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宝花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根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要求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为农村培育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目前,在国家和湖北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整体来说湖北省(武汉作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省内乡镇和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查找相关文献可知,国内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可被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关于探索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着重阐述基于国家政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第二种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用案例阐明乡村振兴着实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而农村职业教育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2];第三种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视角出发,从各个方面剖析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策略。例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3]。国外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从不同的视角切入,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且多以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问题、基于农村振兴提出农村职业教育的观点为主,并指出要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以实现农村振兴。
纵观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研究成果虽不少,但主要集中在农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虽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探索,但数量较少,也很少涉及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及实施应用。综上,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成果,为本课题继续深入挖掘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
基于以上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为了解湖北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发起本调查。通过调查中所反馈的湖北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规律与共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趋势,为构建符合湖北情况的农村现代职业技术的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由于湖北省内农民的地域分布区、经济发展水平、技能岗位、自身基础、区域人口规模等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本调查重点围绕区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目标趋势、目前取得的主要成绩、现存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设计后展开。对省内17个地市进行了典型实地问卷调查,按照空间布局具体划分如下:鄂中部(荆门、荆州、潜江、仙桃、天门),鄂西北(十堰、神农架、襄阳、随州),鄂东北(黄冈、孝感),鄂西南(宜昌、恩施),鄂东南(武汉、黄石、咸宁、鄂州),重点研究各区域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考虑到调查研究的范围涵盖全省的各县乡镇,主要采取座谈访问调查法对重点职业学校负责人和农村职业学校领导进行专项访谈,对乡镇培训学校、培训机构和农村居民进行纸质问卷调查。调研组由长江职业学院带队,实地座谈访问人数达到10多人,最后共回收1 470份问卷样本,有效问卷为1 411份。下面依据本次调研,对湖北省职业教育现状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告。
1)湖北省职业院校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以高职院校为例,湖北省现有高职类院校58所,空间分布如下:鄂中部(6所),鄂西北(5所),鄂东北(3所),鄂西南(4所),鄂东南(40所)。可见主要集中在鄂东南区域,即武汉、黄石、咸宁、鄂州这些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经济较不发达的其他区域高职院校较少,明显出现了高职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另外,涉及农业的院校和专业的数量及质量有很大提升空间。上述58所高职院校,与农业相关的院校数量及专业个数空间分布如下:鄂中部(2所、3个),鄂西北(3所、3个),鄂东北(2所、5个),鄂西南(3所、8个),鄂东南(5所、21个),均无法满足区域内农业发展对农村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2)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投入较为不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普通教育有着很大差别,办学过程中需要配置用于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学场地及设备。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费较少。例如,位于鄂中部的荆州,为响应国家号召,全市迅速扩充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现已达到32所,在校生合计11万人。然而,只加量不加质导致有些中职的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宿舍、实训场地、教学设备、教师资源等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
3)农村家庭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观认可度不高。通过调研对参与调查者的文化水平进行统计,初中学历或以下的占了总参与人数的75%以上。因农村家庭成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自身对农村职业教育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也难以在短期内意识到职业教育所带来的潜在优势。另外,农村家庭对农民子女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不够,使得很多子女外出打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生源。
4)部分农民主观上不愿参加职业培训。调研发现,鄂西南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通过政府和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参与的形式进行职业培训,提升了农民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收入水平。但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也显现出了培训政策、培训体系、思想观念、培训时间等一系列问题。例如,恩施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部分参与者认为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太长、培训耽误自身工作、由于参加培训导致收入减少、需要增加因参与培训引起的个人消费等,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
通过以上调研,在湖北省内农村区域空间布局与职业教育相互关联的基础上,按照“战略定位—空间布局—核心目标—办学模式—衔接方式—评估与反馈”的指导思路,构建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构建“多类型、多圈层、多方式”的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多类型”是指“农业生产型、农业技术型、农业经营型”三大农业技术型人才;“多圈层”是指使湖北省的区域以内圈为中心,辐射和带动中圈层和外圈层发展;“多方式”是指提供与之匹配的多种职业教育形式[4]。例如,初等、中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方式,并辅以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集中培训等方式,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湖北现代区域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按照空间布局将湖北省的17个地市划分为鄂中部、鄂西北、鄂东北、鄂西南、鄂东南。基于圈层结构理论,按照湖北区域空间布局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三大圈层:内圈层为湖北省鄂中部、鄂西北、鄂东北、鄂西南、鄂东南的城市中心区,该圈层优质职业学校资源相对集中。基于此,通过合作等形式整合中、外圈层的各类教学资源。中圈层为上述五大区域的城市边缘区,该圈层比较适合与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开展合作,为其提供针对性技能人才。外圈层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依托内、中圈层,提高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通过内、中、外三大圈层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规划,相辅相成,推动湖北农村职业教育各类型职业院校的均衡发展。
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应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与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相匹配。首先,各地市政府高度重视,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扶持,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与机遇,扩大办学规模。其次,探索内外圈层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内圈层以及鄂东南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优势,对中、外圈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指导。紧密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修订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最后,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配备,吸纳当地企业的技术、管理等专业人员任教或兼职授课。改变传统的课堂面授方式,把课堂搬到当地特色农田或者企业里,也可借用网络资源开展多元化的职业课堂教学。
在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内圈层内,多以政府主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形式进行办学,鼓励“政府+农村企业+学校+培训”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模式。中、外圈层应基于当地发展特点,开展“职业学校+合作基地+技能培训+实践指导”的新型培育模式[5]。同时,不明确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办学模式,以满足区域职业农民发展的各种培养需求,力求培养较为全面的农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是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农业生产型、农业技术型、农业经营型”三大农业技术型人才与其教育层次对接,分别对应着初等、中等、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方式。各层次之间通过考试得到相应的证书,才能进入更高一级层次学习。二是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训教育之间的衔接。在各个圈层范围内,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以已修学分或者累计学习时长进行相应等级教育层次的学分互换。或者通过申请课程免修等方式,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学方式之间可以转换,培训教育转换到职业教育时可以申请课程或学分免修,为方便学习者实现继续教育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形式。
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需要每个学年开展学员问卷调查进行评价。针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授课成效、课程实用性等进行打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院校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开展教师个人的诊断与改进及专业层面的诊断与改进。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变化,适时修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论证,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真正普惠于农民个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基于圈层结构理论及湖北省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的特点,构建“多类型、多圈层、多方式”的湖北农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方面,能够推动湖北省内各圈层农村职业教育各项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各种层次结构农业教育互通互连,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6]。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够让更多的农民作为学生主体参与到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性地提升其专项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产业的扩展,丰富社会人才的资源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而借助职业教育培养的乡村技术型人才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