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志慧 何艳敏 黄 海
(1.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2.重庆智造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重庆 4000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我国的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内容。
1959年,美国第一家孵化器在纽约巴达维亚成功创建。20世纪80年代后,孵化器凭借其便利性、开放性以及低成本性等服务特点[2],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迅速扩张[3]。2003年,美国1000多家孵化器陆续孵化26 000多家新企业,提供了317 000多个就业机会[4]。近年来,美国孵化器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此外,2013年,加拿大政府为充分发挥孵化器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当年预算中拨款6000万美元支持孵化器的运行。发展中国家也紧跟步伐,1998-2006年,马来西亚成功孵化了3 205家IT中小企业。南非孵化器在2004-2009年期间支持1 900个中小微企业,创造了21 322个就业岗位[5]。全球范围内,企业孵化器在促进社会创新创业以及发展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各国创新中越来越重要的举措。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2000年在上海召开世界企业孵化器及技术创新大会,我国科技孵化器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种新型社会经济组织[4],近几年,孵化器成功孵化的科技创新企业为我国注入了新一批创新源泉。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孵化器4 849家,孵化器总收入463亿元,带动了250多万人就业。如今,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培养经济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我国“双创”的主要载体。县域经济作为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亟需通过深化建设科技孵化平台来提高县域科技水平,逐步解决县域间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县域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能力以及可利用的技术、人才与资金等资源不足,县域内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尚且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创新路径单一、投融资难、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采取实际措施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培育新创科技型企业,对于振兴县域经济至关重要。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学术界已开展大量研究,但较多研究科技孵化平台本身的功能及模式,鲜有文献将其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鉴于此,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某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以下简称SC科技孵化平台)为例,通过分析其在实践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政策建议,以期对科技孵化平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所借鉴。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6]。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该《意见》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为抓手,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县域创业格局,推动形成县域创新创业新热潮,促进县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到202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建成创新型国家筑牢根基”;到203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更加友好,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周民良[7]通过分析我国县域科技创新存在的十大趋势变化,指出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是密切相关的,并呈现趋势一致的梯度分布。同时,还对浙江省各县域GDP与其专业人才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专业技术人才对GDP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专业技术人才越多的区域, GDP的规模越大。因此,无论是站在国家经济还是县域经济层面,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支撑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对GDP的贡献显著。比如,以色列2016年科研投入为GDP的4.2%,投入带来了更丰厚的回报:科技对GDP的贡献超过了90%。“双创”时代,我国进入了一个由科技引领创新的时代,我国各地区、各区县逐步加大了科技投入,由此带动GDP的增长。科技企业孵化器助推企业发展,助力各地区提高核心竞争力,资料表明:2016年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有634家,位居全国第一,当年科技对GDP的贡献达57%。2018年,绵阳市科技孵化器有60个,当年绵阳市的GDP达到2 303亿元,比2017年增长11%,增幅为近年来最高。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经济的贡献也逐渐增大。
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是一个创新系统,可以为新创科技企业提供创新服务[8],为县域内初创企业提供充足的“生存资源”,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协调化。但目前,我国县域通过科技孵化平台推动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以下问题:①孵化器运行模式单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孵化器大多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行,尚未建立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②缺乏社会投资渠道。县域内孵化器一般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相比大城市孵化器而言存在融资渠道少、融资难的问题;③科技人才缺乏。县域内高校、科研机构少,本地科技人才匮乏。相对于大城市,薪酬水平低、发展前景不足,难以吸引异地高端科技人才;④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县域支持孵化器进一步发展的政策环境尚待健全。
以下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实践,深入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是由四川省遂宁市某创业公司打造的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主要为新兴企业提供投创业培训、融资服务以及专业知识咨询等服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生态产业链的项目孵化企业孵化体系。自基地成立以来,SC科技孵化平台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建设各类创新资源服务平台。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成后,在遂宁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科学使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结合本地资源及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物流港人才大市场等平台,并成功搭建创新创业“三库一平台”,即导师库、项目库、人才库,开通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商学院,做到最大程度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2)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 。 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以“三螺旋创新理论”为依据,促进了政府、高校、产业的高效互动。2017年3月,通过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牵线搭桥,遂宁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签署了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协议。此合作中,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负责对接区内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汇总并分发给西南大学科技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最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由此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既缓解了企业缺乏科技人才的难题,也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发展。
(3)科技招商和引智,以赛促创 。 自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运营以来,承办了遂宁市历届创客大赛,并以创客大赛为牵引,发掘和筛选科技创新项目,寻求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承办遂宁市第三届创客大赛中,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深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进行大赛宣讲,招引初创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人才。此外,分别在成都、重庆举办分赛场,吸引当地优秀科技初创项目,以赛引商、以赛促商,通过大赛促进科技招商。
(4)嵌入式创新孵化服务。 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通过赛马会、拍砖会、巡诊会等方式,对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开展嵌入式创新孵化,通过构建全新的创新孵化体系,助力船山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2019年,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成功协助四川迪凡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为科技入库企业,并辅导绿苗养鹿专业合作社在遂宁市第四届遂州杯获得三等奖,在遂宁市第四届农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
通过以上多种活动,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实现了“政学企用”的有效结合,宣传了地方特色产业,也推动更多的科技人才了解遂宁,为当地人才引进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SC科技孵化平台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来源渠道较少,科技资金投入不足。遂宁市船山区作为第一批脱贫攻坚区县,区域内特色产业,农业、旅游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县域政府财政压力大,孵化器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其次,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缺乏社会融资渠道,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孵化器功能的发挥。最后,尚未针对创新创业建立专项基金,创新源动力不足,最终导致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相关的项目开发较少。
(2)企业创新能力较低。“十二五”期间,以绿色、智能、共享为主题的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创新资源成为决定企业是否富有竞争力的重要部分[9]。目前,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资源流通,达到了整合资源目的。但船山区生产水平较低,产业仍然以农业为主,县域内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创新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圈,很大部分都还停留在产业链的末端环节。加上中小企业缺乏政府的宏观引导,与区域内其他各产业组织关系松散,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专业化的协助、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区域内中小企业特色不鲜明,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未能带来聚焦效益,科技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
(3)科技创新型人才匮乏。选择和吸引熟练的专业人员来管理企业职能是每个企业孵化器成功的关键因素[10]。目前,SC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人才来源、层次、数量等明显滞后于船山的经济发展规划。孵化器内人才大多依赖于政府层面的人才引进,但政府没能针对本地的产业发展方向出台有效政策,开展系统地人才引进和培育。同时,初创科技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创新型人才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系统培育,即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下来。其次,区内高校较少,政策服务管理尚未成体系。
(4)完善政府优惠政策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中可为推动科技孵化器顺利运行制定优惠政策。2016年10月,四川省率先推出为科技企业孵化器降费免税,如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在内的多项税收。但该类税收优惠政策均具有较高的门槛,申请时需要准备大量申报资料。
企业的创立、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发展经济学中“增长极理论”指出,要使某一区域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将有限的资源聚集起来,发挥当地主导产业优势[9]。因此,一方面,可针对于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设立专项基金,缓解科技企业孵化器资金压力,并鼓励专业技术平台以孵化器为媒介,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使有限的政府财政资金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由政府单一化投融资的模式逐步转向多元化,引导当地优秀企业、金融机构等民间资本及国外资本进入科技孵化平台[4],解决孵化器运行资金压力,提高孵化能力的同时也带动区域内产业间合作。
依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特色科学技术发禀赋理论”可知,县域产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本地的优势资源,坚持本地特色导向。遂宁市船山区立足于遂宁市城郊区,农业资源丰富,都市农业发展状态良好。因此,应秉持着科技兴农的理念,鼓励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成立专家研讨小组对船山区农业资源进行分析,着力于开发三农相关新兴科技。同时,针对当地特色创新制定特殊政策降低创新风险,如给予税收优惠、补贴及奖励等,调动科技专家创新积极性,从而提高创新成果的成功率。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最为紧缺的资源。首先,县域政府应秉持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将人才管理工作标准化,根据各专业领域将人才分成各大板块,协同开展育才工作,提高县域内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将区域内专业技术人才与科技孵化器充分对接[7];再次,应综合考虑政府、产业及高校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引进名校分校,突破人才地域界限,鼓励“校企合作”,引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最后,人才需要靠资本的吸引,为从业科技人才建立保障制度,如设立科技知识分子专项扶持基金等,将著名企业家及学者纳入到创业导师库[11]。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首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不必要的限制条件并提供在线“一站式”审批服务,降低优惠政策使用“门槛”,让优惠政策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去[12];其次,增强县域政府服务能力,适当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方法,即当科技孵化器处于成长阶段时,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孵化器尽快成长起来。当孵化器发展较为成熟,应鼓励民资、外资进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同时逐步从孵化器运行中脱离出来,通过制定法律、优惠政策提供外部支持,不再参与具体事务管理,以促进孵化器转向多元化发展。
“双创”时代,科技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面对当下新形势,新变化,科技融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及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四川省遂宁市SC科技孵化平台实践探索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科技水平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为主线,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抓手,重视县域内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问题,为县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及运行提供融资及政策支持,引导区域内产业深度合作,加快新兴产业链的形成;同时积极培育及引进创新人才,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科技,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县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加快建设新型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