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植技术及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

2021-12-26 18:11:16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花生种子

王 晓

(莒南县相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625)

0 引言

实现花生高产不难,只要种植者在每个时期都能很好地管理花生,只要科学栽培,合理用药,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即可使花生产量达到较高水平。以下是关于高产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种植技术

1.1 选用适宜地膜

地膜宽厚适当,均匀、伸长率高、不破碎、透明度高,并能保证有效的针入土顺利。适宜宽度为140~200 cm、厚度为0.005~0.009 mm的微膜。田地使用膜4~5 kg/667m2。

1.2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2.1 选用优良品种。良好品种能培育壮苗,对提高产量将起到关键作用。种子选择要求抗旱、抗涝、抗叶斑病、大而饱满、口感好、产量高等特点,淘汰小、皱、发芽、霉变种子。花生的品种有很多,例如:鲁花8、9、10号,豫花10号,8130新品种,花育22号等。

1.2.2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晒种两天,晒种地点应选择晾晒处,即使阳光充足,高温也容易损伤种子。晒种原因是花生开花能杀死种皮上的细菌,晒种后幼苗可提前1~2天,增产10%~15%。晒好种子进行催芽,以测定种子发芽率。

1.2.3 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可以杀灭种子皮上的细菌,是减少花生后期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侵害的措施之一。种子消毒做法:一是可以选择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方法简单,效果也好,可用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0.5%与种子充分拌匀,对防治茎腐病、根腐病有良好效果。二是可以肥料拌种,花生地播前可用150~225 kg/hm2钙镁磷肥拌种,提高种子营养,提高出苗率。

1.3 播种要求

1.3.1 花生种植要在初春天气变暖的时候播种,通常是春季4—5月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1.3.2 整地也是种植花生比较关键的环节,选择疏松能力高、通气能力强的土壤,可以在原本的土质中加入适量的细沙,施足底肥,具体施用标准为施优质有机肥2 000 kg/667m2左右,过磷酸钙、钾肥并辅以铁、钙、硼等其它微量元素肥料,施肥量根据比例实施。土壤深耕整地,之后将种子播种至土壤中,覆盖5 cm的土壤,若是温度达不到20℃,最好覆盖地膜用来保暖。

1.3.3 合理密植。花生的合理密度范围应控制在结果期封行为宜,穴距7~15 cm,种植8 000~9 500个穴位/667m2。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垄作栽培更易于建立合理的种群结构。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结实枝数,是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垄作栽培有单行垄作栽培和双行垄作栽培两种方式,种植根据选地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

1.4 田间管理

1.4.1 盖膜时要四周压紧,压在地面上的膜要平整,没有褶皱,然后在膜上撒些细土或细河沙,防止透风,也防止有大风时被挂起。当中午天气气温升高时,可揭开膜两头透气,到气温恢复正常时在盖好覆盖膜保温。

1.4.2 幼苗期管理。播种后,可喷洒50%乙草胺或72%都尔100~150 mL/667m2,以减少杂草生长,至少应选用2~3种除草剂,以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经常到现场检查,发现塑料薄膜覆盖不严格或被风吹破,覆盖不及时。研究发现,花生表层土壤开放时应打开覆膜,避免过高温度伤害幼苗。田间发现有幼苗缺失,要及时补苗,土壤要进行第二次发芽。花生苗期中耕可以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风、调节土壤水分,对促进根系发育、根瘤形成和幼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1.4.3 生长期管理。花生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秧苗生长过快,可以采用适量的化学控旺,控旺不可以过早或者过晚,时间不当会影响减产。在生长过旺的田块可以采取2次控旺,花生谢花结荚初期,秧苗高30 cm左右时期控制徒长,一般推荐可以使用5%烯效唑30~40 g,兑水40~50 kg进行喷雾,这个时候可以结合花生病虫害一起进行喷施,防病虫控旺相结合。不要盲目增加用药量,根据田间花生生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多喷,不重喷,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遇到雨天,可以重喷剂量,但需要减半。生长中期这一时期,花生营养生长速度快,要日光充足,保证充足的水分。注意死苗要清除,有感染病虫害的及时拔出扔掉。在花生作物的根外施一定量的有机肥,防止早衰,可促进荚果的发育。

1.4.4 水肥管理。幼苗期一般不需浇水,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旱耐涝能力;生育中期需水量最多,不易干旱,叶片中午前后出现萎焉时,应及时浇水;生育后期,小水轻浇润灌,防止植株早衰及黄曲霉菌感染繁殖,高温时不要浇水,容易烂果。

花生比较耐瘠薄,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施农家肥30 t/hm2;化肥应以磷肥为主,施入磷酸二铵150~200 kg/hm2。瘠薄地种花生,增施尿素100~150 kg/hm2。生长后期可喷湿叶面肥,为防早衰,花生种植可在收获前一个月左右,根据植株的长势喷施1~2次尿素液加磷酸二氢钾加光合营养膜肥提升光合作用产能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

1.5 病害防治

花生是属于常种的农作物,用途广泛,可以榨油、做菜、还能加工成农副食品,有非常好的种植前景,但是在种植过程中最让种植户头疼的就是病害的侵袭,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花生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结线虫病、锈病、茎腐病、青枯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首先防治是综合防治,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合理轮作,深耕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科学使用药剂防治,选择毒性低的产品如绿亨2号700~800倍、绿亨6号1 000~1 500倍、升丙环唑1 500~2 000倍液等药剂,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苗期用遍地金0.5 g/667m2兑水15~20 kg,连续喷施3~4次,防治叶斑病效果好。病虫害发生时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

1.6 收获及储藏

收获花生很有讲究,正常情况下,在早霜之前花生的植株呈现衰老状态之后收获最为合适。大多数荚果的荚壳网纹变得明显,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呈现黑褐色光泽,籽粒饱满,新收获的花生,含水量一般为45%~50%,采摘后要及时晾晒2~3天,避免受潮。晒干后剥开荚壳手搓种皮容易脱落时,含水量一般已经在10%以下,这时候就可以入库贮藏了。花生在贮藏期间,必须干燥、通风。

2 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2.1 管理

目前,花生在营养学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这种价钱相对便宜,功效甚好的作物表现出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具有非常好的种植前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选好优质品种,科学种植,科学水肥管理、科学病虫害防治,正确使用药剂防治,农业防治是重中之重,化学药物为铺。

2.2 改进栽培技术

近年来,一些农民未能掌握种植技术,导致花生产量低、品质差,实际上只要改进栽培技术,就能获得高产。改变传统栽培技术,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量。目前实用的技术有垄作栽培、覆膜栽培等,其优点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涝渍,提高结荚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培育壮苗,而且对增产作用明显,一般亩产15%以上。

2.3 提高深加工水平

一些油厂技术落后,设施陈旧,使得出油率不高,品质不佳,花生种子蛋白质变性。所以提高加工技术,改进加工工艺,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花生的价值。花生是百余种食品的重要原料,除油脂外,还是食品加工和轻工业的优质原料。粗加工可提高0.5~10倍,深加工可提高2~10倍。随着人们食品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花生的消费比例和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专业化的花生加工品种主要方向,包括油料品种、蛋白饮料品种和凝胶型蛋白品种。随着花生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以花生为原料的花生食品不断涌现,花生在食品加工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我国花生加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2.4 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措施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实现花生产业链的延展。花生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所以在花生经济效益提升方面,进一步实现生产链的延展,以高质量、高产量的花生产品占据各大市场。花生榨油的平均比例能超过世界的50%以上,这表示花生油的发展空间很大的。主要加大花生种植技术的指导和推广,为农户提供优质的花生品种,让他们学习到先进的种植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合理规划与发展,合理密植,提升经济效益。在引进先进花生种植技术的同时,还要求种植人员强化对于花生种植技术的学习,在花生种植过程中注重提升花生的生产效益。

3 结语

我国花生产量呈现整体增长趋势。花生在我国油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油料作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要引进花生新品种、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为新技术、合理控制肥料用量、加大技术宣传力度、提高花生种植者自身素质等方面,是提高花生生产效率的基础,在花生后期种植中对提高花生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花生种子
掏花生
花生猫便签夹
童话世界(2019年32期)2019-11-26 01:03:10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邂逅花生
趣味(语文)(2018年8期)2018-11-15 08:53:00
幸运的小种子
幼儿园(2018年15期)2018-10-15 19:40:36
可怜的种子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最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