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英 李 坚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着重强调指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作为数据的集合,它所具有的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推动了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更新,加速了传统阅读向数字阅读的转变,使阅读呈现新态势。当下,档案工作要尽快顺应形势,抢抓机遇,着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阅读阵地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档案的阅读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信息服务的各种需求,切实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虽然数字阅读产生时间不长,然而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阅读主流,甚至有取代传统阅读之势。尤其是自国家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后,数字阅读倍受广大读者青睐,在推进和丰富全民阅读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经突破3亿,年增长12.3%,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左右。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09年、2018年公布的全国第六次、第十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69.7%,各类数字化媒介接触率为24.5%;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0.3%,各种数字化媒介接触率为73.0%。十年间数字化媒介的阅读率增长了48.5%,其中,手机阅读率增长最快,达到71.0%,增长5.6倍。
数字阅读之所以呈井喷之势,主要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和拓展,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纸质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除了即时、碎片化以外,还具有阅读行为分享化和阅读主体分层化的特点。
阅读行为分享化指人们阅读已不满足于独享,不只是停留在自我接受和自我欣赏上,而是将阅读变成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此时的阅读不再仅仅是个人获取信息,而是逐渐附加了娱乐、交友、互动等功能,有些附加功能甚至跃升为主要功能。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阅读了感兴趣的信息,在自我兴奋的同时,还情不自禁将这种兴奋转发他人,形成兴奋分享。产生这种分享心理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价值性。个人在阅读中获得的价值体验,会主动传播给与自己有同类价值观念的人。其次是娱乐性。个人在阅读中感到愉悦的东西,及时分享给亲朋好友,让众人同喜共乐。再次是满足感。将阅读的体验分享给他人,进一步确认自己在社交群体中的地位、身份和影响力。当这种分享被他人点赞,就会产生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从实践看,分享阅读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其间接收到的信息并非都是原创,而是分享他人的信息,有的信息是经多次转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既是信息的阅读者,又是信息的推广传播者。
阅读主体分层化指阅读主体是分层的。信息的阅读与分享是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的。这与读者的经历、体验、兴趣、职业、年龄等直接相关。这里有两种现象应特别注意:一是数字阅读与分享的主体大多是广大青年群体,他们比其他群体更具热情,更熟悉阅读工具。二是数字阅读与分享在一定时间内分化为特定交流圈。由于志同道合,或者兴趣相投,在社交活动中逐渐产生阅读内容的同质化。志趣相投和思想共鸣使阅读与分享形成不断分化、选择的过程。社交媒体所具备的聚合效应,使同一社交媒体的读者能够迅速聚集起来,形成特定的圈子。在这个圈子中,往往还会自发形成“意见领袖”。这类“领袖”的意见无形之中影响了圈子内人们的阅读与分享。依照这种规律,阅读平台经营者又开发出独特的社交功能和体验窗口,将更多的人吸引到阅读平台上来,使数字阅读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程度的创新与扩散。
1.建立档案数字阅读新型阵地。在阅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条件下,人们为什么上档案阅读平台?为什么传播档案阅读信息?这里就有一个阅读信息的选择问题,即看哪一家平台提供的信息最能满足公众阅读的需要。因此,数字阅读大发展的时代,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发档案数字阅读阵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微信。微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腾讯在2020年初发布消息称,2019年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5亿人,比2018年同期增长6%。数字化阅读竞争首先是阅读阵地的竞争。在信息高度发展,数字阅读平台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吸引和留住阅读者,靠行政强制是不行的,靠所谓的刺激性消费也只是暂时的。只有根据阅读群体的不同需要,加快档案数字阅读的各类软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创建多功能的高新技术阅读阵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留在档案信息阅读平台上。
2.建设档案数字阅读资源。信息社会日益发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阅读、利用等提出了全新挑战。馆藏资源建设要力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应藏尽藏、不重不漏,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和安全保管。在藏品属性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资源共建共享共管。在做好实体档案收集整理的同时,还要储备足够的电子资源,实现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建设标准化及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全面推进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各类数字档案资源库群,为数字阅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各类档案资源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方面的决策、管控、创新、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3.抢占智慧档案阅读高地。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养老、智慧档案等,已经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智慧型数字档案馆是指在具备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等特点的数字档案基础上融入智慧感知和协同处理等功能,以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相关工具,重点打造高效、智能、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档案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如搭建流动档案馆、指尖上的档案馆、线上档案馆等档案信息资源直通车,让档案信息走出“匣子”,活动起来,多跑路,让阅读、利用者少费事、零跑腿。无论读者身在何处,都可以一屏利用、一键阅读、一指解决问题,从中充分体验档案阅读简便、利用快捷、受益实惠的特点,尽情享受档案阅读、受用带来的精神愉悦。
1.着力挖掘档案阅读价值。档案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珍贵的财富,但是不少还属于原生态的,没有发出档案特有的声音。若不及时挖掘、盘活,仍然是蒙尘藏品,不能转化为阅读消费品。一定意义上讲,档案也是文物、历史和文化。我们应该不断激活它们的功能,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聚焦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智慧库”,确保档案数字阅读的内容有别于其他平台的信息,形成特色优势。编研档案资料、开发档案文创产品时,应在系统开发、深度开发、精准开发上狠下功夫,推出兼具“颜值”与“内涵”、特色与成效、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权威专著和富有时代精神的通俗读物。在讲好档案背后的故事时,可采取编辑出版书籍、举办展览,主创文献电视片和影视光盘,发布网络视频、主持网络栏目等多种形式,由单纯向读者提供档案资料变为传授历史知识、宣传治国理念、激励初心和使命、传播正能量,促使档案数字阅读、利用不断升华和增值,永葆持久性和生命力。
2.精准推送档案阅读资源。档案是人类发展的真实记录和见证史料,内容丰富、卷宗浩瀚,是前人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信息资料,其中不乏战天斗地、治国理政、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推进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有了历史的借鉴、参考,解决问题和纾解矛盾时,就可以降低走弯路的几率,降低成本和代价,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编撰过程中,就运用了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内容真实,令人信服。2020年2月,武汉为了应对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仅十天左右的时间,分别新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力量。其中的图纸设计、工地施工、工程管理、人员调配等,都学习借鉴了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档案资料,为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局势、及时抢救病毒感染患者、消弭市民的恐惧心理赢得了宝贵时间。如今,我国各项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一定会出现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们应及时针对上述问题,精心遴选和综合整理相关档案数字史料,通过社交平台原汁原味地发布出去,不仅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妥善解决落实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等起到借鉴作用;而且对加深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戮力同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档案的影响力以及档案信息平台的公信力。
3.深化档案数字阅读的正确引导。在全民电子阅读时代,数字档案信息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特点。档案数字阅读是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的一部分,其基本特征是档案文化消费。谁来阅读?为何阅读?阅读什么?怎么阅读?这是务必解决的基本问题。要充分利用数字阅读的特点,发挥档案机构的组织、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引导新阅读。一是做好个性服务引导。对于来函来电来馆阅读、查询档案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他们不同目的和需求,分别做好阅读、利用的服务和引导工作。二是做好分享服务引导。即定期组织专项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搭建阅读分享交流平台,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引导广大公众多阅读、优阅读、转阅读。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引导。及时收集、掌握阅读者的阅读时间、阅读方式、检索次数、检索内容等数据,捕捉阅读者的利用特征、利用习惯及其背景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档案的资源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对比,精准识别阅读需求,了解阅读资源和阅读平台的短板和不足之处,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有目的、有选择地做好数字阅读的跟踪服务引导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的精准度。
4.强化读者体验为王的工作理念。大数据时代,人们开始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也尝试进行改革,将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互联网传送出去,虽然信息海量,可是阅读者并不多,效果并不好。要赢得数字阅读竞争力,提升档案信息资源阅读、知晓的人气指数,首当其冲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读者体验为王”的工作理念,即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体验为核心、以“兴奋点”为出发点,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通过“互联网+”的转型思路,按照互联网规律营运,借鉴“信息+服务”的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阅读的新模式。譬如,可以借鉴“意见领袖”在阅读传播中的作用,主动培养和利用“意见领袖”,扩大档案信息的影响。也可以借鉴阅读群体分类和阅读主体分层化的规律,对档案信息传播进行分类改革,培养不同的档案信息阅读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