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县域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2021-12-26 05:36刘天丽洪秀丽
南方农机 2021年8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县域

刘天丽 , 洪秀丽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和蔓延的影响,县域农业正在面临一场“大考”。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发展县域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值得深思。

1 新冠肺炎疫情对县域农业的影响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各地仍不间断发现外部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因此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意识提升是有必要的,但过度防控与部分地区一刀切的政策,除了会造成人员过度恐慌之外,对县域农业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将会对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及相关产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1.1 对县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9—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县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耽误农时和所需生产资料不足等[1]。今年由于有了较为成熟的疫情防控经验,加之国家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重视,上述情况会有所缓解,但疫情期间人员隔离防护导致招工难、采购难、原材料上涨等现象,使农资生产企业面临困难,进而导致近7成受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出现采购困难[2]。现有农资运销缺乏统一信息处理及资源调配平台,也会对正常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此外,县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并未成熟普及,依然需要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进行种植、管理及采收,疫情导致的半封闭状态无疑会对农事活动产生极大影响。最后,市场指导生产、市场信息监测、发布的不及时,加剧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供需不对等,造成农产品滞销,也会挫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1.2 对县域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影响

首先,疫情对县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交通运输不畅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会间接冲击到农产品加工业。疫情风险加之防控期间需要核酸阴性证明等各类证件使大量务工人员复工意愿下降,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工困难。销售量大幅缩水带来的货物积压、过期,也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与蔓延的影响,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持续低迷,农产品出口下行压力增大。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不建议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但仍有部分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实施临时管制。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但随着疫情的扩散,各国均不同程度上调防控级别,采取限流、封城、靠港政策收紧等措施,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出口[3-4]。

1.3 对县域农产品流通销售的影响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国内疫情呈点状暴发,部分地区疫情暴发后仍然会采取严格的封城措施,货物运输总量急剧下降。在我国由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和滞后性,流通环节损失率可达20%~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5]。此外,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化程度较低,且从原料、加工、储运、配送到金融等环节的一体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叠加给县域农产品的流通造成了很大影响[6]。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一方面是价格差异悬殊,流通不畅导致产区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低迷,而集中消费区域因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居民CPI上涨2.5%,其中12月份鲜菜价格上涨约8.5%、鲜果价格上涨约3.5%。另一方面,主要是封锁导致的终端消费量大幅下降,很多餐饮店、农家乐、家庭农场等需要大量农产品供应的企业由于销售业绩不佳选择闭店[7]。

2 县域农业应对新冠疫情的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给县域农业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会逐步影响到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居民的食物营养健康。同时,疫情带来的影响会倒逼县域农业的转型升级,继而催生出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科技。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究会被控制住,对县域农业的影响也会逐步消散,县域农业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变化。

2.1 实时监测与发布市场信息,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稳定供给

农业生产受上下游产业的影响较大,且由于其季节性特征明显,对农业投入品有较高要求与需求,对市场信息依赖性也很强。所以,首先应该加强市场信息的实时监测与发布,合理引导农业生产预期。疫情之下,市场信息的透明化除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外,还可以消除广大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并能正确的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8]。此外,严格市场监管,发挥全国各级供销合作组织优势,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农业所需生产资料的调配、生产与销售,确保农业生产能正常有序进行[7]。

2.2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多元国际贸易市场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提出“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技术创新、加工装备创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能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还能逐步完善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创新优势与国际贸易地位,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8]。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根据我国国情转化吸收再创新,另一方面创建激励机制,鼓励自主创新研发[9]。其次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平衡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个体种植户的利益关系[10]。最后是政策支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贷款申请、税收减免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

拓展多元化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疫情结束后,加强农产品对外推介活动,举办更多的交易会、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11]。

2.3 创新流通模式和销售业态,加强产销对接

疫情发生以来,生鲜农产品虽然销售额爆发式上升,但新的流通模式、业态依然依赖供应链和物流的完善,传统农批市场应该顺应当下变革,结合各地区位优势、特色产业,逐渐升级改造,增强其农产品保供、价格稳定及市场预测等功能。农批市场的运营、管理需要逐渐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风险监测能力[2]。

为了应对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应该加快销售业态的更新速度,拓展销售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红经济、电商平台,加强线上售卖和产销对接,如淘宝直播、微信商城、小程序等,加强无接触配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1]。

3 机遇与挑战

3.1 生鲜电商

疫情造成的运输销售不畅,导致大量蔬果滞销,拼多多、京东、阿里巴巴等生鲜电商平台利用自身大数据、物流体系的优势,打通供应链,开辟了一条绿色生鲜通道,缓解了农产品滞销难题。不间断的疫情暴发和居家隔离,使大家的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在线经济成为主流。疫情防控如若常态化,线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习惯会逐步养成,消费者对线上生鲜电商的依赖、需求也会持续增加[12]。生鲜电商在带来便捷性与新的销售模式同时要兼顾好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

3.2 产地直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线下销售受阻,产地直播由于其无接触、互动性强、宣传成本低且实时画面感较强而逐渐兴起,农民在果园、大棚、田间地头都可以发起直播,让线上的消费者“近距离”观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收获过程等,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增加客户粘度[13]。2020年,苏宁双12原产直销节共有200多场原产地直播参与,吸引了近600万人次的观看,销售量自然不言而喻。产地直播无疑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但产地直播并非易事,涉及到仓储保鲜、物流配送、售后保障等诸多方面,运行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逐步优化。

3.3 农产品供应链

2019年,财政部《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提到各地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和冷链物流的比例不得低于70%[14]。2020年受疫情影响,在2019—2020年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农商互联工作事项中合理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保供工作[15]。疫情期间,阿里巴巴整合内、外部资源,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打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和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提供了数字供应链发展样板。后疫情时代,农产品供应链将迎来新的机遇,数字化、智慧化、互联网化趋势会更加凸显,无人配送体系逐渐成熟,城镇物流与供应链体系逐步构建,终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企业与供货基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16]。

3.4 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受时效性、地域性的影响较大,疫情期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物流受阻、储备不足等,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冷冻冷藏设施设备能力对农产品保供意义重大。冷链物流几个主要环节是预冷、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体系损耗较高、效率偏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应用比例普遍在90%左右,而我国不足50%,可见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冷链物流得到普及建设,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会随之暴发[17]。

3.5 中药行业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中药行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2020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诊疗方案中提出要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这次疫情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健康养生需求,而中草药是大健康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加之国家政策对中医药行业的倾斜,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未来,市场需求会倒逼中草药行业的全面发展,中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也会逐步完善。以中草药为依托的各类观光园、休闲农业园、种植基地也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18]。

4 结语

疫情初期,县域农业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各环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的凸显,县域农业也应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适应非常态化事件带来的变化,抓住机遇,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农业行业大数据平台,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能力。农产品加工业应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方向发展,才能占领更多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拓展流通销售渠道。相信疫情过后,县域农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县域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