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也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从40多年的改革带给我们深刻启示:我国目前要取得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依然是农村,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村问题。
一、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看,农村问题依然严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信息產业、服务业等都得到巨大发展,但是农业大国的根本国情没有变化;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农村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但还依然远远高于城市人口的现实没有变;我国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各种大宗农产品产量有差异、结构不均衡,出现结构性的短缺,粮食生产区域性特征也日益显现,拥有14亿人口大国粮食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没有变。中国作为14亿的人口大国,必须始终把粮袋子攥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时至今日我国社会最大的现实。此外,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农业现代化问题,农村人口收入提高的问题,农村人口的素质教育和养老问题,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2.目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已建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尤为重要,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取得最后胜利,最终实现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取得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后胜利,实现多层次目标,其瓶颈依然是农村问题。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又提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这里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村和农民。没有农村的小康不是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叫共同富裕,没有农村的富强和农民的幸福就不叫民族复兴。
二、解决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主要路径
1.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一,以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契机,围绕土地问题,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对农村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寻求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集中起来,形成庞大的农业资本,快速发展农村经济。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从农村实际出发必须广纳良策,采取租赁、入股、出让等多种方式,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集中起来,形成庞大的农业资本,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从而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农村人口,转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我国农村涌现出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如旅游和电商,农业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希望,产镇融合和产村融合等促进了村镇现代化,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而且吸引了一些回乡、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和城里人。从长远来看,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支持农民创业、就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建立宅基地流转获益的合理分享机制。流转收益的分配既要考虑政府的税收收益,落实宅基地所有权人的利益,保障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利益,也要在市县层面适当提取收益调节金,为乡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积累可持续的经济基础。
2.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使农村人口不断递减,增加农业人口的收入。要实现农村的富裕,就必须将庞大的农村人口减下来。而减少农村人口最有的实现,可以使土地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又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这样既减少农业人口的数量,也为工业、服务业等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从而也能够大大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途径就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密不可分,又与工商业紧密相联,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加工需要组织生产,集成利用现代要素,促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使农业注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生产要素,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能使农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相关环节有机融合,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联动发展,促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能使农产品加工层次、科技含量、质量等级和品牌优势得到发挥,实现农业增值增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村全方位发展。经过40年的改革,我国农村变化巨大。但是和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在不断拉大,尤其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人口素质等方面差距突出。要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最好的措施和办法,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应以特色小镇为切入点,使小城镇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功能日趋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日益提高,形成比较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发挥挥产业链思维,构建强大持续的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体系。以特色小镇的优势产业和区位特征为基础,树立产业链思维,依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原则,强化产业链配套,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把多元化触角延伸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提高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发展能力。突出产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挖掘每个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核,将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全过程,让特色小镇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
4.统筹制定城乡产业整合发展规划。第一,城乡产业融合虽是产业分工自然演化过程,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还需依靠外力推动。为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与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推进与农村及城镇化发展相关的制度创新,为城乡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与制度框架。城乡统筹中,需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与当地资源匹配且布局结构合理的区域产业体系:城市核心区以现代服务产业为主体、中小城镇以现代工业为主体、农村以现代农业为主体,建立协调统一的城乡联动发展、工农相互促进的产业空间结构。第二,推进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工程,解决好布局城市化问题。重点探索三个层次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一是结合城市框架规划,适时扩大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变老城区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中、发展空问局促等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中心镇和小城市区划调整,探索“划乡进城、开发新区”和乡镇撤并扩路径,完善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应具备的服务功能;三是积极探索农民向中心村集聚,中心村向中心镇发展的区划调整新路子,把有条件的中心村逐步培育成中心城镇。
总之,农村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需要各方从各个角度不断努力,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乡村振兴模式,完成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作者简介:尹文春, 男, 1979年12月出生, 河北唐山人 ,汉族, 本科 讲师, 研究方式, 党史党建, 政治思想, 经济建设, 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