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丽
(喀喇沁旗气象局,内蒙古赤峰 024400)
农业生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天气因素,为确保农业生产效率,理应根据实际天气变化情况,做好灾害应对工作。而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于农业气象服务中,可以大大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在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析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对某地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如果按照时效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短期、中期与长期3 种预报。长期预报一般为10~15 d,中期预报则为4~9 d,而短期预报通常不会超过10 h,这种预报主要用于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例如,某地气象台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计3 h 内该地部分区域会出现强降雨,需要注意防范。与长期预报和中期预报相比,短期预报有着较强的即时性特征,而长期预报一般是提前录制的,与其他电视节目类似[1]。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需要将气象预测控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2 h 之内,并且是针对较小范围的预测区域。通常预报的气象变化主要包括天空云量、能见度、雷暴、强对流和雨雪等,对农户提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通常由气象部门依据气象特征进行预测,由其他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工作。例如,农业部门、水务部门或一些重大活动的筹委会等进行协作,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保证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运行与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另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还可以提升城市防御雷电天气的能力,保证公共项目的安全性。
对气象服务产品价值予以评判时,预报的准确性高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而言,预报时间的长短对此类预报工作的准确性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即预报时间越短,准确率越高,反之则准确率越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预报时间短,确保了预报的准确性,这对提升农业生产防灾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近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气象部门在对近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时,可以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与强度等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向用户传递信息,保证了防灾意见的实用性与有效性[2]。另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会尽可能缩短录制与正式播放之间的时间,以保证农户有更多的防灾准备时间。
对于具有信息化优势的城镇而言,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方式进行传播,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种种灾害天气预警。此外,这类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也有助于气象观测系统的完善,能切实提高针对城镇的整体监测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应对环境的短时变化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所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短时的极端恶劣天气仍会给生产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可以对强风强雨天气进行及时预测,此时通过农业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的运用,能将即时的气候变化数据信息传递到受灾区,这种气候播报模式属于实时预警播报,在速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的受灾情况。一般6 h 内的气候变化预测能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的受灾情况,而对于2 h 内的气候变化预测则能避免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因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其实就是针对恶劣天气进行及时播报和预防,以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3]。
所谓的强对流天气,一般指的是对流性风速≥17.2 m·s-1,同时会有短时的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天气情况。通常这种天气所影响的范围不大,但预测难度较大,尤其强对流天气有突发性的特征,所以可能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到气候受强对流层的影响情况,进而有效降低对流有效位能(CAPE)与大风对流的影响。
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预测短时间内的气候变化,这种预测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工作的随时调整,可与当地气候频段的短时效应相结合,对临近节点的气候信息予以补充,这也是环境数据有效应用的重要表现。当地农户在接收到短时临近气候信息时,可以重新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及时、合理地组织,以免农业生产资料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不过,要想充分发挥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降低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需要农户提高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视度,结合实时气候数据积极调整农业生产计划。
为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气象相关部门需要在不同的乡镇建立气象信息预警站,为农户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打好基础。而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于气象灾害应急机制的构建中,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建成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有S、C 两种波段,其中S 波段主要集中应用于沿海地区或降雨集中的区域,而C 波段则是集中应用于内陆地区。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不断完善,农业服务的覆盖范围也有了明显扩大,但在精确度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对灾害性天气(强降水、大风、短时雷电等)的特征进行校准,并最大限度缩小监测范围,才能发挥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要作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即便能对2 h 内的农业气象变化进行预测,但一些地区由于缺少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还无法提高应对效率。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以缩短天气预警时限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为一些生产水平较低的区域争取到更多防灾准备时间,以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4],也有助于相关人员提前制定有效的紧急预案,以提升预防灾害的效果。
为提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可靠性,相关人员要仔细研究卫星云图,并在科学使用雷达跟踪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情况。假如在农业生产中遇到少雨、干旱的情况,则建议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来予以解决。若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必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从先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预测异常气象方面,无法获得较好的天气播报效果。为此,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提升预测异常气象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只有准确预测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还需要保证预测结果的传播效率,使精确、可靠的预测结果及时传递到灾区,帮助农户做好应对工作[5]。如今,农业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预测传播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墨迹天气、天气通等App 通过对自身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为农户及时传播短时临近天气信息,让农户能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活动时间。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人们需要通过有效预测短时临近天气变化的情况,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与农业气象服务质量打下基础。因此,相关人员要重视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并要结合当前的应用现状,不断探索其应用的优化路径,以充分发挥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