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善明
(枣庄市市中区园林市政服务中心,山东枣庄 277100)
园林彩叶植物的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红色、橙色、青色、蓝色、紫色、白色或混合色等色彩,富有观赏性。并且彩叶植物具有栽培容易、成景比较快、观赏期长、抗逆性强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彩叶植物是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在其整个生长季节或某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不同的色彩,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总称[2]。在广义上,泛指凡在生长季节叶片能够稳定呈现非绿色(排除生理、病虫害、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植物。狭义上,彩色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显著特征是在春秋两季甚至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尤其在夏季仍能保持色彩不变。
彩叶植物分类的方式比较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按照季节分类、色素分布、色素种类、彩叶时间等方式分类。彩叶植物的叶片主要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类色素这三类,而其含量及分布决定了叶片呈现的颜色[3],类黄酮类色素是彩叶植物呈现的主要色素,其含量决定了叶片颜色的深浅[4],见表1。
中国是世界之母,植物资源丰富位居世界第二位,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应用梧桐、枫香等彩叶植物[5]。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多不胜数,如唐华清宫的园林中有槭树,秦汉上林苑有枫香,晋朝华林园有柿树、梧桐等[6]。据20世纪90年代初步调查,我国彩叶数量可能超过400种,分布于62科,108个属[7]。近年来,国家园林建筑艺术与国际交流增多,国家重大园林工程也不断深入,北京奥运会期间,市园林局把“色彩工程”列成了绿地建设内容之一,引入大量时令花卉与彩叶树种,打造园林城市景观[8]。上海世博会,上海市园林部门就彩叶树种的应用做了明确部署,旨在打造“彩色世博会”[9]。我国对彩叶植物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国目前缺乏对彩叶树种的系统化整理和分类,这就局限了我国对彩叶植物研究进展的深度和宽度。第二,目前对彩叶植物呈色机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对类黄酮类色素合成基因的调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需要进一步了解彩叶植物变色的原因[4]。第三,冬季园林植物缺乏,使得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冬季绿地缺色的现状,影响了冬季城市的园林景观。
国外关于彩叶植物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运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色彩学、艺术理论与遗传学等知识,并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彩叶植物[10-11]。英国学者克劳斯顿所著的《风景园林植物配置》,对彩色植物种类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美国学者诺曼·布恩的著作《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针对彩叶植物作了专门的介绍[12]。现代景观大师巴西著名设计师罗伯特·布雷·马克斯(1909—1994),是现代园林艺术形式创始人之一,他将抽象主义绘画在现代景观中体现出来,用艺术的手法结合当地植物赋予了园林设计新的形式,构成了极富二维视觉形式的园林作品[13]。在应用方面上,欧美、亚洲一些国家应用比较广泛,在一些城市种植的彩叶树种甚至超过城市树木总量的50%以上。德国是世界上使用彩叶树种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德国汉堡的绿地中,从早春嫩叶的嫩红,到夏季成熟叶的绿色,直到随后秋季的红、黄和紫色等,品种多样、色彩丰富[14]。加拿大的糖槭、紫荆应用较多,其中糖槭是加拿大的国树,也是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加拿大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槭树节”[15]。日本是亚洲国家中对彩叶植物研究最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园林注重植物的搭配设计,层次分明,简洁美观,能够使植物和周边环境完美的融合并且有意境。槭树科深受日本学者喜爱[16]。
当前,绿化建设已经从单纯的绿化向彩化美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杜绝盲目从国外引种,重视开发我国野生资源。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物种淘汰和自然选择后已适应当地自然调节的植物,对当地灾害性气候抵御能力强,并且能够体现乡土特色和地方文化,应增加乡土彩叶植物在风景园林建设的应用。最后要大力发展新品种植物,例如,为解决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低碳是新的生活理念,为此可以注重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物种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