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南虫不及北虫矣

2021-12-27 22:11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23期
关键词:蟋蟀外公

丁云

真正达到大将级的蟋蟀,数量比例不及万分之一。由古至今的《蟋蟀谱》上虽记录了大量品种,但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唯有大比赛开斗时,上阵的选手大多就是谱上极品。

高手收蟋蟀,那只消一眼,瞬间就判定优劣,决定取舍。而高手之间的较量,不给对方看“底牌”,斗前看不到。待到两只蟋蟀都落了斗栅,输赢基本已定。

虫打哪儿来?主要出自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以及安徽北部。受到气候、农业、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南虫个小难觅,早已无法与北虫抗衡。南北玩虫,收的都是北虫。

去齐鲁淘蟋蟀

山东是蟋蟀的一大产地。最早是上海人到当地派发网罩,雇佣当地人去捕捉,捕到的蟋蟀也由他们全部买下,带起了这门买卖。之后,捕蟋人越来越多,对蟋蟀也有了一知半解,会专门挑出大一些的,自认为好一些的,区别开来卖。

下田捕捉蟋蟀的,往往都是年轻壮汉,在第二天睡饱之后,会亲自去市场出售挑出的蟋蟀,而普通的则交由老婆以随意价格售出。忙活了一晚上,看走眼是在所难免,普通蟋蟀里可能潜藏着优秀的蟋蟀。况且,捕蟋人对蟋蟀的了解,终究只是摸个轮廓。那时的蟋蟀价格也不是很贵。

再到后来,捕蟋人组成团队,7至10个人一组,从玉米田里出来就开始比划蟋蟀的等第,之后内部标价。出货时,在经历了买家团七嘴八舌对着第一等的蟋蟀“吹毛求疵”、捣糨糊之后,一旦捉到第一等蟋蟀的捕蟋人松口降价,那么原本定好的阶梯价格也就分崩离析了,捕蟋团内部为此也时有埋怨。当然,也有很多第一等的挺住了卖价。

当地的蟋蟀交易市场就像夜市,可以绵延十几里路长,两旁摆放着一张张桌椅。“蟋蟀是很难抓的,玉米田里一簇簇的玉米叶子又非常割人,”边先生说,所以捕蟋人都穿着迷彩服下地捉虫,各地来的买家就沿路相虫。

一方水土养一方虫

捕到的蟋蟀,山东那边搁瓷罐里,苏沪这边带去竹筒,杭州人玩紫竹筒。瓷罐的优点是查看起来方便,“杭虫跟绍虫,在竹罐与网罩之间拍进拍出,有时会把蟋蟀的大腿拍下来,出各种事故,那就得赔钱。”边先生说,瓷罐没这问题,最多跑了蟋蟀。

蟋蟀不好分辨,蟋蟀盆倒是比较好分,北盆壁厚,南盆壁薄。南盆适合早秋,透气性好,到了晚秋,厚壁的北盆保温性佳。

陆续弄回来的蟋蟀先静养。古法养虫不够注重营养,“喂半粒到一粒米饭,不给虫子多吃。这种养法控制得住分量,蟋蟀看上去大,实际并不重。”边先生说。但从营养学的角度不行。“北虫一定得有肉,没肉就空;南虫可能因为土地本来较肥,能吃的东西多,加上水分充足,稍好一点儿。”因而同样的控制,南虫核下来的分量高点儿。

“水灵灵”的南虫斗不过“干老”的北虫。边先生说,以杭虫为代表的南虫还有一点逊于北虫,牙短,“同等分量,人家北虫个头大牙狠,更没法斗了。”一方水土还真是养一方风物,包括虫子。

现在养虫主要喂投饲料。边先生有独门食谱:将毛豆煮得烂烂的,去掉上面一层衣后给蟋蟀喂食。实践下来,吃了植物蛋白的蟋蟀确实体力好。这种饲养方法也是有据可查的。一位最早实践营养法的养虫名家曾撰文道,蟋蟀只要前三招不输,越往后打越定心。可见,蟋蟀也靠日常营养均衡维系打斗时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未养蟋蟀先养雌

边先生读小学时,镇上有个也玩蟋蟀的老头,霜降之后带着一只蟋蟀来找他外公,悻悻讲起前晚上斗输了。外公看这蟋蟀很是不错,未料竟会遭遇更厉害的对手,细问对手来路之后,判断照理不至于会输。外公于是问,盆里有没有三枪(雌性),说有,看后就让朋友打他那儿捉几只元雌(处女三枪)去,并关照朋友隔3日再斗。此后那只蟋蟀场场大捷,再无遭遇对手。原来,早前是那二枪(雄性)嫌弃三枪老了,激不起斗志,致使斗场落败。

八月初刚有蟋蟀那会儿,先不管二枪,捉三枪要紧,古谱云:“未养蟋蟀先养雌”。早养的雌虫,多为元雌。一直到大冬天,这些雌蟋蟀就这么养着、候着,等派用场。一口大缸,放几块瓦爿,再放些泥巴,从早秋开始,边先生外公就这么将三枪养在里面,直到二枪没了,才把三枪放走。

用雌蟋蟀来激发雄蟋蟀的斗志,属于蟋蟀“三反”里的“一反”。“蟋蟀入门,一要知道‘青黄紫’。二要知道蟋蟀是‘三反’”。边先生说。怎么叫“三反”?一般動物输了叫,蟋蟀是胜了叫。人类运动员赛前禁欲,但蟋蟀斗前必须有雌,不能断。“蟋蟀出场时,都看后面的蛉,见蛉才能出斗,不见不斗。”再有“一反”,雌上雄背。“蟋蟀交配时,雌在上,雄在下。不懂的人,见三枪中间有一根长长的,就以为是雄的,实则不然,卵从里面排出来。”

猜你喜欢
蟋蟀外公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11楼的蟋蟀
我的外公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外公的呼噜
我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