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娜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如何做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成为生态修复部门的重要研究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国土整治修复的过程中,对新型的国土整治方式和生态修复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
国土整治与传统形式的土地整治相比,整治的内容更加全面,整治的范围更加广阔,修复的类型更加多样化,整治修复的发展目标更加多元化,可以有效提升土地的实际利用率。新时代的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实际上是将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集合政府部门、市场部门、社会公众的力量,针对自然生态资源粗放型运用、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土地实际利用不合理等生态问题进行集中处理。整治部门使用行之有效的举措对国土环境开展全面整治修复,能够有效提升国土的实际利用率,实现国土格局的优化建设、城乡土地使用的统筹规划、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1]。
因为国土环境的生态修复需要加强全面治理,牵涉的生态元素比较多,环境修复方案往往是多种生态元素的有机融合。如果不能选用有效的方式对国土生态环境进行明确划分,将阻碍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依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国土的生态修复区域分为生态恢复、生态治理和生态重建3 类。其中,生态重建主要是以大规模的生态环境重新规划、重新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生态环境的景观设计作为辅助建设。
国土空间实际上是国土各构成部分的物种及其实际生存空间建立联系而逐渐形成的生态系统网,需要工作人员经过整体考虑对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展统筹安排。在国土整治实践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只使用项目拼凑的方式进行整治修复,造成生态修复出现碎片化发展的状况。在已经进行的国土整治、生态修复工程中,修复人员过度重视整治工程的重新施工建设,反而忽略生态系统恢复情况的研究评价结果,导致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并未使用比较科学、相对合理的方式进行国土保护和自然修复,充分说明了新时代需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
如果土地整治理念存在的滞后性,将会严重影响国土整治及生态修复的效果。土地整治实际上是土地重新研究、土地开发利用、土地复垦、土地生态修复等修复活动的统称,因为工作人员的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人员对土地整治大方向的把控,造成整治目标不明和生态修复转型认知不清的问题,使相关工作人员在整治土地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功利性。部分工作人员过度重视土地整治方式的形式化及快速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的实际整治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土整治活动与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缺少相对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价机制,我国的土地整治技术及生态修复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出现了过度重视施工进度和生态修复资金使用情况的现象,忽视了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质性目的,缺乏对生态系统的修正程度与恢复状况的客观评价[3]。
从技术支撑的角度分析,造成生态修复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国土环境整治人员不能恰当应用3S技术、物联网技术进行整治修复处理,导致国土整治修复缺乏技术数据支撑。2)一些工作人员并未根据土地的相关监测数据制定科学的整治修复技术标准,从而造成国土整治修复支撑技术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从理论上讲,国土的整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修复转型实际上是对群众与国土面积适配性的进一步调整,是对我国国土总资源及其实际利用率进行重新规划的重要方式。土地条块化管理机制使各个部门之间牵涉的经济利益、国土整治的目标导向和整治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国土整治活动与生态修复转型的生态管理体系出现一定的滞后性,比较容易产生人为形式的土地割裂,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增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意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和国土整治的完整性进行全面考虑,提升国土整治活动与生态系统修复的处理效果。环境整治人员需要将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中的问题作为整治活动的处理方向,将国土整治工程的治理思路逐步转化成以自然环境自主恢复为主、以国土整治修复为辅的国土整治修复方式,有效提升相关部门的联合处理效率[4]。
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整治修复机制,将国土整治的局部区域治理转变为全面的整体治理,加强整个流域国土治理修复的思维建设,根据区域范围内交通设施、经济元素、人口密集度的变化情况,对地区行政化整治修复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将国土环境的整治修复从行政区域的分界方式转向区域生态修复的方向,从流域型的土地分割修复模式向流域型统筹土地的修复模式转变,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整治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5-8]。
为了激发国土与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新动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土环境整治的理论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发展、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的适应性,自然资源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出强化自然资源创新发展的新战略,使我国的深地探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生态环境维护修复体系,根据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最新理论研究和新兴的技术手段,制订国土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修复方案,为新时代的国土环境整治方式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提高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有效性,有关部门应该适当引入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管控技术,并配合使用土地环境的长期监测数据,建立国土环境整治处理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全面数据监测平台,提高国土环境整治修复整个阶段的土地实时监测能力[9-10]。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BES)、国际生态环境恢复学会等相关行业的组织交流会,通过这些会议了解国土环境整治的最新技术,提高国土环境的整治水平,为国土环境整治方式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加强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土环境的整治水平。随着我国环境治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出现多样化的国土整治方法和更为有效的生态修复转型模式,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