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特色牌 走绿色路优化生态产业体系
汽车驶离临江市区,沿着三道沟河溯行而上。河水清澈,山风清凉,两岸群峰连绵,山上郁郁葱葱。转过山头,眼前一亮,大片即将成熟的稻田起伏不定,散发出淡淡的稻香。“这片水稻都是矿泉水浇灌的,阳光充足品质好,每年都不够卖。”蚂蚁河乡贾家营村党支书记吴云霞快言快语。村集体新上了粮食加工厂,不仅加工稻谷,还加工村里出产的玉米、小米等,真空包装,深受消费者青睐。
阳光下,20多栋淡蓝色的大棚熠熠生辉。大棚里,葡萄架上,挂满了串串晶莹剔透的“金娃娃”葡萄。“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又有山泉水浇灌,尤其是黑土地营养丰富,产出的葡萄品质最好。”前来投资的王磊,一说起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驮道村的自然环境,便滔滔不绝。优良的生态环境,产出优良的生态产品。紧实耐储存的“金娃娃”葡萄一经推出,便远销北京、上海、广州。
“这是去年扦插的,一年就结出果子了。”指着长势喜人的软枣猕猴桃,白山市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党支部书记焦德庆高兴地说。翠绿的藤蔓上,挂满了软枣猕猴桃。温室里种的长白山一号、二号软枣猕猴桃,是农科专家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精心培育的。该村现已完成700亩猕猴桃种植,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签约、兜底、服务,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白山市采取“三保三带”方式,全市特色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粮、经、菜比例由8:1:1调整到5:4:1,高效作物占有率和农作物优质品率分别达到60%以上。
规划六大产业体系,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该市科学规划了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以蓝莓、大榛子为主的特色浆果坚果,以刺五加、山野菜为主的特色山珍,以林蛙、蜜蜂为主的特色牧业,以特色村寨、观赏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六大产业体系。先后打造抚松人参、靖宇平贝母、浑江五味子等6个百公顷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了临江黑松村、长白金华村等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市现有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30个,总面积达6万亩。人参GAP标准化种植小区达到40个,人参年均产量达到1.2万吨。人参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0%和40%,人参出口量占全国的51%,销售鲜参占全省人参销量的60%以上,年出口成品参占全国出口量70%以上。全市寒地蓝莓、优质黑木耳、林蛙油总量分别达到4.3万吨、3363万袋、1.6万公斤,分别占全省的60%、10%、45%以上。
提升农业土壤质量,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开展“三提升一示范”,打造农药化肥使用无残留、无超标,农业土壤无污染的生态高地。通过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全市农药、化肥实现三年递减,远远低于全省平均用量。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了市农检中心建设,先后完成了以人参、食用菌为主的国家级实验室双认证。全力做好畜禽养殖场安全生产、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兽医实验室安全等防范工作,保证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整合资源 规模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白山市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边的山腰上,矗立起高大的厂房,吉林源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16万套祖代鸡养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孵化车间基础建设已完成,等待封顶。该项目占地213亩,建设4座4万套祖代鸡标准化种鸡场,将打造集种鸡繁育、孵化、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基地。
在临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名闻遐迩的蜜汁葡萄进入成熟季节,村民们正举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摘下颗粒饱满的葡萄,打包封装。滔滔的鸭绿江在村前拐了一个大弯,为村里留下大片平整肥沃的土地,三面环山阻挡了寒风,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成为种植葡萄的上佳之地。村里种植蜜汁葡萄500多亩,每亩地收益能达到2万元。
近年来,白山市全力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立足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用生态产业化思维谋划产业生态发展,先后打造了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产业集群。先后打造了抚松人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万良人参专业市场,整市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第三批创建单位和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有靖宇道地中药材、抚松人参、浑江食用菌、抚松椴树蜜4个省级特优区,抚松人参、江源小浆果、靖宇中药材3个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达到156家,园艺特产品牌达到230余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3个。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总量达到200余项,年产量80万吨以上。以长白山人参、寒地蓝莓、优质黑木耳、长白山椴树蜜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总量分别占比全省36%、60%、10%、80%以上。
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全市人参(西洋参)留存面积5.3万亩,年产1.2万吨,林下参面积57万亩。重点打造的“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前10名,品牌价值达到206亿元。全市蓝莓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总量占全省60%以上,年产量达到3.8万吨,鲜果产值达到10亿元。现有核心生产基地6处总面积1.5万亩,1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达到30家。“白山蓝莓”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地理标志产品。以长白山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3633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2.7万吨。拥有浑江大山合、临江通林、白山水之林等十大优质食用菌种植基地,先后培育出长白山高钙富硒黑木耳、靖发1号黑木耳等一批国内优质木耳品种。白山市拥有世界第二大椴树群,优质蜜源植物多达340余种,被誉为“中华蜜库”。全市年产蜂蜜2420吨、蜂王浆46吨、蜂花粉136吨、蜂胶1300斤。抚松县、长白县被国家授予“中国椴树蜜之乡”,长白县被认定为“中华蜂保种基地”“中国优质蜂产品基地”“中华蜂培训基地”。
创新发展 创新经营打造新产业新业态
距离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爱林村委会不远,路边一大片油葵迎风而立,朵朵葵花向阳,绽开金黄的笑脸。“这片是60多亩,那边50多亩种的是大豆和白菜,去年也种的油葵。”村党支部书记姜金成说出一个秘密,油葵和大豆下面套种的是贝母,明年就能收了。种油葵和大豆是“以短养长”,贝母要三年才能成熟,套种油葵和大豆就能把人工成本收回来了。
秋阳燥热,位于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团结村的果园里蝉声阵阵。“这里占地150多亩,种了1万棵李子、沙果树,李子就有四五个品种。”承包人老纪一边采摘成熟的鸡心李子,一边介绍着。这里原本是垃圾填埋场,2018年经过改造后,变成了果园。去年冬天少雪,加上今春的倒春寒,李子坐果少。为了弥补损失,老纪养了500只公鸡,八月十五出栏,每只鸡150元,已经预订一空。
示范基地(农户)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从培育典型、挖掘典型、宣传典型入手,采用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重点建设了60个1000亩规模的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1500户高效经济作物生产示范大户。围绕“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的部署,全市在103个绿色有机示范村开展“百企助百村”行动。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结对子方式,以订单农业的形式,结合绿色有机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效应。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全市共培育了4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共带动5万户农民从事人参、食用菌、蓝莓、中药材等产业发展。
科技服务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农民在“退粮进特”中缺门路、少技术的问题,积极推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把推广技术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培树了一大批科技应用示范户和乡村科技带头人。广大农科人员下村屯、入农户,帮助农民选择优质高效作物品种,开展科技指导,帮助解决种植经济作物技术问题,为高效特色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转变牧业生产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山黑猪、优质肉牛、梅花鹿、蜜蜂等特色畜牧产业,强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生产,改变畜禽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建成6个优质山黑猪基地,培育肉禽养殖大户30余户、大型优质肉牛养殖企业40多户、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120个,带动4000户农民发展畜禽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