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胜
摘要:我国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和向决策权的过渡越来越广泛。在大数据时代,基层单位发展离不开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与此同时,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论述大数据内部审计的优势,并提出大数据内部审计的措施,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应用,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对审计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效的目的。而这正是我国审计行业前进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大
数据审计在革新审计技术的同时,也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了有力保障。
2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审计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一直都受到国内外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信息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被审计单位的运作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环境,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审计面对大量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显得力不从心,而借助审计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成为了审计必然的发展方向。我国对于审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十分高,审计署指出:我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为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需要,审计署还开展了“金审工程”的建设工作。经历了多年的技术沉淀,审计信息化日渐成熟,对审计信息化的合理利用使得审计工作的升级和转型更加顺利。就基层单位而言,基层单位中越来越多的信息终端和数据库,使得审计信息化的转型成为必然。大数据为工作提供了便利,计算机和互联网使得基层单位的工作和管理效率有了相当大的提升,基层单位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仿销系统、内部审计系统等多个工作系统的线上管控,管控能力的最大化也在管理人员手中得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由此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审计取证,对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评价,精准确认各阶段的风险点,大幅减小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合理的信息化可以为基层单位带来相当的收益,内部审计信息化更是适用于每个行业,其实践意义十分显著。
3大数据审计的概念和功能
大数据是当前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而来的概念和应用,大数据的特点显示了数据处理的优势。今天,信息收集和处理更多地依赖于电子设备,信息的存储也更多地存储在网络和硬盘驱动器上。审计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并且随着更多技术应用于该工作,审计工作的速度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的持续应用给数据审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快地在大量信息中发现错误、遗漏和违规,是审计人员当前不断挑战和加强的一个方面。大数据与传统的经济概念不同,但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也相应于时代的发展。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的主
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将大数据应用于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基层财政审计在进行大数据审计时面临的困难
4.1相关审计人员审计技术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方式发生了转变,许多审计工作进行需要有效运用新技术,因此,如果审计人员仅掌握传统审计方式,会降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许多审计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部分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审计数据准确性下降。同时,部分大龄审计人员可能对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接受速度较慢,甚至还会对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有排斥心理,影响审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4.2审计机构存在缺陷
(1)对内审机构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有国家财政部门拨款发工资与资金的扶持,其资金的周转较好,压力要小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这使得单位整体忽视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模糊了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职能,混乱了内审与外审的区别,同时也忽视了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控制服务的构建与完善。(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因为内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是其存在独立性,如果内部审计机构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就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所以管理层不能把内审机构设立在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之中,单位的内审机构应保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具有对单位的各个项目与活动的监督和制约作用。(3)内部审计机构的员工缺乏对相应的内审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完成度等方面,但是当前的工作人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性质的不同,不应与其他基层单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目标一样,所以对相关项目费用的核算及内部审计不加以重视。虽然我国存在内审机构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因对其机构监督力度与制度完善程度的不足,对行政部门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4.3审计人员素质制约
审计质效在传统审计中,审计工作只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充足的财务专业知识、熟悉被审计内容并能熟练掌握相关办公软件,但其中包含的大量非数据信息,如图片、录音、会议资料等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非数据信息,更加依赖于审计人员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寻找并判断其中的可用信息和重点内容。因此,审计人员得出的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但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大数据时代到来,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
业素养提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4.4重视力度不足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工程建设成本,规范项目建设流程,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浪费,保障工程进度的有序实施。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環境下的审计信息化手段才能实现数据的准确分析和全面应用。部分基层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研究应用的投入资金不足,无法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统计、整理、分析系统,使审计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最终导致参与设计的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不全面,数据难以得到有效应用,而利用这些数据最终得到的审计结果也无法准确发现问题,做出的决策也就不科学、不完善。
5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内部审计机构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措施
5.1完善大数据仓库
保证数据质量是完善大数据仓库的首要工作。利用工具实现大数据仓库的高质量信息采集,定期抽取公司内部各个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数据的清洗转换,实现审计资源数据的规范性和全面性。此外,机关单位可以通过数据库接口访问决策库,共享库,数据资源中心,应用数据库及基础数据库仅供审计系统使用,不对外开放访问。集中式数据库可以对数据信息分类整理,实现一个系统库加多个业务数据库的集成模式,满足特定数据使用者的数据分析要求,各区域的数据分开存在各个库中,即使集中存储,也可以依业务分类对数据按被审单位进行物理分割,减少单表压力,提升效率。通过被审单位与数据源的对应关系,系统在查询数据时,后台可以实现自动切换数据源获取数据。
5.2加大人才培训
根据当前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构建成熟的审计模型,进一步总结其审计方法,并利用该审计模型和方法全面改进了审计运作,有效地将其集成到数据系统平台中,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在线审计和财务审计系统,构建一个在线跟踪审计平台,以加强对财务审计的监督,有效地结合了审计前后的审计工作,并在远程审计支持的基础上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此外,要重视审计师的教育,加强,和全面提高审计师的信息使用能力,确保现有审计师具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满足大数据审计业务的要求。5.3改善审计数据安全和质量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安全和质量问题尤为重要,不能忽视对此的优化和改善。第一,要对审计单位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严格保密,控制系统访问人数,对重点数据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第二,加强对数据系统管理人员和可以接触到数据的审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坚决杜绝审计数据泄露情况发生。第三,加强审计数据相关机制建设,对数据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增强数据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于一些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处理,防止审计数据丢失,提高数据质量,改善审计安全和质量问题。
5.4优化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1)明确内审机构在企事业单位的地位。管理层需要在认识到其必要性的同时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使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在相关的制度下进行正常配合,以此确保内审在单位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原则与权威性原则,审计人员不与其他部门过多接触,直接
向管理层进行工作的交接与汇报,防止表面形式的审计,徇私舞弊的情况
发生。(2)为内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在准备构建审计全覆盖系统的背景下,现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制度的完善,是优化内审机构的首要条件,而专人专职是优化内审机构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内审机构专职高效的原则。
5.5创新软件开发,实现数据深层挖掘
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制约了审计质效,而且错弊疏漏不可避免,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相关审计软件的研发对解决原有不易察觉的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现在使用的审计软件大都是由软件开发公司研发,软件本身可能不能满足审计人员的现实工作需要,再加上部分审计人员对软件的掌握不足,可能会对审计工作造成一定的麻烦,影响审计工作的质效。如果在軟件开发研创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协助软件公司开发出更适合审计人员工作的软件并进行更新,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然后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的深层挖掘,分析得出该单位所存在的问题,并快速搜寻相关的线索,强化审计监督职责。
5.6协调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规范
我国应当推进大数据技术的立法工作,让大数据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深入了解大数据产业构造,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经验进行总结,向民众征求意见,向政府提出议案,为立法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有关部门应当从审计对象、审计目的以及审计内容等方面对审计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审计机关的权力,更新审计制度体系,使现行法律更适合大数据审计工作。最后,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大数据审计的业务流程,找出大数据审计工作在哪些方面缺少法律依据,并据此更新审计准则。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谨性,政府应当出台法律法规来加强网络建设,严格把控访问数据的权限。除此之外,审计机关可以采用前瞻思维在问题发生前便做出风险提示,将事后分析与事前风险评估、
事中监控预警相结合,随时掌握组织的风险因素,及时做出风险管控。
6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可以有效促进审计技术提升、扩大审计范围,进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基层内部审计更加意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财务审计信息的建设,这是财务大数据审计的一项任务。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财务审计通过实施财务大数据审计,财务信息系统的获取和利用,积极扩大财务审计范围,全面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仲崇丽.科技赋能下大数据审计的实施路径与发展趋势[J].中国中小企业,2020(09):163-164.
[2]刘瑞华,林琳.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0(07):152-155.
[3]谢继先.推进新时代审计供给侧改革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J].审计月刊,2020(07):24-26.
[4]谭磊.大数据审计在基层审计工作中的发展及探索[J].理财,2020(07):93-94.
[5]赵跃.运用大数据审计模式实现高质量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J].财政监督,2020(06):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