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凤英:劳模荣耀70年

2021-12-27 00:43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效社论毛主席

尉凤英

1953年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当工人,后任工人工程师。从1953年至1959年完成技术革新107项,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同志学习》的社论。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尉凤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知名的劳动模范,1964年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仍然停不下奉献的脚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她关心帮助青少年、言传身教带徒弟。

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同志学习》。一次,尉凤英路过建筑工地看到工人筛沙子的场景,深受启发。晚上下班的时候,她挑灯夜战,把和完的泥当作模具,改进刀具。“那时候,也不知道苦和累,只是一门心思想提高生产效率,快一点儿完成生产任务。”困了,她就找块砖头当枕头,在车间地上睡一觉。第二天醒了,再继续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攻关,尉凤英的第一个技术革新成功了,提高工效80%以上。进厂第一年,尉凤英就实现了两项技术革新,成功地將手工送料改成自动送料,提高工效5倍。她用434天完成了第一个5年计划任务,用4个月完成了第二个5年计划任务。1953年至1965年间,实现技术革新177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58项。

“那时的人,心中没有‘我’字。”这是尉凤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她勤奋好学、不为名利,自觉地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时候一个人美不美,不在于穿什么、戴什么,而在于他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美在心灵、美在品格。”

2018年,她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延安登上了宝塔山,重访韶山去寻找毛主席足迹,“劳动最光荣,我很幸福!”回望过去的岁月,她感慨道:“毛主席影响了我的一生,他教导我的话我都记得,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奋斗!”

猜你喜欢
工效社论毛主席
呼伦贝尔传统马鞍形态人机工效因素研究
智能交互系统中人机组队协同工效提升的模型构建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成立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