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萍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方塘乡林业工作站,安徽 宁国 242300)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总面积大约2500千米,而林地就占到 1900多平方千米,是全省重点的林业产区。宁国市四季分明,光照十分充沛,具有极其丰富的降水量,土地肥沃,已知森林植物162科1700多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的13种,野生动物5类290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的78种。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3%,森林蓄积量达845万立方米,绿色植物覆盖率达86.5%,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1%,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可达12.05平方米,宁国市中心城区的人均绿地占有面积在10.6平方米,均达到或超过安徽省森林城市创建标准,被誉为“长三角绿色氧吧、 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大力推动“生态建设”战略,实现建设“宁国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这对推动宁国市生态、社会、经济建设事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1 高起点定位制订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发展规划
2014年4月份,宁国市委托省林业规划设计院对宁国市创森的规划,宁国市在林业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六万亩,森林总覆盖面积目标达到287.2平方万亩,实现77%的森林覆盖率,林业工程建设总产值目标达到105亿元,宁国市农民林业工程建设平均收入目标超过一万元。
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宁国市领导人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全面建设全省森林城市为主要载体,以增长万亩林业建设工程为主要抓手,集思广益,团结协作,着力构筑“城在林中、山水交融、城市与森林和谐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美誉度,全力推进和提升“创森”各项指标和体系。
2.2 深化认识,强化引领,着力凝聚林业工程建设合力
宁国市近80%的土地是林地,80%的农民是林农。为此,宁国市把创建森林城市,发展现代林业,作为实现“率先小康、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目标的重要内容,统一思想,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协同推进的“创森”格局。
2.2.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宁国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 “创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均成立相应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保障了各项任务落实。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
2.2.2 广筹资金,加大投入。宁国市坚持政府投入、单位自筹相结合,大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森林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筹集创建资金。在属地化运营管理的基础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和内容定额收集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市财政足额保障申报评审、规划设计和重点工程经费。
积极整合林业工程建设资源,凝聚各位工程项目资金,积极投入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森林城市建设资金需要。
2.2.3 明确责任,协同推进。宁国市把各项评价指标逐一分解下达,并纳入各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重点项目签订责任状,严格责任,限期完成。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创森动员会议,建立创森联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领导组单位议事规则,加强各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强化创建活动的统一协调管理,使林业资源开发和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能够有规划、有目标、有部署、有监督、有反馈、有反思、有评价地科学开展和高质量进行。
根据安徽省森林城市标准,宁国市领导人员大力实施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森林公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公益林、城乡一体绿化、城区增绿提质等创森重点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最优、景观最美”的人居福地。
3.1 城区增绿提质工程
3.1.1 城区绿地拓展。宁国市突出红豆杉、牡丹等乡土花木的普及,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空中扩绿”,乔、灌、花、草多样化绿植相结合,不断扩大建成区游憩森林和休闲绿地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休闲森林绿地分布均匀、80%的市民在500米半径圈内均有公共休憩地的要求。加强立体绿化,适宜绿化的房顶、阳台、墙面、高切面和立交桥等垂直空间的绿化率在30%以上。
3.1.2 公益森林公园。启动嵩山森林公园项目,完善巫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建成老虎山宗教主题森林公园,实现城市绿化从偏重视觉效果向注重人的身心体验、从注重面积指标转向注重城市绿量和生物多样性、从单一绿地向“林水一体”转变。
3.1.3 城市景观林带。依托现有绿色长廊,造封管并举,乔灌草结合,在“三沿三区”等重点生态区之间建设生态景观廊道,河、湖、库、渠等水体沿岸绿化率达到95%;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达到100%以上。构建以林木为主要覆盖植被的包括农田、果园、森林等在内的多样化丰富的复合型绿色生态长廊。
3.1.4 沿河湿地林带。启动西津河湿地公园,加大小南河、南湖等城区内河林带建设和水质净化。建设排污渠防护林林带。在“三河”暨水阳江两岸的湿地、半湿地及部分坡地,以管护培育为主,因地制宜,补造培育。通过河道的疏浚工程来实现城乡水系的畅通,净化河流水体,美化河岸,打造“鸟鸣山翠里,人语水声间”的生态山水景观。
3.2 城乡一体绿化工程
3.2.1 困难立地造林。通过项目支撑,宁国市加快二号洞景区周边、铁路、省道沿线石质山的造林绿化。
3.2.2 义务植树活动。每年的3月份,宁国市人民政府都会进行组织策划多场义务植树造林公益活动,在开展活动中倡导并发扬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增强全市全面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宁国市每年3月份都会掀起一场全民义务植树的阵阵热潮。今年植树节期间,全市共有1万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树苗61万余株,尽责率达85%。
3.2.3 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保护并重,每年造林2万亩以上,培育森林35万亩。加强板桥自然保护区、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和76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加快美丽和谐乡村建设。
宁国市领导层将绿色发展中心任务内容规定为挖掘特色森林生态发展文化,强化全民绿色生态发展意识。把“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和“人人参与森林城市创建,全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作为创建安徽省森林城市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4.1 挖掘并弘扬翠竹精神。众所周知,宁国市我国著名的元竹之乡。竹子精神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美,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竹子精神的古诗词。宁国市政府在党的正确引领下将“拼搏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争先创优精神”概括为翠竹精神,并作为宁国的市魂加以弘扬,以此引来激励引导党员干部、企业家群体和全体人民拼博奋进,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宁国人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文化渊源。
4.2 宣传普及市树市花文化。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宁国市开展了市树市花评选活动,经全民推荐评选,将南方红豆杉、江南牡丹作为市树、市花,通过市树市花的评选、宣传和普及,不仅美化了城乡,更丰富了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关爱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
2016年10月,宁国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宁国市的林业建设目标是“青山绿水韵江南,诗情画意秀宁国”。宏伟愿景如今成为现实,构建“山水画廊、生态宁国”的美丽画卷。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