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宇 陈丙春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检查对于大叶性肺炎患者诊断符合率的价值分析,为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莱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DR检查,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两组检查得出的图像及大叶性肺炎4期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与DR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对大叶性肺炎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大叶性肺炎 诊断符合率 价值分析
近年来大叶性肺炎青壮年患者有上涨的趋势,从单一病毒感染发展为多种病毒感染,影像表现较为多样,隐蔽病变越来越多,基于此现象,本研究对大叶性肺炎患者的检查手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对检查方式、影像学表现、病变特点的对比,得到更优越的方式,如此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并且可以提供用于临床诊断的参考。
1.资料
将莱阳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大叶性肺炎确诊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平均年龄相近(28.6±8.4)岁,患者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寒战及胸痛等症状,本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2.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DR检查,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所抽取的60例患者均行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结束后,对两组检查得出的图像及大叶性肺炎不同分期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图像中哪一组可确诊特征更明显,诊断符合率更高。
(1)对照组:进行DR检查,本组均采用德国西门子DR机进行摄片。
(2)观察组: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本组使用的扫描机为美国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机。
(3)观察指标:检查结束后获得图像由三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评价,观察确诊大叶性肺炎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胸部DR检查图像,总结分析其图像特征,存在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
3.结果
3.1 两组检查对患病部位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60例确诊大叶性肺炎患者均经过对照组(DR)与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后,总结其患病部位诊断符合率如表3-1和表3-2:
从表3-1、表3-2中可以看出,两组检查对于双肺受累的诊断符合率都偏低,对于单肺受累的诊断符合率则偏高一些,两组检查诊断符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检查对于单双肺受累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两组检查图像对不同分期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60例确诊大叶性肺炎患者均经过对照组(DR)与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后,总结其不同分期如表3-3:
從表3-3中可看出,两组检查在渗出期和消散期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变期,两组检查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检查对患者诊断符合率情况的比较
60例确诊大叶性肺炎患者均经过对照组(DR)与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后,所获图像均由三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经过讨论后总结其诊断符合情况如表3-4:
从表3-4中可以看出,两组检查对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两组检查关于患者患病部位的对比分析
由表3-1、表3-2可知,多层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在单双肺受累方面比DR的诊断符合率更高,但在双肺受累方面多层螺旋CT与DR的诊断符合率都是偏低的。
4.2两组检查关于患者不同分期的对比分析
由表3-3可知,多层螺旋CT在实变期的检查效果更优于DR检查,两组在实变期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表3-4可知多层螺旋CT检查符合诊断的患者比DR检查符合诊断的患者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加理想,它能明确病变的位置、程度,并跟踪病变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评估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意义,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值得继续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苏连军.胸部CT在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30-31.
[2]李荣标,范俊飞,权家文,等.支气管气像的影像学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02):133-135.
[3]文慧,赵芳.探讨CT扫描在分析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