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卫华
(海阳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海阳 265100)
农业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产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生产产量,可以让我国经济和社会运行保持稳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让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花生是我国北方非常重要的经济种植作物,而山东又是花生生产大省,花生种植面积仅次于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提高花生种植管理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山东农业产业发展,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所以应该重视具有生长期长、产量高等优势的春播花生。
春播是山东省花生种植非常主要的种植形式,具有种植产量高、种植品质好以及经济效益佳等特点。但是由于花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减少了种植面积,增加了种植费用,降低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让花生种植技术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因此,提高种植管理技术至关重要,通过提高产量保证质量,提高种植户和种植企业的经济效益,恢复花生产业优势。
2.1.1 选择合适的土壤。想要花生产业实现高产,必须重视土壤选择。要求选择深厚、肥沃且疏松的土壤,既能流通空气又有优良的透水性,并且还要考虑蓄水性和保肥性,让花生幼苗可以茁壮生长。pH值最好保持在中性或者偏弱酸性。在种植前,前茬应该选择玉米或者烟草等,如果想要避免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既不能重茬也不能迎茬,同时应该保持最好三年没有种植过花生[1]。
2.1.2 整理地块。想要花生高产同样也要做好地块整理工作,这样才能满足种植的土壤要求。因为花生种子具有颗粒大、脂肪高等特点,所以发芽出苗时需要较多的水分、氧气。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保证土壤比较细碎、松软,既含有适量的水分也需要方便灌溉,并且应该将前茬根茎、残留叶子和杂草都处理干净。其实整理地块的过程也是施肥的过程,应该根据地力情况调配施用肥料,让化肥的使用效果更佳。施肥时应该以有机肥搭配化肥,以基肥为先追肥为辅。将经过高温腐熟的农家肥混合到基肥中,将其施到15~25 cm之间的土层中,保证肥量充足。通常情况下,农家肥的使用量为使用2.74 t/667m2,而化肥主要是磷肥,使用量为使用15 kg/667m2。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加入尿素等。施肥时应该以科学施肥技术为主,这样既可以保障花生茁壮成长,又可以让土壤始终保持着肥沃状态。
2.1.3 选择花生品种。选对了品种才能同时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该使用经过国审或省审的品种,并且要保证品种具有抗病性。花生高产品种具有以下特征:耐密性好、株型紧密、叶面冲性能较好、落叶比较慢、生育期大概在130~140天左右。同时,选择品种也应该考虑种植地的气候、温度、地理地质条件等,这样才能促进高产[2]。
2.1.4 准备种子。准备种子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就是筛选种子。筛选花生果时应该选择饱满、整齐果实,而非干瘪、霉化的果实。在播种的十天前,应该在光照度好的天气晾晒种子,大概晾晒三天后就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让出芽效果更好,同时这样也能让出苗更加整齐。晾晒还能借助光照杀死病菌,降低发病率。筛选花生仁时应该在临近播种期时,去壳筛种,筛除干瘪、颗粒小的花生果,留下色泽好、饱满的花生果。但是要注意,剥壳时间不要太早,避免果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这样会增强内部呼吸,让营养物质快速消失,导致发芽能力大幅减弱。
其次要做好拌种工作,只有拌种才能增强花生种子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增加营养和抗病性,保证种发芽、出苗稳定。一般1 kg的种子需要2 g铝酸铵,在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时,应该按照种子总体重量的4%左右进行拌种[3]。
2.1.5 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光能和土地肥力,提高种植产量。播种密度应该根据地块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肥力较好、生长旺盛,可以按照18万~20万/hm2的密度种植。如果肥力非常一般,生长较为矮小,则可以按照22万/hm2的密度种植。
2.2.1 播种方式。现在主要采用三种播种方式,那就是覆地膜种植形式、露地播种形式以及单粒精播形式。这三种播种方式中,主要采用的还是覆膜种植,不仅保证土壤温度始终适宜,做好积温工作。通过提前播种期而使花生结荚期有效躲避雨季。在种植后期,还能通过管控杂草生长而提高产量,让土壤始终拥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2.2.2 播种时间。春播花生通常情况在5月上旬或者中旬,如果种植条件合适则可以选择覆膜技术,采用此项技术要比露地栽种提前7~10天播种,这样可以延长生长期,通过促进早开花、侧枝多发育提高花生产量。同时也应该保证土壤适宜,应该在土壤5 cm内的温度稳定在14℃左右时播种,这个阶段花生苗生长旺盛、果粒饱满。
2.2.3 播种密度和深度。种植密度应该保持在植株之间距离为20 cm,行距为25 cm左右。深度应该为,覆膜栽培的深度大概在3 cm左右,露地栽培的深度在3~5 cm左右,并且在完成播种后应该进行镇压,这样才能保障播种的效果。
2.3.1 需肥特征。对花生施肥时应该明确花生吸肥顺序和比例,顺序是先氮、钾然后是钙、磷;比例是3:1:0.6:0.4。一般情况下花生根瘤可以实现大部分供氮,因此对施氮要求比较低。但是花生比较喜欢钾和钙的营养,所以在施肥时候添加钾肥和钙肥可以提升生产产量和质量。
2.3.2 肥料营养的主要作用。在苗期添加氮肥可以让幼苗生长更加壮硕,而磷肥及可以让根系生更加强壮,还可以增加低温抗冻性、抗旱性,让花生籽粒更加饱满,成熟更快。添加钾肥对果仁、果壳的效果非常好,增加花生饱满度。添加硼肥可以增加结荚数,一般增幅比例在10%左右[4]。
2.3.3 不同阶段的需肥特征。幼苗期所需要营养比较少,尤其是上述所说的营养成分吸收率只占据生长过程中5%左右。开花期非常需要营养,在此过程中吸收磷最多,氮最少。结荚期是吸收营养最多的时期,吸收比例大概为氮>磷>钾。饱果期的吸收营养大幅减弱,但是氮的比例仍旧最大[5]。
2.3.4 合理施肥。首先要保证基肥充足,其次要做好苗期追肥工作,应该以花生生长状况为基础进行追肥,让花生苗早早发育。这个时期应该主要使用氮肥,然后配合磷肥或者钾肥。在花针期也要做好追肥工作,这个时期大量有效花绽放,生长非常旺盛,果针开始入土需要养分增大,所以要追施磷肥、钾肥和钙肥。结果期追肥需要以花生长状态为基础,喷洒硫酸锰溶液或者磷酸二氢钾溶液等。
在开展田间管理时,首先要进行除草,在播种之后要采用50~60 mg的金都尔和30~40 kg的水进行稀释,然后均匀度喷洒到垄面上。其次要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要保证花生苗均匀壮硕,如果发现苗数不够应该及时补充,在补种时也通过加肥促进幼苗生长。在除草培土时,要保证土壤具有通透性,并且坚持两次中耕,第一次应该在齐苗的15天后,将中耕和除草一起进行,第二次应该在初花到盛花之间。这样可以增加土壤厚度,为果针入土和荚果膨胀增加空间。并且还要重视浇灌和排水,出苗的15天内不应该浇灌,初花期晒花即可,在下针期应该让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如果遇到雨季应该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出现烂果、烂根等情况[6]。
叶斑病在阴雨天气会迅速蔓延,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应该采用爱苗或者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理,主要使用在苗期。青枯病会导致全苗死亡,因此应该选择具有抗病性的种子,在发病期也可以采用农用链霉素进行治疗。锈病多出现在透风透光性不好、排水性差的种植区域,因此在预防期可以使用爱苗,在发病期可以采用百菌清等药剂进行治疗。花生病虫害多种多样,还有地老虎、蝼蛄、叶螨、根结线虫病等,因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施治原则[7]。
春播花生我国农业中的代表性作物,所以我国不断提高春播花生的产业规模、研发新产品、创新新技术。通过分析播种的准备工作、播种到最后病虫害防治可以得知,只有详细掌握春播花生技术、了解春播花生特性才能实现高产目的,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