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优质中籼稻深两优608 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7 00:26罗德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田稻瘟病分蘖

宁 鹏 罗德祥

(1.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怀化418000;2.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211500)

深两优608 组合是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杂交水稻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丰产性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的自选籼型恢复系R608,与引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选育的株型较矮且紧凑、 配合力强、 抗逆性强、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 分蘖能力强、 株叶形态好的两系不育系深08S 配组育成的两系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该组合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 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分蘖力较强, 叶片卷挺, 叶色浓绿, 穗层整齐, 灌浆速率快, 抗性好,米质优等优良特征特性。 2018-2019 年在江苏南京和湖南怀化等地的试点示范栽培汇总, 产量优势均表现明显, 尤其是在洪江市安江镇海拔350~450 m的地区中农户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应用于生产,平均产量能达到9.985 t/hm2,稻米品质表现更优,米饭口感更佳。2020 年11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6097)。

1 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深两优608 组合,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5 月 1 日播种,9 月 14 日成熟,全生育期 135.3 d,比丰两优四号(CK)长2.5 d。

1.2 农艺性状

深两优608 组合于2017-2018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绿色通道一季中稻迟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株高120.6 cm, 每亩有效穗 17.3 万穗, 穗长 24.9 cm, 每穗总粒数200.7 粒, 结实率81.9%, 千粒重23.1 g。该组合丰产性稳产性好, 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分蘖力较强, 成熟时剑叶直挺, 叶色浓绿,穗层整齐, 灌浆速率快, 后期落色好, 谷粒饱满呈金黄色。

1.3 稻米品质

通过2018 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统一抽样,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验,深两优608 整精米率65.1%,粒长6.7 mm,长宽比 3.2,垩白度2.1%,胶稠度 71.5 mm,碱消值6.3 级,直链淀粉含量15.1%,米质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稻米透亮不易折断,整米率高,饭粒晶莹,米饭口感软滑,冷饭不回生。

1.4 综合抗性表现

深两优608 于2017-2018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的同时,在湖南农科院植保所、安徽农科院植保所、浙江农科院植保所、江西井冈山垦殖场石市口分场、湖北宜昌市农科所和福建上杭县茶地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参加稻瘟病等抗性鉴定,该组合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连续2 年都是4.6 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 级, 褐飞虱9 级, 高感褐飞虱,白叶枯病7 级,感白叶枯病、稻瘟病,抽穗扬花期耐热性为1 级。 在湖南、江苏等各地大田示范栽培,田间未发生稻瘟病。

2 产量表现

2017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9.452 t/hm2, 比丰两优四号 (CK) 增产7.47%, 达极显著水平;2018 年参加续试, 平均产量9.218 t/hm2,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 5.91%,达极显著水平;2 年区试平均产量9.335 t/hm2, 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6.69%。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738 t/hm2,比丰两优四号(CK)增产 4.74%。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深两优608 适宜在湖北省 (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其栽培要点如下。

3.1 科学浸种催芽

浸种前1~2 d 对种子进行晾晒,使种子干燥度一致,晒种可促进种子的后熟和提高酶的活性,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晒种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浸种时先用清水选种,把浮在水面上的秕谷及杂质捞出,选用饱满的谷种,以培育出整齐健壮的秧苗,把洗净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12 h;再用40%强氯精500 倍液浸泡12 h 进行消毒, 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以提高秧苗素质;洗净后继续放入清水中浸种12 h,最后用温水把种子洗净、甩干,捂种催芽;注意掌握适宜的催芽温度,催芽过程中温度过高容易烧芽,温度过低出芽慢。 一般破胸露白前,温度控制在35~37℃,破胸露白后,温度控制在25~30℃,待芽长半粒谷、根长1 粒谷时即可播种下田, 在播种前要把催好芽的谷种摊开在常温下炼芽3~6 h 后播种,使谷种适应空气温度,提高成苗率。

3.2 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深两优608 在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 月底至5 月初播种为宜。 秧田种子用量 110.0 kg/hm2, 栽培田种子用量 15.0~22.5 kg/hm2,做到精量播种、科学管理、培育壮秧,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 秧田厢面要平整且湿润无积水,走道要清晰, 在平整秧厢的同时均匀撒施45%复合肥(NPK比例为 15∶15∶15。下同)300 kg/hm2作底肥;秧苗 2.0 叶期早施尿素60 kg/hm2作断奶分蘖肥, 促进多分蘖,达到苗匀、苗壮;移栽前4~6 d 追施尿素55 kg/hm2作送嫁肥,有利于秧苗移栽大田后早发新根,使其返青快、分蘖早。

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秧龄期控制在25~28 d。 该组合生长量较大,应适当扩大行距和稀植,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易形成大穗,降低倒伏风险,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 株行距24 cm×28 cm, 每穴插 1~2 粒种子苗,多蘖壮秧可插单本, 单株分蘖少的可插双本, 保证基本苗80 万~100 万/hm2,争取有效穗数达 240 万穗/hm2。 移栽时做到行距插直及分厢, 有利于后期大田通风透光及方便大田管理。

3.4 科学配方施肥及防除杂草

深两优608 株型紧凑度中等、茎秆粗壮、抗倒较耐肥, 施肥时应针对不同田块的实际肥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基本原则是多施农家有机肥,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一般施肥方案为重施底肥、速施分蘖肥、增施穗肥、补施粒肥、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 氮磷钾均衡施用。 耕田时施腐熟农家有机肥 10~12 t/hm2, 移栽前 2 d 施 45%复合肥 300~375 kg/hm2作基肥,耙田时将田块整平,使土壤与基肥充分混匀;移栽后 5~7 d 大田灌 3~5 cm 的水层,用尿素90.0~112.5 kg/hm2拌大田除草剂25%精克草星可湿性粉剂450 g/hm2撒施, 进行化学除草及追施返青肥; 在倒2~4 叶期根据大田苗情, 可酌情追施尿素 75.0~100.0 kg/hm2、 氯化钾 150.0 kg/hm2作穗肥, 能提高后4 叶光合作用, 延长叶片功能期, 使籽粒更饱满。

3.5 科学管水,控苗促穗

深两优608 组合根系发达,吸收力强,大田水分管理应以增氧通气、 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 做到浅水插秧,便于插稳、插正、不浮蔸,保证基本苗;2~3 cm 深水保苗返青,防止水稻出现萎蔫现象;在分蘖期间,为促进低位早分蘖、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应薄水勤灌,保持1.5~2.0 cm 水层;分蘖后期够苗时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但不要重晒[1];抽穗前15 d 到抽穗扬花结束应保持田间有2~3 cm 的水层,这个时期是水稻需水量最大的阶段; 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这一阶段是对水较敏感的时期, 前期保持浅水层,中期间隙灌溉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做到前水不见后水,后期以干为主,有利于促进稻穗灌浆,增加籽粒的饱满度[2];腊熟以后需水量下降,应断水晒田,促进成熟,便于机械化收割。

3.6 及时综合防治病虫鼠鸟害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3],根据当地农业推广部门、 植保站发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和大田实际病虫危害情况, 做到专防专治及时做好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为了保证优质稻米的品质,在防治上应坚持农业生物防治为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防,严格控制使用毒性高、残留期长的农药品种。 秧苗2 叶期及厢面上水时应施用灭螺剂对福寿螺进行灭杀, 大田移栽前 2~3 d 灌 2~3 cm 深水,施用灭螺剂,以防止福寿螺为害秧苗。 中后期加强鼠害防治,有物理捕杀法,如捕鼠夹、捕鼠笼等;生物捕杀法,如利用猫、狗等动物捕捉;化学诱杀,如不育剂、生物杀鼠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方法和灭鼠时机。 鸟害防治一般有声音驱鸟法,比如鞭炮声、锣鼓声等;视觉驱鸟法,如稻草人、驱鸟彩带等。

3.7 适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收割时期一般控制在稻谷成熟度达85%~90%时,收获期的早迟和晾晒条件对稻米的精米率、垩白率、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指标有明显的影响。 收割时应避开阴雨天,收获后要注意及时均匀晾晒,不宜长时间堆放,避免发热造成黄米、霉米,从而提高稻米加工品质,确保种粮户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大田稻瘟病分蘖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一瓶水的微笑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