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林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 733000)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解决饮水问题,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重民生的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保障老百姓的安全饮水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由此,保障农村饮水供水安全,做好饮水工程建后管理,是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些年,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各地市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饮水设施设备处于较低水平,多数水质不达标,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民众的身心健康。在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方面,我们应秉承的基本思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优先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重点做好水源地保护,加强工农业、村镇饮水的污染治理。坚持做到的目标:着力于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用水安全、提高饮水质量。
确保安全供水的可持续性,务必要做好这几点:第一,水来源的可持续,源头开采合理,既要满足当前,又要兼顾今后,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期间,注意保护地下水源,做好采补平衡,实现水源可持续利用。第二,工程建设的可持续,筹建工程应在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保证建设资金充足,建后工程达标。选建工程时,多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以民意为出发点选饮水工程搭建形式。第三,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明确工程建后产权归属,健全完善工程运营管理机制,培育高质量的农村供水市场。在工程管理方面,注意调动多方参与,尤其注意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切实保护好受益群体的切身利益。
重视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扩大饮水工程普惠影响面,务必要体现因地制宜、适情而建的原则。山区居中分散,依实际情况配建供水工程。淡水资源匮乏,应筹建雨水集水工程。地下水源充足,可挖掘分散式供水井。有移民计划的,可建临时供水工程。可集中供水,但设备相对简陋的地区,可筹建自来水工程。水源污染严重,恢复困难的地区,可直接更换水源。已建有饮水工程,但缺乏水处理设备,应及时补充水处理设施。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入大,效益回收周期长,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可探索引入群众自筹机制,以多元化投资筹资共同建设。尤其贫困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抓住外资注入机遇,探索引导受益群众积极投资投建的工程建设模式很有必要。
这些年,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筹建及拨款资金的及时到位,工程建设的高标准规划,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确实取得不错的历史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布局到位的农村饮水工程仅是开始,而接下来利用好这些饮水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其良性运行,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实惠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管理,涉及到千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民众的健康、正常生活,一旦建后管理不到位,工程运行不畅,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而就当前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情况调查来看,普遍存在前期重建设,而建后轻视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建成工程管理体制滞后,运行管理机制不畅,管理单位有关人员人浮于事,直接导致农村饮水工程建后运行不畅,与保证农村居民能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这一目标相差甚远。
由此,就当前情况而言,重视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保证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持续发挥其在保证农村地区饮水的效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项目。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农村地区广大老百姓,展现公益性、惠民性的重大工程项目。该项工程工作量大,普惠面广。就此,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还应引进市场机制,探索有偿供水,以确保工程运行的后续动力。
就此,在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中,应明确保障老百姓的饮水安全这一核心目标始终不动摇,并始终以提供最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秉承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建后管理理念,以按价供水、计量收费为管控手段,逐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农村地区老百姓饮水特点,具有产权明确、责权统一、各方积极参与能保证工程高效运转、提供最优供水服务的保障体系。
为实现这一建成目标,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工程管护的费用支出。比如,工程运行费用、维修费用、折旧费用等,都必须要控制在成本水价之下。第二,工程管护的成本控制。考虑到该工程特殊性,成本控制重点要放在人员配置上,不能无限膨大,务必体现按需设岗、人尽其责。
工程建后管理机制应得到优化,探索市场化营运管理,以“水”估价,体现区域化水价差异。将“水”作商品,户户安水表,按方收费,创新市场化竞争和受益方参与的管理模式。
在推进水资源商品化进程中,加大供水单位的市场监管很重要。对此,作为供水单位则要接受社会监督,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等财务均需及时公示,确保管理的透明化,让群众能吃明白水,不花冤枉钱。作为供水单位的上级部门,则要提高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领导责任主体,加强供水领导管理,层层推进、步步抓实。地方水利部门要能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水源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能根据实施细则,优化各阶段管理目标,优化配置人员,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完善管理考核办法,以提升建成工程的运行效益。同时,还要加大对供水单位的监管,定期组织抽检,并随时向水利部上报区域内水管情况,接受水利部对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的抽查监督。
创新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探索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机制,以市场活力激发饮水工程的运行动力,是当前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运行不畅的关键切入点。
2.3.1 优化用人管理机制。供水单位负责人应以公开竞聘的方式选任,以业绩作为选任评价依据,定期考核,优胜劣汰。供水单位职工应以岗位选聘的方式招聘,根据岗位要求,公开选聘条件,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持证上岗。岗位人员的确定,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执行,合理岗位分配机制,灵活人员分配方法。薪酬方面,将收入与岗位责任、工作绩效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3.2 合理水价收入机制。合理水费是工程建后良性运行的基础保障,建成工程后的集中供水单位,应严格遵守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综合成本、费用、市场等因素,本着成本补偿、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市场水价,以弥补工程供水成本和相关费用支出。但是,个别地区因经济、政策等条件制约,市场供水水价不能弥补成本水价时,可尝试财政补贴、受益群体续筹等方式加以弥补。
2.3.3 加大水费支出监督。加大水费收支监督力度,明确水费开支审批力度,推进水费计收、使用规范化管理。作为供水单位务必透明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与工程折旧、设备维护、承包租赁等对接的专款管理制度。同时,要定期公示水价、水量、水费等收支的使用情况,以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水费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2.3.4 加强供水用水管理。作为惠民的集中供水工程,在保证计划内居民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多余水源条件,可报批本地水政主管部门,探索多元化市场供水管理。但同时,应注意加强节水管理,推广使用节水技术、产品及设备。并借此以在不同地区,优化定额用水和超定额加价供水的管理制度铺平道路,为探索市场化供水用水管理机制探索新思路。
2.3.5 完善供水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工程普惠面广,涉及群体多。但是,不少为单村或分散工程,管理较为简单,直接由水户管理,专业化服务水平低。针对这一情况,县乡两级可组建专门供水协会,以协会为载体优化服务,建立健全水管规章制度,提供供水市场信息,优化工程维护技术、维修等服务工作,以为供水个体和单位提供最优技术服务。比如:个别地区成立有供水协会,统一管理单位内供水工程和管理人员。协会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培训管理人员承担设备维修、零部件加工等工作,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基本实现了“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供水站”的目的。
总之,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直接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在加大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方面,我们要意识到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紧迫性,提前规划好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目标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饮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综合各方面加强农村饮水供水安全管理,构建系统的饮水工程建后管理体系,以保证人饮工程安全供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