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 李秉遥 郑丙金
为贯彻落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以适应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全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快优势企业上市步伐,2019年徐州市政府召开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抓住国家金融管理体制和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工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知晓率,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落细,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要完善市级企业上市(挂牌)后备库,加强拟上市(挂牌)企业的分类指导、梯度培育;要加强培育辅导和日常服务,加快推动一批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徐州市企业上市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成功上市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企业上市工作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1家,其中境内10家、境外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55.76亿股、比上年增长1.4%,总市值9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8.9%;“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当年新增2家。
截至2020年底,深沪交易所上市企业突破4000家。在江苏省,苏州市拥有上市公司最多,拥有159家,淮安市拥有上市公司最少,拥有3家,而徐州市仅有10家。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7929家,我省新三板挂牌企业1666家,而徐州市有21家。无论是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数量,还是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与省内先进市相比,徐州市企业上市挂牌数量明显偏少,与近几年来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相比,徐州市上市公司数量亟待突破。徐州市企业整体素质还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徐州市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领域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型企业少,粗加工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而且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综合竞争力,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企业较多。
近年以来,徐州市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三板”挂牌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后备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从外部环境来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等举措,无不彰显出政府为股权投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正在创造有利条件。徐州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有序稳步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国企国资改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也为股权投资带来诸多机遇。
徐州市委、市政府把企业上市工作纳入政府重要工作之一,具体通过完善市级企业上市(挂牌)后备库,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辅导,实行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领导联系包挂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挂牌)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在合法合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设立企业上市(挂牌)扶持资金,落实扶持奖补政策,并降低企业上市成本。着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维权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工商联与人大、纪检、公检法、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建立维权联席会议机制,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部分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上市(挂牌)培育辅导。
严格对照上市条件,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具备上市资格,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主业不够突出;部分企业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不够完善,改制不够彻底,存在股东人数过多,产权、股权模糊等问题,有的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会计报表等方面达不到上市要求;部分企业身份受到政策限制,虽然有一定效益,受行业身份和产业政策限制,难以立即上市。徐州市民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不多,大多数的企业从事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业,技术含量偏低,经济总量并不大,效益不高,与上市条件相距甚远,能符合主板和中小板上市条件的并不多。
风险投资是对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性强的技术项目来进行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徐州市每年在省部一级登记的技术成果较少,真正能够批量生产、取得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不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项目更少。从徐州市的情况看,由于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这导致风险投资基金的国有资本的规模受限,使得风险投资基金容易形成“制度性”的管理问题。从私人资本来看,投资者数量仍然较少,影响到可投资于风险股权基金的规模。这些因素导致的后果就是资金来源有限,资本结构单一,极大地制约风险股权市场的发展壮大。培植和孵化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对公司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营销战略进行一体性规划,才能利用市场孕育更多的股份制企业。
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有利于沟通、协作和运行的平台。徐州市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扶持力度较大,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对政策的灵活度把握不够,缺乏统筹协调,特别是审批效率不高,影响了企业上市进度。与我省南方发达城市比较,徐州市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并非不优,主要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使现有一些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1]。
徐州市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功能不健全,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审计财会、人才培训、合法权益维护等服务机构急需发展和完善。截至2020年末徐州市共有证券公司(分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42家,期货经纪公司1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6家。徐州市还没有具备证券业务资格的法人类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唯一的一家参与证券的律师事务所证券业务也极少,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上市步伐。
虽然徐州市相继出台了《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徐州市众创空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徐州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但与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相比,远不及这些风险投资发达城市。这些都从客观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后备数量。
徐州市产业项目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食品、医药、生物化工、制造业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符合徐州市资源优势的煤化石化、矿产经济、农业经济等特色产业,一方面与国家证监会支持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和创新性企业上市的政策相符,另一方面与徐州市的特色优势充分结合,本身已构成良好的上市题材。发达地区上市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把推进企业上市与发掘经济优势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做好上市工作应注重对徐州市特色产业中的潜在优势进行充分发掘。
在发掘特色产业潜在优势时,应做到:一是坚持发挥特色。结合徐州市农区、垦区以及六县等优势,注重对以上区域内优质企业的帮扶,引导其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上市资源。二是着重整合资源。在发掘优质企业的同时,注重引导行业内企业强强联合,促进上下游企业资源互补,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培育出龙头企业,为企业上市工作充实后备力量,助推其上市。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以徐州市全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国影响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区是徐州市经济发展与企业上市的关键推手。高新技术企业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推动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上市程序复杂,专业性强,企业能否在配套市场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中介机构,将影响到企业上市的成功率。加快配套市场建设,应成为徐州市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快配套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加强对徐州市中介机构发展的关注,通过政府搭台、政策倾斜等方式积极帮助徐州市保荐代理和法律咨询等机构拓宽业务渠道,增加业务收入,实现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引入国内一流的、徐州市尚为空白领域的中介机构,短期内健全整个配套体系,服务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大局。同时,应拓宽思路,以高新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中介服务功能区试点。将注重培养现有中介力量和吸引外省优质中介机构相结合,推动中介功能区快速成熟;注重保持功能区结构合理,使保荐代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以及股权投资等功能得到综合发挥,为徐州市配套市场建设打开突破口。
我国“新三板”市场中IPO制度和转板通道的建设工作,将对我国未来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新三板”建设为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带来历史性机遇,为徐州市历史遗留的“非公众上市公司”以及已摘牌退市企业的股权流通问题提供新的解决契机。因此,应积极推动徐州市有关企业参与“新三板”市场建设,提前布局,促进企业多层次、全方位共同发展。
首先,应积极引导高新产业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核心优势,助其开拓市场,实现持续盈利,增强登陆“新三板”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应筛选出一批“非公”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和改造工作,在“非公”企业与“新三板”市场接轨后,进驻“新三板”,通过股权交易盘活企业资产,使其重现生机。同时,应对未来进驻“新三板”市场的企业给予持续关注,在“转板通道”正式建成后,积极辅导其避过IPO核准的严苛程序,直接登陆主板或创业板,完成飞跃,为徐州市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开辟新渠道。
一是有必要组织负责企业上市工作的相关部门对徐州市上市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召开企业上市工作现场办公会或者工作推进会议,对重点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处理,对重要事项进行统筹安排部署。二是鉴于上市工作专业性较强,政府和企业缺乏相关领域高技术人才,应组织专家型顾问团队对上市工作进行专门指导,对上市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为徐州市更好地推动企业上市工作提供借鉴。三是进一步理顺推进机制,把企业上市摆在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加重企业上市工作的分量,进一步明确目标和重点。建立由市到县(区)的统一企业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引导广大干部充分认识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性,把企业上市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确保企业上市工作协调进行。四是搞好推介宣传工作。据了解,每年在国家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400多家,都符合上市条件,但最终能否上市,关键在于推介宣传工作。建议徐州市研究制定推介计划,积极安排推介活动。五是认真选准上市途径,坚持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并举。对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拟上市企业实际情况,帮助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选择适合的上市途径。对上市概念好、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应首先考虑境内上市,境内上市确实有困难时,再考虑境外上市[2]。
一是出台专门扶持监管政策,把上市公司作为特殊经济资源看待,突出上市公司地位。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对经营前景好、持续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积极助其拓展市场、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做好企业间并购重组工作,对一些经营情况欠佳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壳资源”优势,引导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工作。四是积极配合银监局等有关部门做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尤其注意上市公司财务违规行为,使上市公司健康良性发展。五是予以用地扶持。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对以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只要用地性质符合城市规划的功能要求,并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经政府批准,应允许将土地出让金作为国有资本金注入。对新上市企业,其募集资金投资计划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实行“一企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优先上报用地指标计划,投资项目符合产业导向的列为市级重点项目。
随着企业上市工作的推进,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现阶段应着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完善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效能。一是根据江苏省企业上市工作的实际环境,进一步细化政策条款,继续增强配套政策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把上市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建立领导机构,协调政策安排,定期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对上市工作中遇到的完税审计、产权归属等关键问题集中研究,统一解决,做到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为企业上市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建立政企一体化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优势,确保政企之间、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反馈及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大力支持。一方面,做好与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为企业上市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国家不断推出在新股发行、规范治理、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并加紧研究“新三板扩容”这一重大问题,为徐州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徐州市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动向,把上市过程中发现的特殊问题向上及时反映,必要时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政策、争取政策,以使徐州市企业上市工作获得国家的优先大力支持。
对于企业而言,行业协会要当好领头羊,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积极为企业着想,多参与协调,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行业协会要真正成为企业的娘家,特别是为大企业主体服务。行业协会关键是要向企业提供企业从政府和其他部门所得不到的服务。行业协会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处理好政府与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工作[3]。
拟上市企业团体或专门协会应由有关部门牵头组建,其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实现高效沟通,以统一的声音与相关部门表达诉求,反馈意见。二是突出协调能力,促进企业与政府、中介机构与投资机构之间的紧密结合。三是拓展服务功能,为企业成员做好信息收集、教育培训、资金融通等方面工作,为企业及时了解上市工作动态、掌握企业上市知识、保证上市资金等方面做好保障。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等加强对企业上市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上市工作相关知识,及时报道上市工作动态,推广成功经验。通过举办企业家年会、评选优秀上市企业等形式,发挥榜样示范力量,帮助企业树立上市意识,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按资本市场的要求规范运作,为今后上市创造条件。同时,应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对重点拟上市企业进行分层次培训,必要时可采取“一企一策”的个性化辅导;聘请优秀企业家、业内资深学者、金融证券领域专家,通过论坛、讲座、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为徐州市企业上市工作“寻医把脉”,全面营造出“政府重上市,企业学上市”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