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1-12-26 07:05:17冯应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村经济

冯应德

(迭部县农牧业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站,甘肃甘南州 747400)

0 引言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配合充足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1.1 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

纵观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农村经济也应符合新常态经济的发展特点,需要适应市场变化,促进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经营方式为主,这些经营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经济发展形式。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帮助也十分明显。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科技发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也不断提高,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了国民粮食问题。

2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业化基础薄弱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工业经济开始逐步发展,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以种植业为主,工业现代化发展方面与城市相比自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再加上农民文化水平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工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农民的意识觉悟差,从而导致我国广大农村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障碍,提高农村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既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相应的政策,又要在现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2.2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

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过于落后,在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过程中过于落后,对于农业水利灌溉工作也造成了比较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存在有更新缓慢以及年久失修的问题,影响到农田灌溉效果。因为农作物的耕种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开展造成比较大的阻碍,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道路建设设施进行分析,农村地区跟城市地区还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比较差,也没有做好道路的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具体需求。

2.3 机械化操作水平低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是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所以不利于我国农村土地规范化管理,造成广大农村土地严重分散,这对我国农村土地的综合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故此,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深受机械化水平、思想观念及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难度,同时给农村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造成了不利影响。当前一些农村地区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导致平均耕地有效收割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无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4 农村劳务水平不高

现阶段,农村中的大多青年为了能够挣到更多的钱,都决定去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与孩子,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农村当中的劳务水平不高,并且种植的农作物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种植过于片面,没有办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农业方面所需要的纯劳动力已经微乎其微。而且外出打工的青年其自身的技术水平较低,外出从事的一般以建筑工地与餐饮业为主,没有考虑到自身的人生规划,进而无法做到持续发展。

3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不断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工作,保障每村每户都能够用来自来水,还要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常见干旱地带进行人工增雨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旱季做好人工降雨工作,保障农作物生产的灌溉需求。对于一些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农业生产水平。此外还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交通网,做好城市的公路建设工作,做好道路排水系统建设,这样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还可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的电子商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完善服务体系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做到位,为农民群众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做好全方位的系统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两方面进行落实,要树立分级管理制度,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做好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进行针对性管理部门的编制工作,做好专人管理,减少因为兼职管理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此外还要对现有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队伍出台针对性的激励制度,通过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对于我国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关注医疗卫生服务,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最佳的医疗卫生运作模式,积极培养卫生人才,实现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关注公共教育工作,加快形成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立起稳定的义务交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参与到农村教育的发展中。

3.3 培养专业人才

要想获得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果,还需要具备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为后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需要进行针对性管理部门的编制工作,做好专人管理,减少因为兼职管理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此外还要对现有农村基础设施管理队伍出台针对性的激励制度,通过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对于我国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4 构建投资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但是因为地方政府部门的财力有限,在资金分配跟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也就需要农村做好投资体系的完善跟优化,保障政府资金的使用质量,避免政府资金限制或者浪费等问题发生。此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投资力度不足的问题,还要求各地的农业部门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的多渠道跟多元化投资体系。比如对于一些小型水电以及电网建设工作中,可以采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划拨的投资机制,保障水电行业的建设效果。因为水电作为农村居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有着投资周期长、投资数额大的特点,也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私人投资难以达到的效果,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做好投资引导工作。就交通设施而言,其具备有非竞争性以及排他性的特点,服务收费管理难度小,因此可以采用市场供给为主的模式,交由地方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还可以通过弥补建设成本的方式给予地方企业政策扶持。

3.5 加大资金投入

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当中,加大资金投入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的工作,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向农村拨下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并且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提高资金安排的针对性,对于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此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对农产品的加工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农村产品改革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农民增加收入,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在结合不同地区区域特点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农业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益,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就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随后针对性提出了优化策略与手段,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村经济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