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根据这句话将自己的书房称为“饮冰室”,表达自己对变法的坚定信念。下面就以“三年饮冰,难凉热血”为题谈谈我语文作文“修炼”的方法。
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都喜欢在考试前押题猜题,实际是没有多少作用的,因为功夫都在平时,考场一下笔便立显高下。
“三年饮冰,难凉热血”是高中同学用来鼓励我的话,我很受触动就去查了这句话的由来,再去翻《庄子·内篇·人间世》,把这句话找到并记了下来,所以印象很深刻,在写这篇心得体会时就信手拈来了。
我在高中学习时总是有很多灵感,但却无从下笔。特别是写作文的时候,不是写到一半发现“我手”没有写“我心”,就是把精心准备的素材写得平淡无奇,索然乏味。
所以“冰”就要派上用场。比如,要写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作文,不是说把想到的素材一股脑儿地塞到文章里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是要学会克制。不要开门见山让老师一览无余,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让老师感觉到你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引子很能体现你的功力,如果仅仅简单地背诵默写,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若仅用一句话、一个描写,引起读者兴趣,再慢慢道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广泛的阅读,你会记住一些非常“立体”的事例,把第一次读到这些故事的感觉在考试的时候传递给老师,就具有很强的“杀伤性”。为什么老师会觉得有些同学写的文章真实可感,而有的人的文章自己读起来都觉得磕磕绊绊的,原因就在于能不能把这种情感用自己的文字合理地表现出来。
有人觉得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少,那不妨多品品语文课本里面的范文,比如,杨绛的《老王》里面那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就非常值得细品,初读起来感觉冰冰的,多读几遍便觉得有种无法言表的情感在心里翻涌,这就是“冰”下的“暗流涌动”。
虽然读者感觉到位了,但作为写作文的人,自己心里要有对自己写作目的的清晰定位,不知所云与尽在不言中往往离得很近。平时读这种有韵味的句子,不能不求甚解,而是要从创作背景出发,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等方面去感悟,能品出情感的复杂性更好。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能力、语言积累都在慢慢地提高,久而久之,便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祝同学们在高考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