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芹
(费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费县 273400)
在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品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小麦属于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小麦种植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升。在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对于小麦产量以及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当中的要点应当进行深入分析,为小麦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也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粮食安全提供保障[1]。
现阶段,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灾害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对于小麦的需求处于逐渐增长的状态,并且小麦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小麦属于我国农业结构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产量以及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以及小麦生产单位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小麦生产成本与公众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引发小麦产量以及质量问题的发生。小麦绿色种植技术的研究以及推广能够有效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并且降低小麦进口依赖程度[2]。更重要的是,小麦绿色种植技术能够推动小麦质量以及产量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开始运用小麦绿色种植技术进行小麦生产,利用不同的小麦品种都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可以很好的满足不同地区的产量指标标准。在运用小麦绿色种植技术时,应当从小麦品种选择、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进行绿色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逐渐贯彻绿色环保的小麦种植理念。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小麦产量以及小麦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广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推广小麦绿色种植技术时可以使小麦种植户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绿色种植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小麦种植过程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广小麦绿色种植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能够在小麦传统生产产量的基础上对其田间产量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在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麦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这对于小麦种植农户参与绿色种植的热情以及积极性的激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小麦绿色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3]。市场当中对于绿色小麦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对小麦绿色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山东省属于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但是如今大部分农户在进行小麦种植时仍旧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大部分农户对于小麦种植过程的病虫害防治知识都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尤其是滥用化肥以及农药情况的泛滥,使得小麦当中存在严重的药物残留问题。这种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不仅会对小麦产量以及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土壤生态能力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新时期,应当对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有效改善,推广小麦绿色种植技术是一条有效的改善途径。
在进行小麦种植时,应当从选种环节便进行严格把关,应当根据种植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具有良好丰产性能、较强适应性以及良好抗性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东省小麦种植过程比较推荐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济麦22号、山农22号、汶农14号、鲁原502、泰农18以及烟农5158等,经过试验以及种植实践可以了解到这些品种在丰产、抗病以及适应性方面都不叫突出,因此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为小麦的绿色种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完成选种工作之后,还应当对小麦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以此来提高小麦的成活率以及抗病能力。在确定具体的播种日期之后,应当在播种日期的前一周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晒种工作,可以直接将种子放在太阳下进行暴晒,暴晒的时间控制在2~3天之间,这一处理有利于小麦种子吸水能力的提高,对于播种后的小麦发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已经完成小麦种子晒种之后,还应当进行选种,主要是要将瘪粒以及存在病虫害或者机械损伤的小麦种子全部进行剔除,这一过程可以使用饱和实验法有效提高用于播种的小麦种子的精度。为了降低小麦种子播种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在播种之前进行药剂拌种,可以结合小麦种植地块比较容易发生的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比如用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能够有效降低小麦根腐病、全蚀病以及纹枯病的发生概率[4]。
所选择小麦种植地块应当确保地面平整、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并且排灌方便,如果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种植,那么还应当在种植前及时完成深耕灭茬工作。在进行整地时,应当确保小麦种植地块整地深度在25 cm以上,应当打破犁底层。在完成整地之后应当确保地面呈现出上虚下实的状态,地块当中没有残茬以及大土块。之后还应当开挖排水沟,确保田间可以进行正常的排水。如果是种植在发生病虫害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时,还应当及时进行土壤消毒工作。比如,为了有效预防蛴螬、蝼蛄以及金针虫时可以在整地时撒入比例为1:1:10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一号以及湿润麦麸的均匀混合物。
播种日期的选择对于后续的小麦产量以及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确保小麦播种日期的科学性,主要是根据所选择的小麦品种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进行播种日期的确定。比如,对于山东省来说小麦播种的适宜日期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5—15日之间,在10月1日之间进行播种很容易导致旺苗的形成,在进行播种时应当充分掌握播种日期与墒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地区的小麦种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因此,在播种前一定不能够忽略机械播种设备的调试工作,尽量避免重复播种或者漏播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小麦的播种深度在3~5 cm之间比较适宜,可以将小麦的播种量控制在7.5~12.0 kg/667m2。
当播种的小麦出苗之后,种植户应当及时检查整体的出苗情况,及时确定田间缺苗情况并进行补苗。当小麦幼苗生长到2~3片叶时,应当检查田间是否存在严重徒长的幼苗,如果存在要及时进行浅中耕以及镇压处理。如果小麦的播种期相对来说比较晚,那么应当追施粪水加尿素以此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另外,在小麦播种三天之内,应当及时进行封闭除草工作。可以使用禾耐斯乳油兑水以田间喷雾的方式进行封闭除草。出苗之后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拔除杂草,如果在入冬前小麦长势较差应当继续追加适量尿素。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当中,应当结合田间小麦实际的生长情况及时追施拔节肥。在小麦拔节之前还应当配合开展中耕除草工作,如果小麦生长时过旺,可以喷施矮壮素。当小麦进入孕穗期之后,应当结合当地降雨以及苗情等及时进行灌溉,在灌溉时一定要控制好灌溉水量,避免灌溉水量过大引起后期的小麦倒伏情况。
在进行小麦绿色种植时,应当重视的便是种植过程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避免滥用农药情况的发生。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应当将农业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方式,而将化学防治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在防治过程积极运用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方式[5]。应当避免使用具有高毒性以及高残留的农药。同时还应当结合田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对生物农药、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防治方式进行积极推广。比如,在对小麦纹枯病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井岗1蜡牙菌或者井冈霉素等进行有效防治。而小麦白锈病以及白粉病,则可以使用烯唑醇或者嘧菌酯进行喷雾防治。
综上所述,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对于小麦种植产量以及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影响。如今,市场当中对于绿色小麦的需求仍旧在逐渐增长,因此应当推广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在进行小麦绿色种植时应当从小麦选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日期确定、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在确保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量,为小麦种植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以及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