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天
(盐城市大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100)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长期的传承,随着现代化、机械化农业发展,科学技术成为了提升种植效益、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水源和土壤依然是农业生产的根基。我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是由于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淡水量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较为陈旧,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理念。因此,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农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升水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对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生态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在构建生态型和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指导下,节水农业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其主要是指在开展农业生产中,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地形条件、经济条件、自然基础以及环境特点,通过各种举措和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水量和生产成本。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使用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在应用中却存在大量的浪费情况,不仅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还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
发展节水农业具有以下意义和价值:第一,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理念下,节约淡水资源已经成为一项社会性行为,农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可以降低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避免水源过度开发;第二,农业生产逐渐趋于规模化以及产业化,供水费用作为生产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水源大量浪费,则不利于成本控制,通过发展节水农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帮助农户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发展节水农业能够加速农艺、农机等技术的创新,加速新型栽培技术、农用机械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对提升当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具有现实意义[1]。
理念是指导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想要全面发展节水农业,则要引导广大农户树立正确的节水生产理念。首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促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转变以往思维层面存在的误区,将节水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行落实,并且从政策层面给予农户以一定的奖励,调动其节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生产节水的良好习惯;其次,江苏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也为当地农户造成了“水源无限”的错误观点,导致其在农业生产中随意浪费水源,当地政府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观念,将旱作节水作为发展农业的主要思路,从根本上转变农户的用水方式和用水观念;最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到一线农户中,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促使农户转变陈旧的思维意识和用水观念[2]。
节水农业属于一项系统性、繁琐性的社会工程,想要加速其发展进程,当地政府则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扩大节水农业的社会辐射面积。首先,相关部门要整合当地的媒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介开展社会宣传,促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节水农业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对农业生产节水典型进行全方位宣传,以典型作为节水农业在全社会中的推广载体,在社会中形成较大的辐射面;最后,积极通过散发资料、现场会、电视讲座、组织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农业节水知识[3]。
在节水农业建设中,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广节水产品,例如引入耐旱品种和耐旱产业,不仅能够调整当地的农产品结构,还可以节约水资源,起到提升综合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首先,大力发展适合江苏地区生产的耐旱产品,例如旱地大葱、马铃薯、谷子等抗旱农作物,可以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加速农户群体中的有效推广,促使其看到抗旱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激发其生产热情;其次,当地政府要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的建设地区农业经济,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速抗旱耐旱品种的全面推广,例如谷子农作物,其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可以缺水的环境下快速生长,与玉米等农作物相比较,可以节约大量的生产用水;最后,当地农科机构要积极发展各种抗旱农作物和节水种植新技术,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到一线生产中,结合江苏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加速区域性推广,促使广大农户享受到节水农业带来的实惠[3]。
针对当前农作物灌溉的实际,当地政府要积极发展工程节水,通过引入节水工程起到一定的节水作用,推动农业生产趋于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首先,在建设节水工程中,要结合种植模式、农作物以及地块的差异性,改变以往小畦灌溉和大水漫灌的固化模式,积极引入集雨水窖、地下灌溉、微喷灌溉、雾灌、滴灌、喷灌、细流沟灌以及短沟灌溉等新型模式,可以起到显著的节水作用;其次,降低地块坡度,避免水资源大量流失,适当提升土层厚度,对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进行改善,同时,由于江苏地区温度较高,可以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秸秆,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最后,引入膜下滴灌的方式,可以避免水资源通过地表流失,真正实现“浇作物”生产,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4]。
农艺节水是当前农业节水的关键举措,尤其在我国广大江苏地区,农艺节水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首先,当地政府要注重加强农田建设,提升农田的避灾以及抗灾能力,做好雨水收集和耕作保墒工作;其次,大力发展果树、蔬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并且积极推广微灌以及滴灌等新技术,中低田进行改造升级,真正实现精耕细作;最后,大力发展生物节水,例如使用抗旱剂、保水剂、保墒剂以及生物抗旱技术等[5]。
在发展节水农业中,要注重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农业结构,对水资源应用进行合理规划,对地下水开采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不能无限制的开采地下水;其次,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基础上,秉承“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和广大农户参与到节水农业建设中;最后,对于经济较为落后、农业发展滞后的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强政策引领,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引进外部资金,并且给予信贷和政策方面的优惠,推动当代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建设节水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和抗旱农作物,将其树立为区域典型,促使广大农户开展节水农业的经济价值。首先,整地政府和农科机构可以进行合作,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并且邀请当地的大型农业企业加入其中,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撑;其次,在基地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后,在社会范围内开展宣传,促使广大农户看到节水农业的价值;最后,将节水农业基地打造为“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加强节水农业科研力度,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动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
基于各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分类指导,确保节水农业发挥其价值和优势。首先,对于林果、瓜菜等园艺作物,要积极推广渗灌、滴灌以及喷灌等节水设备和技术,在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其次,对于大型农田生产,可大力发展塑料管浇灌、移动式喷灌、低压管道灌溉以及防渗管道灌溉等技术,做好农田的蓄水工作,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最后,对当地的农作物生产进行科学布局,尽量发展抗旱品种,优化节水灌溉的相关配套设备,让广大农户享受到节水农业的实惠[8]。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长期生产作业下,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给予节水农业以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大力发展节水生产,推动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协同发展。