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梅,鞠世杰,张红梅,梁喜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
高等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战场。如何更有效的依托高校平台与阵地,引领和塑造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1]。而如何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引发了本科教育课程观的深刻变革。因此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正协同效应,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2]。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农业人才需求快速变化,这就要求农业院校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生物化学》是农业科学领域发展迅猛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是研究生命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在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和代谢变化与复杂生命现象之间关系的科学,是引导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与提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课程[3,4]。另外《生物化学》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庞大、概念抽象、代谢途径多且复杂的特点,知识体系间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该课程一直被农学专业师生看作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学的科目之一[5]。同时现代《生物化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涉及农业、医药、环保及国防等众多领域。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一方面能够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增强学生对农学专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进而解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2]。
生物化学既是农学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课程思政总体目标应针对其自然科学课程的属性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突出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价值要素及内涵有机地融入到原有课堂教学中,与对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要始终坚持情理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用实例分析使德育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升课程思政的说服力和实效性。还要传播科学家探索的勇气、爱国爱家的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志趣,传承科学家的高尚品格。
做人做事要坚持原则,违反原则的事不能做。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代谢的重要细胞器,很多生物化学代谢过程都在线粒体内完成,如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及脂酸β氧化等。而有些过程在细胞质中完成,如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脂酸合成等,这与酶在细胞中的分隔分布有关,也与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有关,所以有些分子必须发生转变才能继续代谢过程,如脂酸合成原料乙酰CoA要借助于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脂酰CoA须借助肉碱才能进入线粒体,胞液中的NADH也必须借助穿梭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等。线粒体内膜的选择性使很多代谢过程在不同部位发生而避免彼此干扰,也有利于物质代谢的调控,这种坚守原则,爱岗敬业的精神,就如同我们每位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岗位的长期坚守,虽然平凡但却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蛋白质,其在生物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所有器官、组织及细胞都含蛋白质;其次在生物体内发挥多种重要作用如生物催化剂(酶)、代谢调节(胰岛素)、免疫保护(抗体)、物质转运和存储(Hb)、细胞间信息传递(激素)等。这些都是氨基酸分子无法做到的。DNA和RNA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载体,是物种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他们都由核苷酸分子通过磷酸二酯键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而成,其功能是核苷酸分子不具有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结可以汇集成巨大的能量,创造奇迹。如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党中央部署下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等,无一不是依靠团结的力量,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农业领域工作者也要同心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守的基本道德,也是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一个人只有诚信,才会取信于人,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学习DNA复制,DNA分子必须将其信息忠实传递给子代DNA,才能使遗传信息稳定的传递,使物种得以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而DNA在进行遗传信息表达时,其信息也必须忠实传递给mRNA,进一步传递给蛋白质,从而显示出不同物种及个体间表型的差异。我们做人做事应该像遗传物质一样忠实,真正做到表里如一。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应该传承并发扬这种美德,才能使其源远流长。分子伴侣是一类结合并帮助新生肽链形成正确空间构象的蛋白质,发挥完作用后立即脱离,再去帮助其他肽链。分子伴侣把帮助别人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这正体现了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一生专注杂交水稻研究,突破重重困难,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多装中国粮”做出了关键性贡献,这些甘于奉献的人们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应该追的“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从未间断。随着当代中国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懂技术又志愿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贡献力量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新时代农业建设大潮中。为此,国家设立了“选调生”、“西部计划”及“三支一扶”等路径选拔和培育人才。实施农学专业课程思政,不仅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时代乡村发展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积极投身祖国农业建设,为国家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生物化学》作为培养农业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入学后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对学生影响更为深远。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理解领悟爱岗敬业与甘于奉献精神,树立学习和服务农业的信心及热情,增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恰当的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引导学生体会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认同感,真正成为祖国农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