2]。4)受甘蔗品种和种植节气的影响,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在4 月底甚至是夏季再进行种植,错过了甘蔗的最佳生长时间,导致甘蔗的产量以及含糖量都较低。而且甘蔗种植户种植的大多数为晚熟品种,从而导致其生长时期得不到充足保证,同样也不利于甘蔗的高产和高糖。
旱地的土壤肥力较差以及含水量较低,因此要对其进行深耕整地,以此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有效利用降水资源。整地工作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整地深度最好在20~30 cm[3]。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在整地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农机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土壤水分的保持,尽量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从而减少水分蒸发。
保证甘蔗品种的质量是其高产高糖的基础,积极推广宣传和选用甘蔗良种,有助于旱地甘蔗实现高产高糖。从上林县的实际情况来看,适合其种植的品种有新台糖15、16、22、24、25 号,粤糖的53、55 和56 号以及82~88 号和86~368 号,还有桂糖的29 号等[4]。上述甘蔗品种不仅具有产量高、含糖量高的特点,而且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旱性,非常适合在旱地种植。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甘蔗品种的选择,以此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同时,还要制定相适应的良种配套种植技术。随着对旱地甘蔗良种的不断改良与创新,良种的抗逆性和宿根性也逐渐成为研究过程中的重点考虑因素。
广西南宁的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根据实践生产经验逐渐形成了春夏季节种植甘蔗的栽培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蔗糖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传统的初夏种植栽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蔗糖产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冬季栽培制度,有利于实现旱地甘蔗的高产高糖。冬季栽培制度的最佳种植时间为10 月上旬至12 月下旬,来年的5—6 月就可以拔节生长和伸长,从而可以充分利用6—9 月的光热资源,有利于甘蔗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雨季的降水资源[5]。在冬季进行甘蔗的种植具有以下优点:1)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冬季人们时间比较充足,在冬季进行甘蔗的种植可以避免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争夺时间。2)可以有效利用秋末冬初的季节特征。这一时间段土壤水分最为充足,其蒸发量最少,有利于提高甘蔗萌芽的出苗率。3)冬季种植的甘蔗,先生长的是根部,当根系生长发达,扎入土壤较深时,才会进行生芽,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甘蔗的抗旱能力。但冬季种植因为其在土下掩埋的时间较长,易导致甘蔗感染凤梨病或其他病虫害,从而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进行下种时一定要认真严格选种,选择根茎粗壮、蔗芽饱满且无病虫害和纯度高的蔗茎作种,将其砍分为3~5 芽一段后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500 倍液浸泡5~10 min 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将底肥和特丁硫磷进行拌匀铺在蔗沟,以此起到防止白蚁的作用。
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栽培方法,能够起到接存自然降水、缓解水土流失和保持肥力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蔗芽萌发,提高甘蔗的抗旱能力,从而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等高深沟板土镇压栽培法要根据种植土地坡度的大小,尽量保证所选定的行距等高,一般蔗沟间距为0.9~1.2 m,蔗沟深度在25~40 cm(不包含挖起的松土),蔗沟的宽度在25~30 cm,其沟底一定要保证光滑平整。在播种前,从上到下挖开蔗沟。播种时,从下到上随时清理蔗沟。在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旱地的情况选用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以及蔗芽较强的蔗种,种苗则要选用发育健壮、未抽穗以及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苗[6]。
槽植法栽培技术就是沿等高线开挖蔗沟同时封闭蔗沟的两端,从而使其形成一个“槽”型。在挖槽时可以利用小型挖掘机进行,一方面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挖得比较标准,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节约成本。槽植法栽培技术能够有效保持水土,减少径流。将蔗种放在板土上,覆土后对其进行镇压,从而使沟底的板土与蔗种以及覆土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毛细管水,提高蔗种的出苗率。槽植有以下要求:槽的深度在30 cm、播幅宽30 cm,槽心距90~110 cm。除此之外,如果土壤的肥力尚可,其行距要适当缩小,如果土壤肥力贫瘠,则要适当增加行距,同时要现栽现挖,相应的覆土、盖膜工作也要一次性完成。
旱地甘蔗的后期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甘蔗的高产高糖同样重要,因此要加强相关工作的开展,为甘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降水与甘蔗生长需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两者难以做到统一。同时在施肥时也很难根据甘蔗的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量来进行施肥。一般在甘蔗的分蘖初期,每666 m2施15~20 kg 的氮肥尿素,同时对甘蔗进行培土工作,以此提高甘蔗耐旱性。当甘蔗进入拔节期,随着降雨的增多就可以对其进行及时追肥,一般每666 m2施30~40 kg 氮肥,利用降水将肥料效力带到土壤内部,施肥后也要及时进行培土,起到保持肥力的作用。杂草对甘蔗的生长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及时对蔗地进行除草,可以每667 m2用阿灭净150~200 g 兑水60 kg,或是每667 m2用蔗下光240 g 兑水对土层表面的杂草进行喷洒,要在杂草的幼苗期就进行此项工作[7]。其他病虫害为害是否严重都要进行药物防治,如蚜虫和蓟马,可以用吡虫啉、乐斯本和氧化乐果进行防治,一般要进行1~2 次防治,如果病虫害情况较严重,则还需要进行重点防治。
甘蔗是广西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新农业发展背景下,加强旱地甘蔗高产高糖相关技术的研究变得极为重要。目前,针对旱地甘蔗种植已经有了相关配套的种植技术,但随着不断创新与改良,旱地甘蔗的产量和质量还会不断提高,从而推动蔗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