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树斌 郭宗民 李晓明 杨在东 薛春芝 陈宏春 王恒斌 李豪圣 刘建军 曹新有
(1.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 济南2501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济南250100;3.菏泽市种子服务站 山东菏泽274011;4.郓城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郓城274700;5.临沭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临沭276700)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满足人们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要求,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求小麦生产也要从产量型向优质高产高效型兼顾转变[1]。 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种植业结构调整, 优质强筋小麦育种被提上议事日程,强筋小麦品种也逐步育成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先后育成推广了中优 9507、豫麦 34、济南17、新麦26 和师栾02-1 等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3,4]。 在实际生产中,品质容易受环境影响,配套栽培措施对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5]。
济麦44 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近育成的具有突破性的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6]。 该品种以自主创制的强筋品系济954072 为母本、济南17 为父本,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现已通过山东省(鲁农审20180018 号)、安徽省(皖审麦20210021)审定,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初审、山西省和河北省引种备案; 正在参加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天津市第2 年区域试验。 该品种较好地解决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问题。 在2017-2020 年全国小麦质量年会报告中,连续4 年均达到国家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用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在2019 年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被评为超强筋小麦(全国仅4 个)。 2020 年在山东潍坊实打验收亩产达766.62 kg,创我国超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半冬性,半匍匐,叶色浅绿,旗叶上冲,株型半紧凑,越冬抗寒性、抗倒伏性较好,落黄熟相好。 2 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33 d,比济麦22 对照早熟 2 d;植株高度 75.0~80.1 cm;亩最大分蘖 102.0 万,亩有效穗43.8 万穗,分蘖成穗率44.3%;穗型为长方形,容重 788.9 g/L,穗粒数 35.9 粒,千粒重 43.4 g;芒长、白壳、籽粒白色、硬质。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功能研究室2017-2018 年度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秆锈病、成株期抗条锈病、中抗土传小麦病毒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低感麦蚜。
济麦44 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7+8,5+10。 2016 年、2017 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原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2 年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5.4%, 沉淀值51.5 mL, 湿面筋35.1%,稳定时间25.4 min,吸水率每100 g 为63.8 mL,达到强筋品种标准。连续6 年(2015-2020 年)经香港南顺集团品质测定均达到企业标准, 受到加工企业的高度认可。 在2017-2020 年全国小麦质量报告年会中, 连续4 年均达到国家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用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在2019 年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被评为超强筋小麦(全国仅 4 个)。
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 (2015-2017 年),平均产量 603.70 kg/亩,比对照济麦 22 增产2.3%;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生产试验(2017-2018 年度)中产量540.00 kg/亩,比济麦22 对照增产1.2%。 2019 年在山东潍坊1 800 亩示范方中平均产量609.53 kg/亩, 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在多年多点示范种植中产量与济麦22 相当。2020 年在山东潍坊实打验收亩产达766.62 kg,创我国超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济麦44 适宜在山东省、安徽省及黄淮麦区中高肥水地种植。 其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济麦44 播期弹性大, 应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晚播,千万不要播太早;在鲁西北、鲁东及鲁北地区最佳播期为10 月10~15 日;在鲁西南和鲁南地区最佳播期为 10 月 12~18 日。
尽量进行药剂拌种包衣;每亩基本苗以15 万左右为宜,一般每亩播种量为7~8 kg,10 月18 日以后,每晚播1 d,加播0.25 kg;播种后立即镇压;适量施用化肥作基肥,有条件的麦田增施有机肥。 氮肥基施数量以全生育期氮肥总施用量的1/2 左右为宜,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入。 播种时底肥施10~12 kg 尿素、25~30 kg 磷酸二铵或 50~60 kg 过磷酸钙、1.0~1.5 kg 硫酸锌、15~20 kg 硫酸钾(或氯化钾),也可施用 60~70 kg 三元复合肥或多元复合肥。
一定要浇越冬水;做好查苗补苗及虫草害防治。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麦田,用辛硫磷等与细土拌匀,撒在小麦基部或对水成1 500 倍液顺垄浇灌;小麦阔叶杂草可用40%快灭灵(唑酮草酯)干悬浮剂每亩4~5 g 或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 mL 防治; 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可用3%世玛(甲基二磺隆)乳油每亩25~30 mL 或15%麦极(炔草酸)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 g 防治。 济麦44 对世玛较敏感,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药剂浓度, 防止发生药害。 除草剂应选择气温10℃左右,且晴天无风或微风天气喷施。
早春返青期及时划锄、镇压。 春季低温来临时灌溉或者返青期喷洒磷酸二氢钾+天然芸苔素(1-4-羟基芸苔素内脂甾醇)。
起身期要及时化控。 在小麦起身以前,对旺长或肥力高的麦田,一定要进行化控,可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防止后期倒伏。 纹枯病、根腐病的防治:可选用丙环唑乳油(250 g/L)每亩 30~40 mL,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g/L)每亩 20~30 mL,或噻呋酰胺悬浮剂(240 g/L)每亩20 mL 对水喷小麦茎基部,每隔10~15 d 再喷1 次;茎基腐病防治:每亩可选用18.7%丙环·嘧菌酯50~70 mL, 或每亩用40%戊唑醇·咪鲜胺水剂60 mL,直接喷洒小麦茎基部;麦蜘蛛防治:每亩可用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 mL 或5%阿维菌素悬浮剂4~8 g。 以上病虫害如果同时发生,可将上述药剂混合,一次性施用进行防治。
拔节期在3 月底或4 月初进行追肥浇水, 对个体和群体生长健壮的田块, 尽量在拔节后第一节间定长时执行;对群体大、土壤肥力高的田块,可推迟到旗叶露尖前进行浇水和追肥。 一般以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 为宜, 施肥后立即灌溉。 该阶段如遇低温天气预告,应结合肥水管理,在低温来临前2~3 d,提前浇水与施肥, 或防止低温造成穗粒数减少, 影响产量。
灌浆期如果缺墒麦田,酌情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浇水时, 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 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止倒伏的发生。 收获前10 d 忌浇麦黄水。 尽量进行叶面肥喷施, 用0.2%~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喷施 2~3 次。
济麦44 抗白粉病、条锈病、秆锈病,该时期一般可不必化学防治,但赤霉病、叶锈病需提前防治,可结合一喷三防进行。 尤其在鲁南、鲁西南需加强对赤霉病的预防,如果天气预报扬花期有2 d 以上的连阴雨天气,首次作业喷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见穗打药。 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200 mL,或者25%咪鲜胺乳油每亩50~60 g,对水后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若施药后6 h 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 如遇病害严重流行,第1 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 d 再喷药1~2 次,以确保控制效果。 对病虫害的药物防治不宜过晚,以免造成药物残留,降低粮食品质。
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是蜡熟末期, 收获时注意防止混杂,做到单收单储,保证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