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 杰,曹胜武,刘小杰
(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黑岱沟露天煤矿,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历经4 步阶段性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到1977 年处于计划经济发展时期,安全管理水平处于摸索阶段;1978—2002 年是我国煤炭企业转型时期,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好转;2003—2018年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快速提升时期,新型监察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国家监察模式时期);2018 年至今处于持续稳定发展时期。经过72 年的摸索前行,已发展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系,其中,国家监察是顶层管理,地方监管是监督管理,而只有企业管理才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的基础性管理,即落实主体。现阶段,如果只靠监察部门监督管理,无法做到安全管理完善化[1]。因此,必须从源头处加强企业管理,正确指引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更加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露天煤矿企业来说,矿长是矿山第一责任人,队长是队级第一责任人[2],班组长是班组级第一责任人,以煤矿企业“矿长、队长、班组长”为抓手,以“铁面、铁心、铁腕、铁规”为精神支柱,深入分析“三长”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所发挥的领头羊作用,提出构建煤矿“三长联动”安全生产责任框架,通过明确责任分工,以“四铁”为精神支柱,层层抓落实,层层勇担责,层层辐射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环环相扣,构建出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体系,以此强化安全管控力度,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发生,提高露天煤矿管理水平。
“三长”联动即矿长、队长、班组长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宣贯,层层管理、层层担责、层层落实[3]的关联性架构。明确各层级相应责任分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避责逃责情况。从思想上提升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基础性班组建设,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自主保安意识。。
“三长联动”矿长是核心,矿长在三长联动中发挥主体指导作用,矿长必须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单位所下发各项办法、规定、操作标准,熟悉矿山整个安全生产流程,积极履行主要负责人7 大应尽职责,兑现安全承诺。基于矿山发展现状,制定总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建立健全各部门、队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纳入顶层管理,组织制定本年度贯穿全年生产目标和各部门、各层级人员全年主要工作任务的安全生产1 号文件,并将任务进行逐级分解,充分发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分合原则,按月对队长和各队工作开展质量进行考核评比,做出相应奖惩,对严重失职队长做出撤职、调离工作岗位处罚,对尽职尽责者做出物质或精神奖励,有效激发队长抓班组管理主观能动性,也就抓住了“三长联动”管理模式的关键。
“三长联动”队长是关键,班组各项任务布置、监察、教育、开展等均由由队级直接管理,因此,队长在各班组管理中发挥导向性作用,队长的态度和方式至关重要,如若队长对班组建设管理完全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4],班组建设工作必能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卓有成效,管出实效。因此,队长必须积极学习、参加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明确职责分工和所涉及岗位安全生产操作技能,组织分解、实施各队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分别组织指导穿爆、采掘、运输、工务、供电人员开展生产环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措施,并进行审核和监督落实。对工作场所各类风险和隐患能够及时准确辨识,通过经验总结分析,对各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和频发事故能做出相应的防护指令,组织各班组员工积极参加各项自救互救、应急救援、钻孔爆破、采掘剥离、运输排弃、道路修筑养护、电路维修供电等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督查各队安全信息系统应用,督促整理、完善、保存队级的安全生产文件、记录等内业资料。明确班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建立健全班组建设职责、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职责、管理职责等,强化对班组长培训力度和考核力度,提高班组长思想认识和对工作重视程度,坚持精准管理,将日常工作、安全管理等任务细分到各班组,落实到具体人员,督查各班组班前会标准化,日常加强对班组工程质量、“三违”行为检查力度,按月对班组进行考核评比,做出相应奖惩,对严重失职的班组长做出撤职、调离工作岗位处罚,激发班组长抓班组建设积极性,即抓住安全生产的基础,以此减少各类事故发生。
“三长联动”班组长是基石,班组长是管理基层工作的直接人员。各班组长必须掌握并遵守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要求,落实班组长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协助所属队级副队长督促执行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相关要求[5-6],参与拟定、修订安全生产实施细则、措施,分解、实施队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反馈、参与或实施穿爆、采掘、运输、工务、供电业务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主动参加各类专项、综合、定期、不定期、日常性、季节性等检查工作,并监督落实,于源头处消除事故隐患和习惯性违章,并及时反馈、加大对组内员工考核力度,按月进行评比,对排名靠前的进行奖励,对未尽其职岗位工作人员做出停工反省、调离工作岗位等处罚,鼓励员工开好日常班前会,认真学习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和有关事故案例,提高操作技能,做好交叉作业和相关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动态辨识各岗位危险源[7],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和操作标准化,保证“人、机、环”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从学习、节约、安全、和谐、创新五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发展,倾力打造“五型”班组,组建有特色的多样化生产班组。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掘剥离、运输排弃、道路修筑、供电检修5 大作业流程。基层管理主要依靠5 大生产单位:穿爆队、采掘队、运输队、工务队、供电队联合管理。通过“三长联动”模式带动全矿工作人员抓安全体制,以“铁面、铁心、铁腕、铁规”为精神支柱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地落实,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高质高效[8]。
1)“铁面式”立场。对露天煤矿而言,安全是天字号任务,从矿长、队长、班组长都应深深意识到肩上所担责任沉重性。日常工作中,涉及到安全问题时,不能讲究网开一面、人情世故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徇私瞒报行为。从安全方面考虑,人、物的异常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据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从轨迹交叉理论考虑,切断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二者无法相交,均可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而相对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很大因素上也是人员管理、使用、检查不到位所致,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人员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站到“铁面式”立场,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员,不分“颜色”,同等处罚,通过以罚代管,提高各层级人员安全意识。
2)“铁心式”对待。处理煤矿安全性问题上,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铁心式”对待,心要像铁一样硬,不受任何情感所左右。拒绝任何人情说理、责任逃避型解释性说辞,秉公处理。矿长、队长、班组长均定时或不定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和内页资料开展联动考核检查、带班检查以及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等,强化检查力度,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如数汇报,杜绝瞒报、谎报等行为,对所发现的问题,严格要求责任人按照标准化作业进行整改,未尽职者从重处罚,做到惩罚次数不断,惩罚严重性只增不减,警钟长鸣,时刻警醒工作人员安全作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矿山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优化安全生产条件,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3)“铁腕式”举措。在安全生产整治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采取“铁腕式”举措。清楚安全无小事,对生产过程中触犯安全底线的行为,秉持原则性立场,不分层级、不怕依靠、敢于碰硬,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雷厉风行,严格执行惩处措施,杜绝从轻处罚、观察再罚等试图逃避处罚的行为。对工程质量不达标,整改落实不到位,直接给予相关责任者相应处罚,对工作中查出的“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为避免说情式状况出现,现场下达处罚单,采取强硬处罚措施,为了让违规人员充分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强制性要求“三违”人员和事故频发倾向者参加安全培训,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安全生产必要性,避免养患为事故。
4)“铁规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坚守“铁规式”管理。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把员工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树立“质量就是安全,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理念。严格要求各岗位作业人员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确保岗位作业流程标准与实际操作不脱节,避免出现“2 张皮”,在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规范流程步骤、学习流程标准、描述岗位环境、掌握岗位设备等形式大力推进,形成适合各个岗位的作业流程标准,并进行现场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修订,做到“人岗合一、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匹配,使流程标准更具有预防性、指导性、实战性,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有效控制习惯性违章。大力加强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工人对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岗位标准化作业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提升安全工作意识,严格执行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采用“三长联动”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表明安全管理体系来源于基层又服务于基层的特点,通过层层宣贯,使安全生产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加大考核评比力度,使管理层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升全员安全责任参与程度。通过“四铁式”落地举措为精神支柱,严格规范要求各管理层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经过矿长影响队长、队长影响班组长、班组长影响组内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点辐射面、面辐射体的特点,将良性安全管理举措在全矿大力推广,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企业安全文化,将浮于上层的管理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