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红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笔者认为,首先需明确特色班级共建的主体组成部分,即班主任是总设计师,学生是主角,家长是同盟者。特色班级共建主要从“核心——建设目标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独特的管理品位;重点——激励机制促进独特的内涵发展”这三方面入手。通过思想的引领、活动的设计、制度的完善,创建具有班级专属风格的特色文化。当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创建特色的愿景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促使每个学生置身于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汲取营养,重塑灵魂,提高能力,升华品格,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激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满足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求,有效搭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之桥,实现双赢局面,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优秀的班级文化会孕育独特的班级精神文化,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班主任应抓住特色班级构建的核心任务,基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把握德育的增长点、探寻家校同盟的合力点,准确定位班级特色,促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具有个性并凸显文化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小屋”,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实验田”。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成就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育人的场所,班级是学生的家,是学生成长之地。班级特色定位需要班主任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全面的了解。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本”,分析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结合班级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及自身专长,将班级特色理念具体落实到班级的名称、理念、目标、措施里。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家长共同设计好班徽、班歌、班训、班报、班级博客等,形成班级独有的品牌和班级文化管理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主任在特色班级创建目标上,要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为抓手,寻找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落脚点和延伸点,作为开展特色班级创建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在班级目标创建中,班主任应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深层次的德育活动、以信念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高境界的德育活动,进一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催人奋进的班级精神、乐观向上的班级风貌。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力量和资源。在班级特色定位上,班主任应构建家校教育合作共同体,家校真正达到同频共振。因此,在创建目标与措施上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及时召开家委会议,不断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学校与家长携手,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与张力,打造家校联手共育的良好态势。
学生是特色班级的主体,其品德、个性发展、思想、才能、情趣、品质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结合班级实际及班主任的特长,班主任应把握特色班级构建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把特色活动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渗透。班主任应创设富有本班特色的德育活动体系,创新教育方式,设计富有时代意义、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动,积极开展“近、小、实、新”的班级特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途径,在系列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搭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在特色活动的开展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还要激发班级的活力,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组织作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与探讨、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个性。例如,举行主题班队会,在“我的班级我做主”“展示风采快乐成长”“秀一秀我们的班”等活动中,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设计与主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展示自己的特长,从中获得作为班级成员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又在精彩有趣的特色活动中获得体验、实践,获得审美的熏陶、塑造,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情趣,心灵获得成长,道德获得提升。
班主任应让家长满怀热情地参与到特色班级活动中。通过组建班级家委会工作小组,设置宣传组、活动组、后勤组,成立家长义工、故事爸爸妈妈志愿者、校外志愿者等,引导家长协助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打造“爱劳动特色班”,围绕“爱劳动”这个特色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学会感恩。为引导学生懂得劳动能美化家园、锻炼成长,可以开展“我是优秀的值日生”“我为课桌椅洗洗澡”“我是劳动小能手”“洁净家园我行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班主任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家委会的支持下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学生的美文,展示班级开展的特色活动,如育儿经验、读书沙龙活动等;也可以成立爱心家长联盟QQ群,组织开展亲子读书会、班级家长读书沙龙等;组建假日小队,带领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或到社区、敬老院献爱心。
当家长成为班级工作的协同者,就会与班主任一道汇集智慧、相互配合、协力共管,助推特色班级的创建工作,形成培养学生道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的德育体系,展现班级独特魅力。
激励机制是一种软文化,是促进班级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发展性、自主性、激励性的原则,根据特色班级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探索机制创建的新思路、新举措,构建适合本班学生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唤醒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最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激励机制要达到成效,就应以学生为核心,注重评价的导向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力。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激励机制的设立,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校组织的活动。例如,在读书节中,“书香班级”和“经典诵读班”等特色班级可以借此教育契机,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经典文章,在美德中修身、修心,进而点亮学生的人生。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管理目标,自主设计各种评比项目,发挥激励的隐性教育力量。采用“比比谁的花儿多”“小花换苹果”“集卡”“积分卡”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激励形式,将“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上好课、做好值日”等“五好”常规要求通过评比方式以及“积分”累计的方式进行积分换算,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引导学生走向主体自律。开展班级“文体之星”“小歌手”“小画家”“小小书法家”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特长的培养,最终达到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到两项技能和伴随终身的爱好。
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例如,在创新班级激励机制时,根据家长在银行从事工作这个职业特点,创建“班级银行”,用“文明银行”把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自主管理、家校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起来。这个评价机制,就是借鉴银行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工资发放、奖金管理制度、贷款制度,颁发班级文明银行货币等激励机制,把银行的建立实施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成长、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驱力,家长也在参与激励机制中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参与特色班级创建的积极性、获得感等融入到激励性评价机制上,通过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家长、社区综评相结合等方式,使之形成共同评价、共育学生的共评机制,成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体系,真正使其发挥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这些策略,引领学生个体在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中收获自信,引导学生融入班集体,投入到特色班级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教师、家长在特色班级构建的成长共同体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力助推学生的发展,有效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实现师生、家长共同迈向美好人生,从而使多方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