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翠
(山西省林业生态基地,山西 太原 030006)
森林资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森林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同时,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气候、平衡生态的主体,在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质量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森林培育工作,不断提升森林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所具有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类各种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森林资源面积逐年下降,森林覆盖率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十分的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实施了许多生态建设工程(如生态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来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在森林培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使相关地区森林资源大幅增加,而且还有效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森林质量。但是就目前森林资源培育经营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提升森林资源整体质量,还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加强森林培育、提升森林质量的对策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流失,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问题。森林培育能够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在防风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开采导致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逐渐减少。通过森林培育工作能够遏制乱砍滥伐的现象,保护森林资源,同时也能保护森林资源中生物的多样性,提高植物数量和种群的数量。
森林资源既包括天然林也包括人工林,有些地区的树种比较单一,影响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多样性,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采取具体的营林造林措施,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
森林培育工作能够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降水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刷,而植被的根系能减轻冲刷的程度,起到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另外,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也能够吸收水分、涵养水源,并且增加森林的空气湿度,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渐上升,威胁陆地的安全,对陆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森林培育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氧气,缓解当前的温室效应。
我国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采用的理念来源于苏联。苏联地域广阔,人烟稀少,森林面积也非常大,开展一次森林经营之后,能够维持很长时间。所以森林自然恢复论符合苏联的国情。而我国森林面积广阔,但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相对较少,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森林资源自然恢复论却被人们所认可,导致森林经营过程中相应的技术流程、工作思维以及法律思想受这一理论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实际开发森林资源过程中,往往没时间等待森林自然恢复就又开始了对森林资源的又一次开发,使得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森林质量每况愈下。
相较于森林自然恢复论,森林培育理论与之存在很大不同。森林培育论充分结合我国森林资源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需求,重视森林培育工作。同时坚持将利用和培育有效融合。就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森林资源培育论与我国的国情非常符合。但该理论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缺乏实践证实,所以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我国虽然在基于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一套与我国森林实际相符合的森林培育论,然而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比较缺乏相应的指导方法以及措施,以至于在培育森林资源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依照森林培育理论来科学地调整森林资源种类。另外,在划分生态林与商品林的两类森林资源时,常常采用同一种经营策略,使得生态林遭受严重破坏。
科学合理的林业政策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保证森林资源得到科学开发与利用。然而我国当前的林业政策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方面,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如森林采伐限额政策,这一政策仅仅对森林采伐树木进行限制,但是却没有明确地规定树木采伐质量,以至于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一些伐木人员在利益驱使下,对很多优质树木进行一次性的大量砍伐,致使森林质量遭受严重破坏,还严重影响到森林生态功能发挥,阻碍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种苗选择会直接影响森林树木质量。在选择种植树木时不仅要确保选取种子的质量,还要注重树木种苗的生长环境。我国国土面积大,土地结构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种植树木时,应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生存的树木种子,并结合种子的成熟期合理种植。另外,要重视种子筛选过程的卫生安全及种植土壤的环境质量。因为只有确保种子质量才能保证种苗的成活率,无污染的土壤环境才能保证种苗质量。
确保种植种子和幼苗的成活率,需要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肥护理技术。在施肥护理环节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与施肥用量,以此保证种植树种与生长幼苗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进而保证营林成活率。同时,幼苗施肥护理过程中还应时刻监测幼苗生长情况,根据幼苗情况及时调整肥料种类与施肥量,从而探索出最适合幼苗生长的施肥量与肥料种类,最大限度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树木种苗定植后,需要注重灌溉环节,只有提高灌溉质量,才能保证种苗健康成长。在对种苗进行灌溉时,需要注意水分喷洒均匀并保证水量充足,避免种苗出现空心腐烂及死亡现象。同时,在苗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苗木生长状态,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苗木因水量不适等原因死亡。另外,要在苗木周围做好人工水槽,保证排水顺利,防止苗木因雨季水量过多受损。
种植土壤条件是影响树木生长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在种苗培育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多关注土壤情况,对土壤进行定时翻新及除草,并对土壤进行技术检测,确保各种类树种生长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在对土壤进行翻整时,要注意翻整深度,深度不合理会对种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的情况,有时也会造成病菌入侵,这种情况需要工作人员对土壤进行消毒,以保证种苗能够健康成长。另外,种苗会经历多个生长时期,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科学施肥,如可以在生长中期的种苗根部施生根粉,来提高种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可以对生长后期的种苗进行追肥,为种苗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种苗茁壮成长。
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应先树立正确的森林培育理念,剔除惯有的自然恢复论及任其发展的消极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林木培育成活率。另外,我国森林培育上稳步不前,与培育技术落后有直接关系,当出现严重病虫害等问题时,技术人员无法及时解决。因此,加强森林培育技术需要向森林培育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同时,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发挥模范带领作用,积极宣传森林养护理念,向当地群众传输森林培育技术,让群众成为森林培育的支撑力量。
在不断创新森林培育方式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培育机制。培育优良树种时记录和分析其长势,各地区根据当地的森林条件选择正确的培育方式,将科学技术结合到培育过程中,从而编制有效的森林培育和管理方案。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推动森林培育事业的发展,出台培育政策进行规划和管理,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学习和更新培育知识,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培育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根据各个地区的森林培育情况投入资金,从根本上提高森林整体的质量和数量,鼓励更多林业人员加入森林培育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壮大生态环境建设队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培育工作中,及时监测森林的生长情况,定期监督和查看相关林业部门的工作情况,使森林培育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
另外,可以在原有森林培育机制的基础上,逐步优化、细化森林培育的具体内容,开发我国森林资源、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部门必须及时完善森林培育机制的运行过程以及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按部就班开展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作。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现代化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充分提升森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森林技术培训,定期开展理论知识讲座和技术讲解活动,将技术培训作为林业部门的一种常态化工作,通过多次开展技术培训,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到更先进、更科学的森林培育方法,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森林工作的最新动态和森林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同时,应加大森林培育工作的宣传和监督力度,让当地部门重视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并将其应用在森林培育工作中,从而提升森林质量。
森林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的培育工作中,要以科学培育为主。对不同的树木和森林采用不同的培育方式,针对其生长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培育模式,引进科学的方法,提高森林培育效果。也可以从其他地区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森林工作者或者林业工作者进入林区,亲自教授各种先进的森林工作方法或者在林区内部指导林业部门的具体工作,以便更好地改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方法,完善森林工作具体过程。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森林培育模式,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培育出的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森林培育的经营管理方式,相关单位在加强监督的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当地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合适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创新森林工作体系和提高管理能力。在优化管理中,要以长期目标为主、短期目标为辅,一旦确定长期目标以及短期目标,尽量不要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频繁更改工作目标。不可以随意更换林木品种,应当坚持同一目标,有序开展森林培育工作,坚持从一而终的工作原则以及稳扎稳打的工作态度,进而提升森林质量。
林业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遇到森林问题及时处理,调整方案、改进措施、完善过程,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完善各个部门的职能与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林业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引导更多中小型企业加入森林培育中,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优化森林培育工作具体内容,为其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与技术支持,建设健康又稳定的生态系统,让森林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高效的经营与管理方式能够逐步提高森林工作效率,还可以从深层次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具体过程。相比于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方法而言,充分挖掘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自然效益是森林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为了提高森林培育的质量,应该加大政策法规的扶持力度,提高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通过建设国家层面的森林保护体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改变传统的落后思想,提高森林培育的质量。现阶段,许多地区更加重视森林数量,不重视对森林的后期养护工作,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影响了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大对森林培育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扶持力度,重视对培育资金的投入,提高森林质量。
结合我国当前森林资源实际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的森林质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运用先进的森林培育经营理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工作,采用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提升森林资源整体质量。森林资源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这一方面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森林资源培育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为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