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贵
(大连市旅顺实验中学)
科学有效的作业管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根本,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通过制度化规范作业容量、系统化设计作业内容、创新作业理念形式,坚持“减负不减质”的思想,研究作业批改评价,研究作业管理的深层发展、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实施,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为其他教学环节的优化积累经验与条件,同时优化家庭作业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依据有关“减负”的文件精神,制定学校的作业管理细则,规范学校常态化管理要求,强化制度管理,在作业数量、质量、时间上,科学统筹、规范设置,是学校作业管理的根本。
倡导作业资料要教师“多”、学生“少”。教师整合各种资料,筛选设计,精选习题,摈弃题海战术,严守作业少而精的质量关。
教师布置作业前要做到示范书写,估算时间,感受难易;教研组要集备研究,做到控制数量、关注质量;学校要通过制度化管理调整达到学科间的平衡,规范作业时间。
从教学过程来看,作业常规管理的规范可以追溯到对教材文本的发掘与集体备课研讨的有效性,检验教学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教学反思提供依据,为重新调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为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课后的学习兴趣。
集备组根据学情并结合课程标准,以单元教学目标为载体,将目标进一步分解成一组或者多组,以单元视角下的作业的系统设计,建立体系化作业,保持作业的连贯性、目的性。明确作业是对课堂目标达成的有力补充,设计作业围绕课堂的学习目标来完成。作业要切实预设的目标,同时考虑学情差异的分层目标的实施策略。
在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我们应考虑素养的提升,检查教师的作业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抄写、背诵、练习,作业功能须实践预设的情感目标,设计的家庭作业还要与课程主题和目标相关联,实现全面育人的理念,这是作业设计努力的方向。
作业的检查以抽查为主,作业展览是推进作业质量提升的好办法,组织教师、学生浏览展评作业本,推选优秀的学生作业,同时推荐有创意的教师作业设计,教导处根据评定结果向相关教师反馈。通过展评,提高作业效果和规范作业形式和内容。在原有定期展评的基础上,同教研组坚持互评,以便于教师相互学习。教师作业布置设计与学生作业共评,设计量化观察表,努力做到全覆盖,实现学校有意向的引领。
为加大减负检查力度,学校建立针对学生和家长的监督机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减负工作情况,建立家长委员会,做好家长和学校有效沟通的纽带,敦促学校规范执行相关规定。学校减负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由家长和学生直接评价。
学校领导结合常态课听评课进行,深入课堂一线,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作业布置情况,并在评课过程中进行反馈、指导。
引导教师尝试改变传统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批改方面的弊端,更新作业理念,鼓励设计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体验式、实践类、探究性、开放性作业。将课堂实践延伸到课外,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为研究主题。
以“消防”体验课为例,教师布置以消防知识为内容的“微项目化”作业,设计了多个主题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消防知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学生通过到消防队体验和调查,查阅资料,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单,制作PPT。“消防”一课微项目化作业的设计做到了把化学灭火的方法、消防器材介绍和使用、消防标志的认识和解读、消防史等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实践。
学校设计的微项目化同一课题多个主题的作业,考虑到作业的分层,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特点进行设计和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能力水平、擅长的展示方式来选择主题。在展示的过程中,综合了学生的表达、现代化技术应用等能力,考量学生独立性、合作能力等因素,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语文学科阅读名著后让学生亲手绘制思维导图,锻炼了其逻辑思维能力;英语学科设计英语文化节海报、文化节标志、吉祥物;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家庭小实验、标本制作等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育学科以开展“阳光体育、绳彩飞扬”的锻炼活动为作业;劳动课开展“明亮窗户、净化心灵”的实践类作业。
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教师理念的更新和引导,拓宽教师作业的创新形式。一是专业阅读:鼓励教师多读教育专业的书籍,吸取优秀的经验,丰富作业的形式;二是培训引领:聘请专家讲座或组织教师外出到名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反哺学校的作业改革;三是经验交流:每位教师上交一份作业设计的经验,筛选出优秀的经验进行交流,通过教师自身实际操作效果感染更多的教师,共同学习提升。
学生作业效果以目标达成为价值评价手段,不仅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作业设计,学校以任务驱动为策略,科学评价,形成常态化、自主管理的态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阅读护照”“单词过级”等创新策略,融入更多与学业成功相关的反思性和评价性特质,多元评价促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作业。限时、高效,作业书写质量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性的评语、可操作性的指导,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校以任务驱动式达标、“问题+课题”的校本研修培训和评价,引导教师探求教学规律,应用教学规律,创新作业设计的理念;学科绑定评价,建立资源库,把作业设计、资源库建设作为优秀教研组的考核之一,促进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深研作业设计,做到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改进与素材积累同步,完善学校学科素材库,实行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劳动。评价学科组的规范统一与改进,能形成学段、各学科教学的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