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云滇”

2021-12-25 18:51:28欧阳光
绿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耕田猛犸象亚洲象

◎欧阳光

最近,云南“断鼻家族”仍然在世界级“网红”的路上迁徙,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关注着它们的动态。从无数的短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这群亚洲象的可爱镜头,它们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公象因为年纪不大,象牙也很小。不足20头大象的象群,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快乐。

那么,地球上除了亚洲象还有哪些大象种类呢?事实上,地球上的大象家族曾经很庞大,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目前已发现400余种化石,也就是说曾经有400多种大象生存在地球上。但目前地球上的大象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

在已经消失的大象种类中,猛犸象无疑是里面强大的“狠角色”。就目前古生物学家的发现来看,史上最大的猛犸象是在170万年前活跃的草原猛犸象。这种草原猛犸象的起源地就是我国,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地区。2019年,考古人员在河北泥河湾遗址群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发现了20余个草原猛犸象脚印,足迹大部分保存清晰完整,周围散布有石制品、动物化石78件。经地层年代对比,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猛犸象脚印的年代距今160万年左右。目前这里的猛犸象化石是该物种在全球最早的记录。

正因为有这样的祖先,大象被用于战争变得理所当然,尤其是在印度。在公元前4世纪之前,大象就是印度战场的主力兵种。直到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与印度国王波罗斯在希达斯皮斯河战役中展开对决。波罗斯军队的大象,逐渐成为其标志性兵种。电影《斯巴达300勇士》里波斯巨型战象的出现,把波斯人的强大战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大象也不少,但似乎没有掀起过什么大的风浪。最著名的大象参战,应该就是《三国演义》里孟获的大象部队。“七擒七纵”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这段大战情节,相信看过1994年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都会记忆深刻。孟获出动了象兵,操控老虎和野牛出击,结果被诸葛亮的火攻打败,为此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也没使用过象兵。这些皮糙肉厚的庞然大物,性格颇为散漫且缓慢。对比“断鼻家族”可以看出来,大象聪明至极的同时,并不适合长途迁徙,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如果去到没有香蕉、玉米的地方可能就适应不了,尤其“断鼻家族”还不喜欢吃菠萝。

当然,古代大象除了打仗以外,还可以耕田。传说中,尧就是用大象耕田。《新唐书·南蛮传》记载:“茫蛮,本关南种,茫,其君号也,或呼茫诏……象才如牛,养以耕。”说的就是南诏国(今云南保山以南的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养了一群大象,用来耕地。清朝康熙年间任桂林、太平两地通判的汪森,汇编出的《粤西诗载》有“吏供版籍多鱼税,民种山田见象耕”,以及“蛮巫祭鬼凭鸡卜,岛寇编氓事象耕”的描述。可见,广西一带也曾经有过大象耕田种地的习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征召了120多万马匹、牛、骡子等,农民们没了耕牛便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比如用大象来耕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样的问题再一次出现在英国,并且还新加入了法国,他们也是没了牛马,于是租用马戏团的大象来耕地。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幅1900年保加利亚农民用大象犁地的照片。但是大象耕田终究还是不如牛。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谓“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大象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农场,都不如吃草的马儿和牛儿。

但是,大象在自然界确确实实是领袖级别的生物。首先,大象是“饭桶”级别的巨兽,能吃能拉,但是它只是把草的上端以及大树的树叶吃掉,并不会导致植物的死亡。而大量排泄物却成为天然的肥料,有利于植物生长。再者,大象智商高,能找水源。这种能力在旱季来临时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大象可以凭借记忆准确地找到曾喝过水的地方,许多食草动物跟着大象走,可以寻找到水喝。还有大象成群结队,走过的地方一片坦途,是丛林里的铺路工,让很多动物有路可走,促进了丛林里动物世界的繁荣。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大象这种素食主义、和平主义“霸主”,是动物王国里没有争议的“领袖”。

但是,生存空间的争夺,难以说谁对谁错。生产力的发达,让人类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去保护这一种群。云南保护大象的做法就获得了世界点赞。希望云南的生态保护能够不断获得成效,让大象们继续这样无忧无虑地生存下去,希望见识过城市的大象和人类共同努力,逐渐找到和谐共处的方法,共建这片彩云之滇。

猜你喜欢
耕田猛犸象亚洲象
火星上复活的猛犸象动物园首次开放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8:58
中国“象爸爸”用温情守护亚洲象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上)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0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下)
军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56
行为训练对圈养亚洲象行为的影响
征友启事
“猛犸象”逃亡
冰原巨兽猛犸象
知道
民间文学(2016年6期)2016-05-14 16:07:50
杨睿 刘耕田设计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