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鹏, 田晶晶, 康洪昌, 王 江, 李明越, 蔡宝琪, 尹 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肠上皮化生是其常见特征之一,肠上皮化生也是参与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胃癌癌前病变是疾病转变的关键,因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阶段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生几率,一定程度能减轻患者及国家医疗负担。目前,西医暂未发现有效的药物能够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主要采取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及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但是很难从本质上逆转其病理过程[3-4]。近年研究显示,中医药内服能够一定程度上逆转肠上皮化生的发生,针对其基本病机,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注重标本兼治,确立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的治疗法则[5-6]。本研究旨在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胃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0(47.4±6.3)岁;病程为2~20(11.8±3.4)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肠上皮化生程度:轻度18例、中度1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70(48.2±6.6)岁;病程为2~20(12.0±3.8)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肠上皮化生程度:轻度17例、中度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标准[7],经胃镜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型;3)近期未接受抑酸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4)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胃部手术史;2)排除重度肠上皮化生;3)合并消化道溃疡;4)存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5)病理诊断可见癌变或已知癌变;6)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给予雷贝拉唑(20 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粒/次,4次/d)、阿莫西林(1 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荜铃胃痛颗粒( 5 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积分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检查变化情况,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食后脘闷、胃中嘈杂、纳差等6项症状,按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
1.4.2 检测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抽空腹静脉血,检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胃功能相关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
1.4.3 临床疗效 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症候疗效评价[8],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均正常,胃镜复查显示炎症消失为痊愈;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萎缩、肠上皮化生减轻≥2个等级,胃镜复查显示炎症明显好转为显效;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萎缩、肠上皮化生有所减轻,胃镜复查显示炎症减轻≥1个等级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
1.4.4 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比较 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n=30, 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两组IL-6、IL-23、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IL-6、IL-23、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3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两组PGⅠ、PGⅡ、G-17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PGⅠ、PGⅡ、G-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比较 (n=30)
2.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4,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时间发生,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无异常变化。
3.1 发病机制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成清楚,与自身免疫机制、Hp感染、胃壁屏障功能降低等多种因素有关[9-10],能够引起胃痛、纳差、乏力、痞满、嗳气等多种临床症状,其演变过程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是引起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防治对预防胃癌发生至关重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归属为祖国医学“痞满”“胃脘痛”范畴,本病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胃素虚、外邪侵犯,导致胃气郁滞、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血液生化乏源,阳气不足,血脉运行不畅,导致血滞成瘀、胃络瘀阻,进而出现胃皖痞胀、疼痛、暧气、纳差、口干口苦等症状,因而,气滞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基本病机之一,应给予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的方法治疗。
3.2 荜铃胃痛颗粒研究进展 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不是令人满意。中医药采用辨证论治能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逆转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1-12]。荜铃胃痛颗粒是由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酒大黄、黄连、吴茱萸、醋香附、香橼、佛手、海螵蛸、煆瓦愣子等多味中药精制而成的现代中成药,在“金铃子散”和“左金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其中荜澄茄、川楝子、醋延胡索为方中君药,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具有抗菌、镇痛的药理作用,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具有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具有镇痛、抗炎、抑制胃液分泌等药理作用,全方可起到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的功效。动物研究证实,荜铃胃痛颗粒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胃液PH值,同时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以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和修复,而且对胃痛痉挛具有较好的解痉效果[13]。临床研究显示,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胃脘痛、腹胀和反酸等症状,显著降低IL-4等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促进慢性胃溃疡的愈合,减轻甚至逆转胃黏膜的萎缩程度、肠化生,进而加快疾病康复[14-15]。
3.3 荜铃胃痛颗粒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患者主观的感受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表明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文献[16]研究相符。崔丹阳等[15]比较了荜铃胃痛颗粒与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结果显示荜铃胃痛颗粒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胃脘痛,腹胀和反酸等症状改善效果更好,且症状缓解时间更快。
3.4 荜铃胃痛颗粒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黏膜病变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炎症反应是宿主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御机制,贯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同时胃黏膜炎症微环境改变对胃癌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改善炎症微环境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显示,在胃癌前病变时,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胃癌的转移与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IL-6、IL-23、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能更好减弱Hp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胃黏膜修复,促进疾病康复。戴硙等[19]观察兰索拉唑四联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2周后IL-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患者IL-4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荜铃胃痛颗粒能够抑制炎性因子水平。
3.5 荜铃胃痛颗粒能有效改善胃功能 Hp感染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能够降低胃底及胃体腺量,由其分泌的PGⅠ、PGⅡ、G-17等胃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GⅠ、PGⅡ、G-17水平能能准确反映出胃黏膜的功能情况,对胃肠道疾病病变程度的评估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20-2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PGⅠ、PGⅡ、G-17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能更好改善胃功能,与文献研究相符,金雷等[22]研究显示,荜铃胃痛颗粒能够降低血清G-17分泌,促进PGⅠ、PGⅡ水平升高,有效改善胃功能。
综上所述,荜铃胃痛颗粒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能更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及胃镜表现,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