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龙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麦草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天水 741020)
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和掠夺,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进行人类活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成了社会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以环境保护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既要关注野生动植物保护,同时也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促进资源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资源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要和谐共处,要通过构建动植物成长所需的特殊环境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管理自然保护区来促进生态优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建设要求,而为了提高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有效性,其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既要分析当下环境现状,同时也要明确其中存在的建设管理问题[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完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其建设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这导致了不同自然保护区的规模及野生动植物数量存在差异,影响了当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方向与建立成果。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4 个等级,不同等级保护区规模各不相同。虽然我国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意识到了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主动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但分析我国当前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受限于管理思路、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当前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活生存的空间,通过维持生态系统内外的稳定来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建立过程中虽然规模在持续扩大,但保护效益却尚未形成显著的增长趋势。我国当前仍然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表明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效果不佳的事实[2]。
2)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分布不均、规模差异大等现象,而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相关工作的落实与完善。保护效益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自然保护区建立效果,而且影响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有效性。
3)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但当前我国的保护系统却存在着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过多,而其他保护区数量规模有限,自然保护区配置不合理,影响了地区性保护区的有效性,人口密集区保护区较少,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加剧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4)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过程中,保护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也影响了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在保护区建立过程中,居民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冲突,影响了保护区顺利建立与稳定发展。
面对当前人类活动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当前的社会建设仍然要关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问题,同时要通过保护生态多样性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来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建立背景下存在的效益不足、设置不合理等多种问题,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注意以下3 个要点保障工作质量[3]。
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构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当前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既要从数量与规模上取得突破,也要从工作内容与工作实际出发,寻找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自然保护区工作过程中涉及多种多样的工作内容,为了确保其活动开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在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开发、组织人类社会活动时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必要性,通过行为上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来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效果,既达到经济效益的提升目的,同时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效益。
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为了保障良好的保护效益,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落实。虽然可以通过组织商业活动来发挥生态保护区的经济效益,但相关单位在自然保护区开发过程中要把握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坚决避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
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相关单位可以通过考察保护效益评估体系构建的效果,以细节化的考察标准与考察要求来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价,既可以直观呈现自然保护区建立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的管理方式,保障自然保护区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的积极意义[4]。
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过程中,管理体系作为指导管理工作开展与落实的重要支撑性、指导性文件,自然保护区建立与管理工作要强调从制度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管理体系的方法切实指导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同时,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展作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内容,其工作的推进要有严格的工作落实方针政策。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的构建工作,不能只考虑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要针对地方特色制定管理细则。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可以提高管理工作开展建设有效性的具体方案,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作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方向,动植物保护工作要遵守相应管理细则、管理要求及规章制度,既从宏观角度明确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方向,同时也要注意细节,明确野生动植物管理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当前,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同时要依靠在保护区开展活动拓宽经济来源的问题也使得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背景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要从综合性、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在协调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量多种条件、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管理体制合理性。
面对当前人类活动频繁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相关部门要针对性地考虑解决措施,以特殊地区针对性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有效性。在考虑地区多方面影响因素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管理,缓解外部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了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地区在组织经济活动发挥经济效益时,应从管理制度构建角度出发,确保生态多样性不受经济活动影响,通过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来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有效性[5]。
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可能会与周边居民产生矛盾。而为了更好地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要通过与当地居民沟通协调,通过落实生态补偿工作,确保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同时,可以通过聘请居民协助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方法实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与自然保护环境建设工作之间的和谐统一。
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大多集中在边远落后地区,而该部分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因此,面对自然保护区居民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相关单位要重视当地居民与自然保护区建立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聘请当地居民参与工作、开展意识教育、组织宣传工作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当地人民对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支持,同时也可以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有效性。
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工作的开展要分析当前的环境现状,面对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个问题,相关部门要通过注重保护效益、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和谐关系等具体的措施开展管理建设工作,保障管理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人类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