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丰阳,徐 枫
(1.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伊春 153000; 2.大箐山县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 大箐山 153000)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森林经营的长期任务,也是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需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有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发挥森林多功能作用;有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带岭林业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达理山脉,属长白植物区系,小兴安岭亚区,原始林相是以红松为主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多平缓;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坡度在6°~20°之间;行政区属伊春市。誉称“红松故乡”。
由于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湿润的气候特点,加上低山漫岗的复杂地形,以及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植被,形成了小兴安岭典型的森林特征。主要林分类型为天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等,还有一定数量的人工林。施业区总面积96742hm2,其中:有林地面积92886.9hm2,无林地441.7hm2,苗圃地59hm2,疏林地12hm2,未成林地面积184.6hm2,其它土地面积3157.8hm2。人工成林面积28908hm2。
活立木总蓄积1443.8万m3。其中:乔木林蓄积1416.1万m3,疏林地蓄积0.0326万m3,散生木蓄积27.6581万m3。乔木林中:天然林蓄积1000.9万m3,人工林蓄积442.9万m3。公顷蓄积为152.4m3/hm2,森林覆盖率96%。
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现有天然红松过伐林面积占整个天然林面积的60%。这些林分如果给予人工干扰等集约经营措施,经过长期的科学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最容易形成稳定的红松针阔混交林顶级群落,恢复小兴安岭原生森林植被的本来面貌。
这些早期营造的人工林缺少科学的抚育措施,加之单纯取材的经营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林木分化现象,如果施予科学的抚育措施,进行近自然林改造,能够加快促进林分的工艺成熟、数量成熟、生理成熟和自然成熟,为国家培育经济林、林果兼用林和优质大径材林,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生产力,进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局以来先后有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其中《带岭林区立体林业经营试验》、《万亩落叶松短轮伐期原料林营造技术》、《人工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研究》、《人工红松杈干原因及控制》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黑龙江林业科研所、黑龙江生态职业学院带岭分院坐落在带岭施业区内,并且有很多深入的合作,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
国有标准化苗圃始建1940年,总面积20.47hm2,多次在国家、省、市获科技成果奖,是北方林区实力雄厚、生产能力强、质量信得过的苗圃。1990年被省绿委会评为“最佳绿化单位”,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评为“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无检疫对象苗圃”,2014年进入首批省标准化苗圃行列。始建于2010年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是全国131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也是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唯一一处重点良种基地,经营面积647.2hm2,自成立以来,以高科技投入和科学经营管理为手段,提高了林木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确保了森林培育对林木良种的需求。
带岭林区林道网密度大,每公顷达到了5.6延长米,实现了沟沟有路,尽管路况差、断头路多,但经过维修和养护不会影响森林防火和通行,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础。
设立大箐山县后,被省市定位为生态县。目前大箐山县正在按照上级的定位和生态县的标准积极推进。森林做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生态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1)根据森林所处的生态区位和培育方向,按照林产品供给、生态保护调节、生态文化服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功能划分,合理确定森林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根据立地质量、森林类型和发育阶段,采取科学经营措施,重点提升森林主导功能,兼顾维持和增强辅助功能,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2)科学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采伐、更新造林,提升森林质量,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坚持近自然经营,模拟自然,顺应自然,促进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林分修复,天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措施相结合,增强森林更新能力,促进森林正向演替。
3)严格公益林保护,突出自然修复和抚育经营,严格控制生产性经营活动。作好兼用林的多功能经营,使国家Ⅱ、Ⅲ级公益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大培育一般用材林和部分经济林力度,保护和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和特色经济林资源,兼顾生态保护调节、生态系统支持功能,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培育高品质、高价值木材,以提供优质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维护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围绕森林提质增效开展经营活动。
4)重点做好商品林的集约经营,将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立地质量好、地势平缓、交通便利的区域,以培育短周期纸浆材、人造板材以及生物质能源和优势特色经济林果等,保障木材、木本粮油、木本药材、干鲜果品等林产品供给为主要经营目的,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地产出率,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开展森林的集约经营。
5)科学经营人工红松林和红松母树林,对密度较高的林分进行疏伐、母树林进行定株培育,增加光透度和单位面积上的营养,解决树种或林木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林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实施森林精准提升工程是高度集约的重大经营行为,利国利民。但针对基层林业局公司资金困难和政策层面的制约,有许多方面需要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根据带岭林区的立地条件,经初步测算,森林经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有林地每公顷成本大约500至600元人民币。
为了培育目标树种、目的树种,近自然林及全林经营等,促进森林的正向演替,需要去劣留优,要比传统的中幼林抚育多消耗蓄积。
森林经营规程很多方面不适应现实的森林经营的需要,目前无论是经营的方式,还是经营的目的,对森林经营都有了一个新的定位。现行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以培育优质的森林生态群落,促进森林的正向演替为森林经营方向,促使我们研究探讨新的经营模式及合乎时代需要的指导性规程。
在合理经营好国家Ⅱ、Ⅲ级公益林的基础上,对国家Ⅰ级公益林,在保护好资源前提下,放宽经营的限制,以合理的经营方式,提高Ⅰ级公益林的林分质量,从而保证全林区的森林质量整体提高。
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有关规程和规定的基础上,多年来,带岭局也严格执行伊春市严禁采伐红松树种的地方政策,在森林经营中对红松人工林及红松天然林的培育经营产生了极大影响,严重妨碍了树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影响了林分质量的整体提高。
1)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严控林地流失,强化森林管护,切实保护好培育好森林资源。
2)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领导,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林业局公司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经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领导小组,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随时对森林资源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状态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掌握森林资源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
4)制定《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通过行政手段确定《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的法律地位,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纳入林业局公司工作范畴,严格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组织林业生产,并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作为年度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