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晶
(烟台市蓬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烟台 265600)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身体健康更加重视。蔬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其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但是在以往的蔬菜种植模式下,在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蔬菜产品药物残留较高。绿色无公害蔬菜属于一种新型蔬菜产品,其在生产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用量,虽然价值较高,但是受到我国居民的欢迎和喜爱。在开展种植生产中,土肥管理属于核心环节,是保证无公害蔬菜品质的前提。因此,农户要合理应用管理技术,降低农药用量,进而实现既定的种植效益。
蔬菜种类繁多,从狭义角度分析,无公害蔬菜主要是指在生产中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污染,没有任何有害物质、没有被污染的蔬菜产品。从广义角度分析,无公害蔬菜主要是指具有营养、优质以及安全等特征的蔬菜产品,对人体和动物没有任何危害。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市场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无公害蔬菜的主要特点为“三不超标”,具体是指:第一,农药残留。无公害蔬菜中不能含有任何高毒农药,药物残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第二,硝酸盐含量。通常情况下,蔬菜产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而无公害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不能超过432PPm;第三,有害物质。其主要是指在蔬菜产品中含有的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其含量不能超过既定的范围。
近些年无公害蔬菜是行业中快速盛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追捧,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环保、安全以及天然的特性,可以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在开展蔬菜种植生产中,农户要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土肥管理上,按照山东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把握好土肥管理时间,结合蔬菜产品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前提下,合理控制施肥时间,利用最少的化肥量发挥最大的生产效果,促使无公害蔬菜满足既定的质量标准[1]。
无论是绿色蔬菜种植还是传统蔬菜种植,都需要以土壤作为支撑,土壤是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营养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户要重视土壤管理,掌握土壤的性质以及营养结构,通过科学的管理保证土壤处于最为状态下,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同时在土肥管理中,要把握均衡原则,尤其在磷肥和氮肥使用中,二者要实现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减少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保证品质、提升产量,实现既定的种植效益[2]。
传统蔬菜生产和绿色蔬菜生产的根本区别在于化肥和农药使用,传统蔬菜在生产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不仅对蔬菜品质带来负面影响,过多的化肥使用还会污染附近环境,例如化肥随着雨水进入到附近水域中,会导致水资源出现富营养化,破坏水域原本的生态结构。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户根据土壤性能和蔬菜特性,合理控制化肥农药用量,可以促进蔬菜快速生长。
蔬菜种植对环境气候、土壤性能具有严格要求,农耕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土壤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其对蔬菜品质具有直接影响,而蔬菜生长也主要依靠土壤养分快速发育,因此,在开展无公害种植中,农户要合理选择种植地。首先,土壤营养含量越高、性能越高,在生产中越能减少化肥用量,因此,种植地要尽量选择在土壤肥沃的地区,远离污染源、矿类企业、化工企业、居民区以及交通干线;其次,种植地附近要拥有运输道路,便于及时将蔬菜产品运输到市场,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较低,符合无公害种植的基本要求;最后,充分利用当地的林业资源,可选择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方建设种植地,雨水也是考虑种植地的关键要素,雨水资源要充沛,满足蔬菜生长的水分需求。
在确定种植地后,农户要按照国家既定的生产标准建设种植基地,加大成本投入,保证种植基地的规模和设施符合要求。首先,加强农田整改,可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土壤的疏松度和平整度进行改善,不仅能够形成规模化生产,还可以为后续农田灌溉提供便捷;其次,在整地过程中,农户要对种植地土壤性能进行测试,掌握土壤原本的营养结构,为后续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最后,在完成整地工作后,要做好农田的防护工作,调查当地较为流行的病虫害,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可减少农药的使用[3]。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土壤培肥属于重要环节,其主要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保证土壤营养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提升其肥力和生产性能,进而满足蔬菜生长的营养需求。首先,在土壤培肥之前,要结合土壤原本的营养成本进行分析,确定土壤培肥方案,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种植蔬菜品种的营养需求,保证土壤肥力可以促进蔬菜生长;其次,土壤培肥的主要步骤包括浇灌、施加有机肥料、整地以及深耕等,通过上述操作可以促使土壤的空气、水分以及肥力都获得提升;最后,在土壤培肥中,还可以利用粪便和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起到改善土壤性能、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在秸秆还田中,需使用破碎剂将秸秆打碎后均匀撒到农田中,能够帮助农田快速吸收,粪便还田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粪便用量超过土壤的承载能力,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4]。
有机肥料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最为常见的肥料,其具有成本低廉、因地制宜、选取方便以及药物残留低等特点,通常情况下,有机肥料主要来自工业肥料、家禽粪便以及农业废弃物等,其具有改善土壤性能的作用,由于有机肥料释放养分的过程较为缓慢,通常作为基肥使用。首先,农户要根据农田面积,如果是规模化生产,可将有机肥料充当底肥,并且对土壤中有机肥含量进行动态监控,避免出现土壤营养富集情况;其次,如果农田面积较小,可在播种后施加有机肥料,适当降低有机肥用量;最后,农户需结合产量目标和土壤肥力控制有机肥料含量,例如土壤肥力较高,可以适当降低有机肥用量,如果产量要求较高,则可适当提升有机肥用量[5]。
基于蔬菜的不同生长阶段、需求比例、品种养分需求存在差异,在开展施肥过程中,需要确定施肥方式。首先,对于需肥量大、需肥周期长的品种,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大量养分作为支撑,因此,在施肥中要尽量多使用基肥,可以降低生长中氮肥用量;其次,对于需求量小以及需肥周期短的蔬菜品种,其对肥力的需求较为稳定,农户可对其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且适当调整施肥部位和施肥量,秉承“少量多施”的基本原则;最后,对于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其在生长前期需肥量较大,进入到生长后期后,需肥量会逐渐减少,农户可多施加基肥,施肥部位尽量靠近蔬菜根系,可以促进其更好的吸收肥料,在进入到生长后期阶段,逐渐减少施肥料[6]。
在蔬菜生长中,需要大量的肥力作为支撑,常用的肥料包括钾肥、氮肥以及磷肥,在实际生产中,农户要加强施肥精细化管理,发挥各种肥料的生产价值。首先,钾肥可以促进蔬菜健康生长,避免出现叶子发黄情况,促进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农户要合理控制钾肥用量,如果蔬菜生长态势良好,可适当降低施肥量,提升蔬菜种植产量;其次,氮肥是蔬菜生长中的必须元素,其可以提升蔬菜产品质量,但是过量施加氮肥会导致生态污染,针对这一情况,农户可使用氨态氮肥,能够加速蔬菜对氮肥的吸收;最后,磷肥在使用中要尽量降低用量,主要在蔬菜生长后期使用,如果土壤中磷元素含量较高,可以不使用磷肥[7]。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健康更加重视,蔬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食品,产品质量与居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密切关系。传统蔬菜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无公害蔬菜产品获得快速发展,并且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因此,农户要把握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律,全面落实土肥管理,保证蔬菜产品快速生长,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推动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