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定超,毛小艳
(四川省金川县卡撒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四川 金川 624100)
阿坝中蜂具有耐寒、个体略大,能维持较大群势等优良特性,属于国家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阿坝中蜂是优良的地方品种,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盗蜂是指采集工蜂到其他蜂群蜂巢中采蜜的行为,盗蜜成功后,盗蜂会通过肢体语言等传导蜜源信息,使得更多的工蜂参与偷盗。
盗蜂主要发生在初春和深秋缺乏蜜源的季节。盗蜂行为不及时制止和消除,会造成被盗群的贮蜜被盗光,被盗蜂群四散飞逃,蜂王被围致死,蜂场秩序全无。盗蜂还会导致疾病交叉感染,使蜂群变得急躁,增加日常管理难度。
养蜂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盗蜂行为发生,盗蜂行为发生后不易矫正,所以防止盗蜂是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管理环节。
1.1 盗蜂识别 缺蜜季节出现围绕蜂箱飞翔并且不从巢门进入的工蜂,蜂箱盖及四周缝隙出现乱钻的工蜂,其飞翔的杂音很重,且其在巢门稍作停留便会出现咬架行为,表明出现盗蜂。
守门工蜂多只啃咬一只盗蜂,拨开蜂团发现被咬的工蜂身体发黑油亮,表明出现盗蜂。
巡查蜂场发现被咬死的工蜂肢体不全且身体发黑,表明可能存在被盗情况。
盗蜂严重时或强群盗弱群时,所有采集蜂全部参与盗蜜,被盗群的守卫蜂基本参与打架,从而丧失守卫能力,任由偷盗发生。可向盗蜂喷撒面粉,观察蜂群回巢情况,发现带面粉回他巢的即为作盗群。
1.2 盗蜂防止方法
1.2.1 饲养强群,弃养弱群。缺蜜期前合并蜂群并保证蜂量多余脾数,保证隔板外有休闲工蜂。缺蜜期尽量不饲喂整场蜂群,发现失王群应立即合并或者介入蜂王。
1.2.2 缺蜜季节前检查蜂箱的箱体、覆布,如有破损要及时更换和用泥土堵住缝隙。多余的空脾及时收纳在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气味外漏,不让蜂接触到旧脾。过于老旧的巢脾及时深埋或夜间焚烧后再深埋处理。
1.2.3 缺蜜饲喂或奖励饲喂尽量安排在下午工蜂停止活动时进行,喂量以蜂天亮前吃完为宜。第一次饲喂采取撒少量糖水在巢框上进行引诱,洒落在蜂箱外的糖水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侦查蜂发现。
1.2.4 中蜂、意蜂尽量不要同场饲养,同养易引起盗蜂发生。
2.1 巢虫危害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夜间从蜂巢巢门进入,发现空脾或箱底蜡渣就会产卵在上面。卵孵化后幼虫开始做茧吐丝,并逐步爬向子脾,使得蜜蜂幼虫不能正常发育,在封盖前出现“白头蛹”的情况,严重时引起整群蜂飞逃。
高海拔地区巢虫主要发生于早春蜂群越冬完成后和深秋接团前的咬脾期。这两个时段蜂群群势弱,箱底蜡屑又多,极易发生巢虫危害。勤打扫和抽脾控制能很好地预防巢虫。
2.2 日常预防
2.2.1 蜂群强盛可很好地防止蜡螟产卵。蜡螟基本不会在巢皮上产卵,即使产卵都在箱底。工蜂虽然对巢虫没有抵抗能力,但常打扫就很容易预防箱底巢虫上脾危害幼虫。
2.2.2 及时换脾造脾可减少巢虫危害。日常管理中应注意收集蜡渣、赘脾、老旧脾,并随时处理,整个蜂场不留可供蜡螟产卵的空间,从源头上杜绝巢虫出现。
2.2.3 利用喷灯和液化气喷枪灼烧蜂箱,将躲避在蜂箱破损处的蜡螟卵和巢虫消杀。发现蜡螟及时捕杀。
2.2.4 发现巢虫上脾时,可用清水泡脾和阳光晒脾的方法捕捉巢虫,严重的时候直接淘汰该张巢脾。
2.2.5 巢虫清木片能较好地预防巢虫,平时在箱底放一根能预防蜡螟产卵。
子脾上出现“白头蛹”时,将巢虫清木片悬挂于巢脾中也能驱除脾中的巢虫。
3.1 发病情况 本病感染初期,子脾出现不成片封盖、子圈幼虫大小不一的现象,接着出现幼虫不封盖或者封盖幼虫被咬开的现象。
幼虫变得暗淡、弯曲,虫体发育不正常或呈现“尖头”的病态状况,“尖头”的顶尖部倒在巢眼壁上。严重时箱底和箱外巢门附近能见到白色幼虫被工蜂拖动和抛弃。抛弃的幼虫可以从顶端提起,呈囊袋样。
阿坝中蜂是闭锁繁育的地方品种,随着追花寻蜜外来蜂的增加和蜂农随意引种,导致中蜂囊状幼虫病传入金川县。2014 年阿坝中蜂第一次感染该病,不具备抵抗力,使得蜂农损失惨重,很多蜂场直接清场。
根据该病发病情况和养殖经验,有部分蜂群不感染该病或发病较轻。后期养殖中,可利用这些不发病群预防发病。
3.2 防治
3.2.1 强盛的蜂群能更好地调节蜂群内的温湿度,有利预防该病。
早春和深秋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这时应不养弱群蜂,并将弱群合于强群,利用强群预防该病发生。
3.2.2 选育抗病品种,没有发病的蜂群或者发病相对较轻的蜂群可作种用蜂群,以预防中囊病发生。
3.2.3 发现病群立即囚王断子或直接杀王,让蜂群失王2~3 d,再介入成熟王台,利用蜂王出房婚飞这个时机,给工蜂提供充分的时间清理蜂巢和利用水蜜对蜂巢进行多次清洗消毒,以减少再次感染。
3.2.4 感染的脾焚烧后深埋,巢框、蜂箱用流动的清水洗净后,在阳光充足的中午利用紫外线进行多次消杀。
巢框、蜂箱可用配比适度的消毒液进行消杀,待消毒液充分发挥作用后,再用流水清洗并晾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