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后运行管理的探讨

2021-12-26 18:11:16杜建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良性节水

杜建军

(武威市凉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 733000)

0 引言

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压力持续紧张、水资源短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诸多发展行业中,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性最大。积极探索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建设,逐渐成为当前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突破手段。

1 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这些年,受气候、生态等的影响,国内不少地区长时间少雨,土地沙化、碱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对此,开展节水灌溉农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显著。

1.2 有利于减灾、抗旱、防灾

我国灾害较多,其中以旱灾的影响面最大,受损时间最长。对此,根据以往节水灌溉推广经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抗干旱、提产量最为重要和关键。

1.3 有利于处理旱田生态问题

针对日趋严重的旱田生态问题,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长时间节水经验探索的智慧结晶,是创新现代技术革命用改善旱田生态问题的有效探索。由此,针对那些自然旱区,务必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将其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来抓。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严格标准要求执行,高质量完成节水灌溉工程项目。

2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后常见运行管理模式

2.1 基层乡镇管理

考虑到当前用水紧张大趋势,节水灌溉这些年得到重视,加上地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各地节水项目纷纷上马。待到这些工程项目结束后,管理权限多归属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由政府统一调拨、集中执行灌溉制度,一方面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节水增产。但是随着水建设工程推广面的扩大,由政府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的负担越来越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投资多样化社会诉求愈高。而且受制于农田集约化发展,政府主管的节水灌溉工程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民众抵触心理较强,该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业节水灌溉模式的发展。

2.2 农户单一主体管理

该管理模式的经营,适合用于灌区支渠流的节水管理。管理出发点以调动老百姓参与节水灌溉管理的积极性,将节水灌溉的部分受益权让渡给老百姓。这样的管理模式灵活主动,用水老百姓能主动操作项目运行管理。但是受制于当前单一化的土地经营体制,老百姓自发管理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受挫,加上政府层面的盲目管理,该运行模式的节水管理效益不高。

2.3 公私联营管理

农企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农企提供农资、滴灌设备、种植技术,农户负责节水管理,收成的农作物由企业协商价格收购。农户使用滴灌设备时,设施选型由企业决定,设备使用权给企业。该种模式下,老百姓维护设备的自觉性低,后期维护、管理跟不上,将严重影响节水灌溉的使用效率。但是企业有技术,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的制度,老百姓只要自觉性提高,节水灌溉的管理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2.4 农户自发组成的联营管理

以村落为单位,老百姓自发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用水协会。协会内约定公约、制度,形成约定成俗的用水规则。其中,要求协会内管理者,具备一定全局统揽意识。比如:某地成立的某种农作物用水协会,协会内群众拟定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轮灌制度,协会内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管理方面脱离政府部门的直接领导,对地方节水灌溉有着较强的指导价值,是比较适合特定区域节水灌溉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为自发形成,是体现民主性节水灌溉管理的重要途径。

2.5 统一集约化管理模式

承包节水灌溉户,以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租赁,根据租赁合同保证节水灌溉的良性运作。该种管理模式,适合所有权不变更且经营性较强的设施、设备。该种管理模式,尤其适合机械化大面积作业,适合统一性的单一种植作物和模式。缺点是自主选择性差,效益易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3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后运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3.1 项目建后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机制是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效益的基础,但是受技术、观念、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国内节水灌溉项目建成后配套的良性运行机制明显不足,甚至未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技术维护人员。由此建成即停用,而难以发挥其应用的灌溉效益。

3.2 建后运行管理主体责权不清

为确保节水灌溉项目的良性运行,各责任方主体必须要各负其责,做好项目建成后的检修、维护等管理工作。但是当前的节水灌溉工程运行,“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普遍,个别项目主体运行责权不清,管理粗放,管理机制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项目的良性运行。

3.3 项目建后运行群众参与度低

群众参与度低,是影响项目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水源充足的地区,因经济效益不高而导致群众参与度普遍不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链供应不足,维护资金流程复杂,不少设备年久失修,将直接影响灌溉的规模和效益。既是那些新建的项目,也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都将导致项目难达到预期效果。

3.4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方案有缺陷

节水灌溉项目建成后,个别地区加大了先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但是,很多没有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技术推广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导致针对性推广中存在不少不足,以至于工程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灌溉效益。

4 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良性发展的思考建议

4.1 革新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完整的创新型管理模式

针对不同灌溉工程主体,尝试推行不同的运行管理模式。

小型灌溉工程尝试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控模式,将自助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整合到灌区运营发展中。大重型灌溉工程,要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管护模式,由协会自发组织维护、监管等等。同时,协会拟定管护体制,上报灌区审批,但工程维护应交由协会执行[1]。针对不同的工程主体,着力于提升节水灌溉运营效率。

灌溉工程运行阶段,推广应用最新技术,加快资本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集中处理输水管理、滴灌管道、喷头设施等等,应推进灌溉项目的有效运作。同时,管理人员应在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应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升种植户专业知识认知水平,为组织管理体系的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4.2 明确工程项目责任主体,促进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

节水灌溉工程进入运行阶段,必须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负责起节水灌溉工程的良性运行。在这里,建筑方、使用方都应作为责任主体的一方,划定相应的管理权限,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在良性运行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管护。

4.3 健全工程运行资金保障体系,确保节水灌溉工程低投入、高产出

工程建成后,项目法人应结合运营需求情况,确保充足、时效的资金供应,以为工程良性运行提供物质支撑。而项目资金的使用,应由专户管理,成立独立的财务管理体系,配用专业性强的从业资格人员,执行好报账管理制度,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根据反馈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工程设计方案,将购置资金多放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商,多用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落实好经济核算工作,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运行后的低投入、高效益运行[2]。

年降水量充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推行专门的节水灌溉优惠政策,调动老百姓协助管理机构维护好灌区设施设备,减少后期经费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运行管理水平。经济较落后,年灌水需求量大的地区,应加大购置灌水设备资金投入,合理运用专项补贴,积极应对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4 提前规划好节水灌溉工程,确保建成工程吻合地方农业产业项目

依据地域特点、水资源分布、土壤组成、作物类型等情况,选建相对应适宜的农田灌溉技术,拟定好与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严禁出现与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有出入的“样子工程”。同时,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合理指导区域内种植作物,保证种植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推广与果树、花卉等相匹配的节水灌溉技术设备。

5 结语

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发展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势在必行。就建成项目的推广来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确实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减灾、抗旱、防灾,更有利于旱田生态问题。今后为确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后运行管理的效率,我们必须要正视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出发点,不断优化项目建后运行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灌溉工程主体,尝试推行不同的运行管理模式。并进一步提前规划好节水灌溉工程,明确工程项目责任主体,健全工程运行资金保障体系,确保节水灌溉工程低投入、高产出。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良性节水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0:44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