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的总称,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辽宁省对于中小企业范围的界定,大体与全国中小企业范围的标准一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辽宁省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体数量比例从2011年98.46%减为2018年97.09%,8年平均占比为97.58%;中小企业税收收入占比从2011年44.43%减为2018年22.90%,平均占比为40.11%,反映了中小企业对辽宁省税收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较高的贡献率。2015年以来中小企业税收收入占比下降是与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相一致的,但也不排除税收征管漏洞和中小企业偷逃税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辽宁省税务局非常重视,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对中小企业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测算,对税收风险行业、单户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精确的划分,切实提升了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税务风险管理”概念,并纳入国家税务总局工作计划。2016年,全国统一的内控监督平台通过立项审批,2018年4月15日实现了全国税务系统平台全覆盖。辽宁省税务局积极响应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全面落实税务管理平台推广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等要求,落实的主要内容具体包含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各项税收、社会保险费和税收收入以外的收入的征收以及管理,组织实施税(费)源监控和风险管理,以强化大企业和自然人税收管理。目前,辽宁省税务局尚未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为规范中小企业管理工作,设立了辽宁省中小企业局,并下设9个机构,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经济法规政策落实,拟定辽宁省省内推动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等、中长期发展规划。
1.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
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缺失,对税收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交税上面,对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将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企业壮大作为第一要务,而对税务风险管理和纳税筹划了解不深,以致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科学的税务筹划方法,有效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不仅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内部,税务机关也没有深入贯彻风险管理理念。税务部门在宣传税务风险管理上的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纳税人对税务风险管理没有意识,甚至出现因不熟悉税种和税收征管流程,造成企业罚款等问题。
2.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备。
中小企业内部大多不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兼任,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且流动性较大。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间沟通不畅,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对税务风险进行事前监控,扩大了税务风险的危害,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举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完善的沟通机制的重要性:以沈阳市S销售公司为例,该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由财务部门兼任税务管理与申报工作,销售部门在销售产品时关注的只是销量和价格,而对收款方式和收款时间并没有较强的关注度,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企业应收的增加,使得企业过早缴纳税款以及多缴纳税款,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形成潜在税务风险;再以Y制造业企业为例,制造企业主要以生产部门为主,生产部门关注的是商品的性能以及质量,而忽视生产过程中的税款抵扣,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税率的变动,这就造成了企业多缴税,而企业在缴纳税收困难时就会有偷逃税的心理,形成了早期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目前全省只有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且风险预警指标设计仍处于较为粗犷的层面,一定程度上加大税务风险管理的难度。
1.税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制度不科学
目前,辽宁省税务部门同全国一样,实行固化的属地管理模式,一定程度容易导致“画地为牢”,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税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多侧重于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侧重于静态指标而忽视动态指标评估,严重影响了实际评估效果;税务风险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目前税务部门综合运用CTAIS2.0、税收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等手段管理中小企业涉税(费)信息,没有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降低了风险评估体系的数据处理功能。
2.税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基层税务人员税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全省基层税务人员对风险识别、分析、处理和应对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仍有欠缺;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年龄相对较高,对传统的税收征管手段更为熟悉和习惯,而对新时代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明显不足,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公务员招录专业较为单一,全省税务部门公务员招录过程多以财税、会计和审计等经管类专业为主,而对计算机类人才招录较少,以致缺乏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化税务风险管理人才。
1.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一是强化中小企业内部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理念,中小企业应主动调动各部门学习国家及辽宁省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也可通过聘请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到企业开展税务知识培训和讲座等活动,促使中小企业员工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二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税务风险管理业务培训,并将业务培训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使培训结果与工资绩效钩挂,进而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税务风险管理;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可定期邀请税务人员到企业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和优惠政策流程办理,也可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系统,在各项决策前通过政策分析进行结果认定,促进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国家及省内相关政策紧密衔接。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辽宁省所有中小企业将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各项政策相结合,参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试行)》等相关政策要求,不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明确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企业中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二是健全中小企业涉税部门的沟通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内部之间信息及时交流与共享,从而强化涉税(费)事项的事前监控,使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实现源头管控;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前期识别、中期分析、后期处理和应对能力;四是积极引进专业化办税管理人才以及现有人才专业化,增强税务风险管理岗位的稳定性,规避因人员流动所引发的税务风险。
1.完善税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现行税务管理模式,结合辽宁省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特点,确立属地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并将税务风险管理逐步融入到中小企业日常税源管理、税务管理和纳税服务中去;二是健全税务风险评价体系,合理设置税务风险评估指标,综合考虑财务、非财务、制度、静态和动态等多方面指标,以优化中小企业税收风险评估体系;三是提高税务风险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中小企业涉税(费)信息数据库(包括基础信息库、纳税人税务申报资料库和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库等)和拓宽信息库信息采集渠道。
2.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基层税务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基层税务风险分析和评估力量,努力建成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数量精干的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二是优化税务人员结构,综合考量税务人员文化知识、业务能力、专业素养、工作经验、熟练程度、年龄情况和个人意愿等因素,运用科学方式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分配,专业岗位对接专业人才,增强税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三是组织建立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库,挖掘和吸纳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创新精神的风险管理技术骨干,并发挥专业人才其带头作用,打造梯级化税务机关人才队伍。此外,对中小企业中的特殊行业,可通过聘请专业顾问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