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1996—2020 年

2021-12-26 08:03杨证轲马海燕张学梅
农业科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旅游研究

杨证轲, 马海燕, 王 慧, 张学梅

(1.成都大学 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8;2.成都大学 科研处,四川 成都 610106)

“旅游扶贫”是在旅游产业和扶贫战略相结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名词和新领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扶贫”的讨论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根据中国知网记录,我国学术界关于“旅游扶贫”最早的研究是在1996 年。英国国际发展局也于1999 年正式提出 PPT(Pro-Poor 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而早在1991 年,我国官方就首次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口号[1]。

2020 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旅游扶贫作为摆脱贫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旅游扶贫概念在中国的实践为整个国家的扶贫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概念在基层落地落实的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为了全面评述旅游扶贫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本文以“旅游扶贫”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期刊进行主题检索,筛选出来源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 的高层次的有关研究文章共计610 篇(1997.02.01—2020.10.20)。

1 基本研究情况

旅游扶贫有关研究文献的年度发表数量、基金支持情况、作者发文量是衡量该领域研究进展、支持力度、权威代表的重要指标。年度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旅游扶贫研究领域过往的发展情况和近几年的研究热度和受关注度;基金支持情况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受支持程度和研究层次;根据“作者发文量”可以直观地了解该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也可以根据“高产”作者历史研究的方向和主题,纵向地来梳理“旅游扶贫”领域研究内容的变化情况。根据以上三个维度,通过对检索获得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我国学者对于旅游扶贫的研究正处于加速阶段,但在整个扶贫主题研究领域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通过对检索结果分析得出,我国学术界对于旅游扶贫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在至今近25 年的时间里,有关旅游扶贫的高层次、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CSSCI 期刊、CDCS 期刊)呈不断增长趋势,而且从2014 年开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在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以扶贫为主题的研究成果按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 条件进行检索后,得到的结果有12 775 篇。然而在相同检索条件下,以旅游扶贫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只有580 篇,占源于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 的所有扶贫主题研究成果的4.5%。可见,我国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在整个扶贫研究领域所占比重还很低。

第二,学界对于旅游扶贫的整体研究层次还比较低,但受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都较大。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关于旅游扶贫主题的研究成果有3 204 篇,来源于中文核心、CSSCI、CSCD 期刊的文章只占18.1%。但是在所有旅游扶贫主题研究成果中,受到有关基金支持的研究成果有697 个,占所有研究成果的21.7%。在580 篇高层次、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中,有304 篇文章受到基金支持,占比高达52.4%。

第三,在580 篇高层次、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扶贫研究成果中,河北大学邢慧斌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燕琴教授均以6 篇的文献贡献量排在所有作者的首位。说明在旅游扶贫研究方面,邢慧斌和李燕琴较有代表性。邢慧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旅游扶贫模式和绩效的研究方面,李燕琴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模式和对策研究方面。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方向,是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旅游扶贫的研究动向。

2 主要研究成果

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我国关于旅游扶贫的高层次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模式、对策、绩效和其他专题研究等方面,这与邢慧斌和李燕琴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

2.1 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白凤峥等[2]对旅游扶贫试验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扶贫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旅游扶贫试验区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坚持基本指导思想,提出了“政府决策+专家参谋+公司运营”的管理模式。除研究旅游扶贫的管理模式外,学界更多地是研究其实践模式。胡锡茹[3]在总结云南省开展旅游扶贫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省主要通过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边境旅游扶贫模式来实现旅游产业与扶贫事业的有机结合。陈琴[4]通过对三峡库区的实地调研,认为当地在开展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旅游移民安置扶贫、生态旅游扶贫、非大众旅游扶贫、社区旅游扶贫4 种旅游扶贫模式,并对旅游扶贫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行了讨论。黄国庆[5]在研究中对大多数学者提出的立足于政府、公司、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和贫困特点,提出了类似地区开展旅游扶贫的原则,认为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扶贫模式要兼顾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环境层面。然而与此相对的是,陈友华[6]在研究中对以政府为主导、输血型的旅游扶贫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旅游扶贫模式应当向“造血型、补血型、混血型、换血型”转变,“政府主导”应转变为“政府引导、辅导、督导”。不同学者所持的不同态度,归根结底是随着旅游扶贫的实践逐步转变的。围绕政府主导的旅游扶贫模式,龚艳等[7]在研究中认为,由于政府主导的旅游扶贫项目通常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在其开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则被忽略,导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企业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的旅游扶贫模式仅局限于特定的贫困地区,因此提出了“有限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毛峰[8]在研究中梳理总结了重庆乡村旅游扶贫的开发工作,对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创新之路、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开展旅游扶贫要坚持走政策引领、因地制宜、立体扶贫、精准扶贫、品牌营销、多措并举的“造血式”旅游扶贫之路。叶晨曦[9]在研究中深入讨论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商品促收”“企业+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了政府扶持、生态保护、品牌营销、区域合作的发展策略。唐承财等[10]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青海省深度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下的旅游精准扶贫“拉—推—粘—斥”四力协作模式。银马华等[11]在对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各贫困县的资源禀赋进行梳理,提出了当地开展旅游扶贫适用的四种模式,即政企合作模式、战略联合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区域联动模式。

通过对有关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可以认识到:第一,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主要是按旅游扶贫主体对象、旅游扶贫发展条件、旅游扶贫资源类型3 个方向加以分类。以旅游扶贫主体对象视角对有关模式进行研究是过去一段时间学界比较常用的方法,从旅游扶贫资源类型的角度对有关模式进行研究,是当前学界的一个新兴研究视角。总的来说,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根据所选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研究成果也各有所长。但是不论是基于哪一种视角来讨论旅游扶贫的开发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明晰不同模式的优点和不足,都是对我国旅游扶贫成功经验的总结。

2.2 旅游扶贫绩效研究

在检索结果中,对旅游扶贫效应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04 年,这与以旅游扶贫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所得的结果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在2004 年出现了新的方向,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旅游扶贫事业在正式提出近10 年后,学术界开始对前期旅游扶贫成效进行关注。

赵小芸[12]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分析了旅游扶贫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研究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贫困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旅游投资的数量对扶贫的作用呈现减弱的趋势。张小利[13]在研究中对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直接和间接乘数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业在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等方面有着极强的效应。栗娟[14]对湘西北地区武陵源旅游扶贫中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效益进行了测评,研究认为,当地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对提高社会文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贫困人口减速放缓、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社会治安变差的现象。李力等[15]在研究中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广州梅州旅游扶贫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影响旅游扶贫居民感知效应的因素主要有社区参与程度、吸引外资数量、环境改善情况、人口减贫成果等。杨建春等[16]利用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在对贵州省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脱贫减贫的动态关系。认为贵州省的旅游产业对减缓贫困的作用较强、促进效应偏短,主要原因是当地经济基础较差、社区参与程度低、重复建设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叶俊[17]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地处大别山区的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当地旅游扶贫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感知明显,而且对旅游扶贫的举措持积极态度,有很高的参与热情。邓小海等[18]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对云南乌蒙山区所属县的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的相互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产业与当地GDP 和三次产业的关联度较低,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升了当地的房价和物价水平。张笑薇[19]对西部地区常见的旅游扶贫模式进行了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社区主导型3 种模式旅游扶贫的不同绩效。研究认为,虽然旅游扶贫的模式不同,但是居民的参与程度是影响各种模式绩效的重要因素。冯伟林[20]对重庆武陵山区贫困人口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环境3 个方面来评价当地旅游扶贫的绩效。结果表明,旅游扶贫拓宽了当地农产品的销路、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但是生活成本上升、飞地效应及贫富差距增大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王志章[2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旅游扶贫绩效。研究认为,当地旅游扶贫的绩效水平良好,但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评价指标下的得分存在不同的差距。刘锦扬[22]对四川省旅游扶贫绩效进行实地调研后认为,旅游扶贫对促进四川贫困农村的经济作用明显、贫困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对乡村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当地环境和卫生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陈超凡[23]通过DEA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对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的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当地的旅游扶贫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财政鼓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对改善当地的旅游扶贫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

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绩效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证、从主观到客观、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在研究方法上,随着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多数学者在研究旅游扶贫绩效的过程中,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以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研究角度上,大部分学者引入了居民感知的视角,从第三方角度对旅游扶贫绩效进行研究,体现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在研究结论上,普遍认为旅游扶贫的绩效是积极、显著的,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就业率有着推动作用。

2.3 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扶贫对策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中,以旅游扶贫为主题进行检索的结果显示,兰雄现、蔡雄[24]是最早公开发表旅游扶贫有关研究成果的学者。他们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认为通过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少数民族的脱贫进程得到了加速。

高舜礼[25]在文章中对旅游开发扶贫的经验、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开展旅游扶贫是一条比较好的扶贫思路,但是这对实施地区有一定的条件要求。首先,要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其次,要有一定的交通条件;最后,要有一定的区位优势。陈国生[26]在研究中对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他认为当地应当从强化机构管理体制、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加大政策倾斜、确立竞争项目、加强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着手,开创旅游扶贫事业新局面。杨红英[27]在研究中对以云南省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展情况进行了讨论。她认为,在旅游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筹措开发资金,实施积极有效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中,加强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开展农旅融合的探索。贾芳[28]在研究中简述了国外旅游扶贫的开展情况,分析了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旅游产业在贫困地区发展中的有限性和脆弱性。金希萍等[29]在研究中讨论了开展旅游扶贫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他们认为,实施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要遵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不能为了旅游而搞旅游;要注意旅游扶贫项目实施地的生态保护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保证旅游投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刘向明等[30]在研究中对旅游扶贫的特点、定义、来源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贫困的深刻内涵,阐释了旅游扶贫的重要作用,明晰了旅游扶贫与旅游产业的关系,并就旅游扶贫事业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郭清霞[31]对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她认为,我国的旅游扶贫工作主要存在认识不到位、心态急于求成、模式不精准、内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政府扶持、规划先行”“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全程引导、追踪培训”“保护环境、找准特色”的建议。王玉成等[32]对河北省的旅游扶贫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地的旅游扶贫工作主要存在可达性差、产品开发创新性不强、生态观念不足、品牌营销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政府干预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蒋海萍[33]在分析安徽省旅游扶贫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当地应当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包括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强政府主导、突出居民的参与度、加强项目核定和管理等。赵丽丽[34]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贫困人口集中的特点,提出了促进当地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战略、市场运作战略、贫困人口参与战略、创新战略、协同联盟战略五大战略。向延平等[35]在总结我国前期旅游扶贫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旅游扶贫仍然存在资源富饶与地区贫困、政府热与百姓冷、遍地开花与遍地无果等多方面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重视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建议。张婉玉等[36]通过SWOT 分析方法,论述四川民族地区开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并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地开展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袁喜喜[37]对湖南省花垣县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促进当地旅游扶贫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她认为,在开展旅游扶贫的工作中,要突破思想的束缚,明确旅游扶贫的目标和行动方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规划先导,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李燕琴[38]在研究中讨论了旅游扶贫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探讨了旅游扶贫中的两个关键问题:谁来引领和怎样实现。王洋等[39]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旅游扶贫现阶段存在的困境和解决路径。研究认为,当前农村旅游扶贫主要存在扶贫对象和项目识别不精准、旅游资源要素短缺、农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失衡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精准定位、共建共赢、多元驱动的发展策略。苏彩云[40]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从业人员不足、人口参与度不高、旅游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作者认为要加大政策的综合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要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要构建人才引进与培训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扶贫从业主体。

学界关于旅游扶贫困境的思考和对策研究成果丰硕。这一方面体现了旅游扶贫研究持久的热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界对于我国旅游扶贫的关心和反思。正是有了全国各地的学者俯下身子、深入基层,获取了我国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扶贫的第一手资料,旅游扶贫高层次研究成果才会呈现在人们面前。我国的旅游扶贫事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经验和反思又会对其起到促进作用。

3 其他专题研究

除了对旅游扶贫模式、绩效、对策进行研究,国内部分学者还从其他角度对旅游扶贫进行了探究。秦远好等[41]基于镇域视角对连片特困区的旅游扶贫和生态保护耦合态势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程度、旅游扶贫重点项目的吸引力度、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边界、旅游扶贫项目的关联产业都是导致不同地区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耦合态势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方澜[42]基于“互联网+”视角,研究认为旅游扶贫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科技红利,大力推广农村电商和在线旅游等新业态。陈丽琴[43]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国外旅游扶贫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旅游扶贫在促进女性就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不平等的、具有明显性别选择的旅游政策带来的新的不公平现象,影响了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可持续性。苏小燕[44]从社会保障的视角讨论了旅游扶贫发展的创新,认为乡村旅游扶贫的落脚点和出路是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和脱贫思想的树立,创新的关键方法是实现旅游扶贫的经济功能向保障功能的转变。

以上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充实了旅游扶贫研究的理论成果,丰富了旅游扶贫事业的内涵,对促进我国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与展望

4.1 基本结论

我国对旅游扶贫的研究起步于1996 年,有关研究内容经历了从对策到模式、再到绩效的跃升,并且基于不同视角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就发展时段而言,自2014 年以来,学界对旅游扶贫的研究进入了加速阶段,研究成果数量和研究层次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大背景下,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将会产生更多的成果。就旅游扶贫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言,研究初期,成果多从主观、理论出发,以对策、思考为主,进入21 世纪以后,大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旅游扶贫本身的模式问题和绩效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旅游扶贫研究经历了主观到客观、理论到实证的进步。

4.2 未来展望

国内对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已经从以对策、模式讨论为主,转入以绩效评价为主。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旅游扶贫的内涵和机制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诞生于扶贫时期的旅游扶贫事业,如何在“后脱贫时代”继续更好地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这是需要学界思考的新问题。同时,旅游扶贫研究的基础性研究也要持续深入。有关课题组可以大历史观和宏大的叙述视角对旅游扶贫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对国内不同贫困地区采用的不同旅游扶贫模式进行多角度总结,加强对于旅游扶贫可持续性的研究。在脱贫攻坚时期,旅游扶贫事业多以政府为主导,有关政策支持和品牌营销做得很到位,因而收效明显。但是当全面脱贫之后,如何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如何实现旅游扶贫项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营的转变,相关研究需要持续跟进。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病害高发、无药可医,究竟为何?诺伟司创新研究成果助力鱼虾尽情吃、纵横长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