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积
(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 266109)
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主要目的是能够降低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既提升了成本的控制水平,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考虑到在农业生产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能力、材料使用量以及实际取得的收益等,因此在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能够以这类参数为分析要点,综合探讨绿色植保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
农业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提高农户的实际收益,因此在相关技术的使用阶段,就需要完成开源和节流两项工作。所谓的开源是指,要能够使得最终所获得的产品无论是取得的结果上来看,还是从产品的产量上来看,都更加贴合农户的实际需求,从而进行充分性的提升[1]。对于绿色植保技术及相对于原有的植保技术,既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土壤的破坏程度,又得到了更高的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农药以及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减少,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则自然能够提高收益。
农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但是这类污染如果可以可控,那么就意味着今后只需要投入相对较少的成本,就可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相对应的改善。在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当前已经更加追求对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包括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各类药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污染后期处理等。同时从化学肥料和化学药物的使用上来看,如果施加量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下降以及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等问题,在绿色植保技术使用中,对这类物质的使用量较低,因此可以达到有效的降低污染作用。
在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阶段,一方面在专业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目前正处于验证过程和升级过程,如果能够在使用过程取得良好的成果,且各类技术具有延续性时,则当地的农户无需投入更多的成本,只需要一次性投入一定数量的成本,就可以起到对病虫害防治以及土壤的有效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周边能够建立基于绿色植保技术的生态系统,那么该系统就可以处于自发性的运行状态,无论是在病虫害防治能力,还是对于产量的提高意义上,都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在成本的节约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绿色植保技术的原则是,要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对于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如果当前相关栽培品种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环境抵抗能力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能力,那么自然就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该项技术的使用中,必须要重视对栽培品种的选择工作。选择原则是通过对当前市场内所提供的各类品种进行选择以及信息分析,研究在品种的栽培过程和后期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是否具备对病虫害的自我抵抗能力,如果能够抵抗,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品种在生长和实际的作用水平上,可以起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范,则今后无需投入更多的农药采购成本就可以提高产能并且防范病虫害。此外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土壤情况进行选择,尤其是需要分析土壤中当前已经存在的遗留性化学药物和肥料的总量,以完成土壤参数的调整工作。
田间管理工作是绿色植保技术采用过程需要关注的重点,从而能够在相关品种的选择过程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但是如果田间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那么依然无法保障所采取的相关药物和相关资源可以符合田间管理工作的各类需求。实际工作中,田间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全面落实好针对各类参数的分析工作。比如土壤中的肥料含量、土壤的保水率、相关区域的杂草含量等,通过对所有这类参数的处理与整合,使得土壤的各类参数可从取得的管理效果上来看,具备农业保护的科学性、完善性与合理性。
日常的跟踪过程,一方面要定期或不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参与田间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分析目前的技术使用过程所能够实际得到的效果。比如在果树栽培中,所采取的方法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让果树可以获得更好成长,对于有机肥料的施加方法是在果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距离树干1 m处,挖掘30~50 cm的施肥沟,施肥沟内添加经过完全腐熟后的农家肥,之后在施肥沟的表面进行覆土操作。后续的跟踪过程主要是发现施肥沟的肥料含量以及果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采取该方法能够充分促进果品的产量时,那么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长期使用该方法。
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主要是采用各类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替代原有的化学农药,其中针对生物防治技术需要全面分析相关生物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要严格避免所加入的生物对于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2]。此外本文认为主要可以采用的病虫害防治类型为微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喷洒苏云金杆菌药物,相对于化学药物,苏云金杆菌是破坏幼虫神经系统的一种微生物,即使幼虫感染之后被鸟类取食,也不会对鸟类造成毒害作用。对于物理防治主要是采取频振式杀虫灯、对于果树蛀洞的灌水以及封堵的方法,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消除。
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过程,需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科学、专业化的资源,而这类资源必须要能够经过科学的选择,所谓的科学选择,首先要根据该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类型,以及对于相关农产品的材料,实现对于相关资源的实际带动作用和取得效果的促进作用,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之后分析相关的资源在使用之后,是否能够和设定的要求完全匹配。其次要分析相关资源的使用阶段能否得到有效防治效果,尤其是针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要全面研究在相关技术使用中是否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系统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最后是针对相关资源投入数量的确定,比如对于有机肥料的使用以及绿肥的使用量,此时需要进行新型技术的全面设定,以防范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资源的投放过程,要根据具体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农作物的栽培目标进行资源投放,比如对于果树,就需要分析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以及周边环境下对相关资料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要根据已经选择了的资源类型,对相关资源的投放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设定。比如在某干燥边坡地带,对于栽培的果树需要通过对实地的考察,发现该区域适合使用的肥料为绿肥,并且最终选择的品种为各类豆科植物。在资源的投放过程中,一方面是对豆科植物的栽培数量进行控制,以防范由于栽培密度过高导致豆科植物的生长质量下降,或者对土壤产生养分的过度消耗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同时在该区域内投入较多数量的大肥,从而将无机氮肥转变成有机氮肥,从而让果树可以更好吸收养分。
生态系统的保护过程,一方面是针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另一方面是针对整个周边大循环性的生态系统保护。对于前项工作,要分析所有材料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以及各类材料的处理措施,实现对于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比如在果树的栽培过程中,就需要分析该区域内的资源加入数量以及肥料的投放方法,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从取得的效果上来看具有良好的完成度。另一方面主要是分析在周边生态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是否能够取得完善科学的工作模式,尤其是针对各类生态防治系统中所投入动物的全面处理与防止,防范在使用过程引入了生物入侵性品种。
要能够确保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就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在开发过程首先要能够由当地的农业技术部门以及农业资源技术的管理部门共同介入,以分析相关技术在发展核心、发展使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如果发现存在缺陷,要能够进行自我性的修复[3]。此外在相关技术开发后,要在当地所开辟的试验田内进行重点性监管,以分析该项技术是否存在从理论层面上无法发现的问题,如果发现在实验田的验证阶段不存在缺陷时,那么该项技术如何使用就需要向相关的农户进行说明,从而让农户可以主动使用这类新型的技术。最后是针对相关技术使用模式的分析,要完全根据这类技术的利用原则和利用方法得到科学完善的结果。
在绿色植保技术使用过程,针对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模式需要进行持续性的跟踪。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一方面要根据相关技术应用效果的本身目标进行适当的选择,以分析该项技术的最终应用质量和应用水平是否符合已经设定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所有技术的使用原则和运行方法,对实际产生的应用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确保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综上所述,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涉及的技术类型包括品种的选择工作、田间管理工作、成本的跟踪工作等,所有工作在落实过程,都必须要能够按部就班完成技术保障工作,让技术使用水平可以升级。相关技术的研究点包括应用效果的跟踪、生态系统的保护、新型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处理等,从而使得该项技术可以在农业系统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